树立正确恋爱观婚姻观课程
课程背景: 这不是一节“催婚”课。是一节基于“发展心理学”各阶段需求特点进行分析,不强求按照所谓“正确”的路线前行,但给与一些观察、总结、利弊分析的真实案例和思考的课程,给与您做更适合自己、有益组织的选择的参考课程。
课程大纲/要点: 一、爱的多样性与阶段性 1、“爱的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缺位”的 控制、替代、放任都不是“爱” 2、亲情、友情、爱情多维一体,构建“不缺失”的人际互动多面手 要点:体验生命的多样性,帮助人构建“同理心”和“做事的抓手” 案例:约好了朋友,出门前孩子“吐了”不得不重新打扫导致迟到,由此而产生的“理解”与宽容,进而催生的“谨慎”、“效率”。 3、爱的阶段性“剥夺”与“强推” 案例:初中、高中朦胧爱被“扼杀”,而一毕业又希望快速找到结婚对象。“能力”的获得是需要“经验”与“试错”的
二、现代年轻人恋爱看法的几种状态和成因分析 1、“爱无感”没有热情也没有遇到合适的人 成因分析: 1、工作紧凑、更新快、频次高,精力不够时间不充分 2、工作的圈子相对固定,没有社交机会 3、过往的经历对“恋爱”有不佳印象:失恋、挫败等 4、能力不足:跟异性相处没有信心和方法 案例:“凭本事”单身案例两三则 解读:对两项差异性的知识储备不足 2、解读良性心理与行为差异 1)男人需要成就、女人需要懂得 2)男人的聚焦习惯,女性的整体性惯性 要点:适度理解和采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开展互动 3、“自杀式”单身渠道的自我封闭 成因分析: 1、性格原因:不愿意接触人,天然减少概率 2、行动原因:懒、对成功率期待过高,因此就算了吧 3、认知原因:自我评估不准确、期待太理想化 解读:好的婚恋不是一次性找到100分的对方,一起优化、进步本身是婚姻的一个过程。 4、能力原因:找不到有效渠道 案例:某高校女博士9个月通过平台结婚、1年后生子。聚焦需求、理性分析,圈定10人、与父母沟通缩小之5人,最后锁定1人。(此方法不吹不黑,观察其理性和路径以及对现代资源的宽容度和使用度)
三、婚恋的自我认知和外界互动 1、自我认知的剖析和深化(梳理与训练) 测试: 1、通过心理测试与对话,探寻内心的价值观排序 2、找到核心“厌恶”和“关心”的3个要素(价值观梳理) 3、内观成长中的“挫败”和“无奈”,重塑进化中的自己 4)暂时屏蔽周围的“意见噪音” 2、他山之石:朋辈的故事分享你不是一个人 互动: 1、学员案例分享和梳理 2、内在宣言确立 3、能力树和资源树绘制
四、从心理支持系统看婚恋对终生成长的益处 1、谈的不仅仅是“恋爱”是和复杂关系网的相处 案例:服务客户和与另一半的家人相处有共性(打破固有认知、尽可能周到、不卑不亢、目标导向) 2、会催生个人注重形象和能力提升进而推动工作 要点:个人形象提升后自我评价提高、对他人友好度提升 3、与他人交流的话题变得宽广、连接更紧密 4、四大支持系统与持续动力 自我认同、朋友、家人、重要他人 案例:管理者选拔中的着眼点、跨地区提拔的家庭支持等 《冰鉴》中看人用人的启迪与思考 5、凡人琐事中的珍惜心态构建 要点:提升宽容度和认知的多样性
感谢您的关注,当前客服人员不在线,请填写一下您的信息,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