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教学的课程
【课程背景】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传播与教育的方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企业、教育机构乃至个人都越来越重视有效沟通与知识分享的能力。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讲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启发思考、激发潜能的引导者。然而,如何成为一名既能吸引听众注意,又能深刻影响他们思维与行为的明星讲师,成为了许多有志于教育培训领域人士的共同追求。本课程以企业内训师的培养为切入点,帮助企业内训师梳理授课流程,给出方法和工具,辅以案例举例,帮助内训师快速掌握授课技能和方法,同时打造高素质的内训师团队。了解企业培训师的基本素质和技能,重新认识培训在企业中地位与作用,培养培训师基本技能与要求,掌握基本方法和工具,学以致用,帮助企业内训师提升授课技巧。
【课程收益】
掌握高效教学设计,确保培训既有趣又有效
提升演讲与表达能力,增强现场表现力
精通互动与引导技巧,促进深度学习与反思
构建个人品牌与影响力,吸引更多听众与机会
应对紧急情况与压力管理,确保培训顺利进行
建立持续学习与成长机制,保持讲师竞争力
【课程特色】
实战导向
结合实际教学场景,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演讲技巧和教学方法,让学员能够快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
经典案例
精选行业内成功讲师的案例,深入分析其成功要素,让学员从中汲取经验,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课程对象】
企业中各部门的主管、部门长、经理等想学习讲师技能的中层管理人员或者想成为讲师型人才的骨干
【课程大纲】
一、帮助讲师认识自己
1、内训师授课风格的评估
授课内容
授课形式
工具模型分析1:关于授课内容的自我评估表
工具模型分析2:关于授课形式的自我评估表
2、培训授课能力矩阵
二、内训师的全脑开发
1、内训师左脑能力在培训中的具体表现
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表达中的条理性
讲故事中情节的合理性
2、内训师右脑能力在培训中的具体表现
表达中的感染力
引发听众联想的能力
自我情绪控制能力
气氛营造能力
工具模型分析:课程设计心电图
3、10种授课形式的解读
阅读、听课、提问和发言、大组讨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自我测评、学员练习、情景模拟
三、充足准备
案例分析:成人学习和学校教育的不同
1、成人学习的9大原则
温故知新
适应匹配
内在动力
强调重点
双向沟通
积极反馈
主动学习
多维感官
总结练习
工具模型分析:传统课程与现代课程开发模式的差别
案例分析:如何快速撰写《时间管理》课程大纲
2、内训师的4大心态素养
3、培训场地布置方法
剧场式
小组式
圆形
开放的长方形
四、培训实施(上篇)
1、自我介绍的3种方法
2、暖场破冰的方法
互动猜谜
起身握手
游戏互动
交换钞票与交换想法
以上4种方法皆会分别列举具体案例+研讨演练
3、设计吸引人的开场白
提问法
故事法
名言佳句开场法
实物展示法
以上4种方法皆会分别列举具体案例+研讨演练
4、设计余音绕梁的收尾
赞美祝福法
总结归纳法
名言佳句法
以上4种方法皆会分别列举具体案例+研讨演练
五、培训实施(下篇)
1、 分析教学法
概述
适用范围
操作步骤
案例分析1:管理者的在职辅导(OJT,On Job Training)
案例分析2:绩效面谈六部曲
2、角色扮演教学法
概述
适用范围
3、视频案例教学法
概述
适用范围
操作步骤
工具模型分析1:主动学习的课堂学习活动图例
工具模型分析2: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学习活动图例
六、内训师的观察、聆听与反馈技巧
1、观察的3个步骤
2、成功的客户之声项目的3个主要步骤
集中注意力
理解其含义
重述并回答
3、4种反馈的技巧
分析性反馈
补充性反馈
重复性反馈
挑战性反馈
4、深度点评的5个步骤
工具模型分析:“三明治”批评法
七、内训师的提问、应答与控场技巧
1、5种提问方式
特定式提问
整体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
引导式提问
以上5种方式皆会分别列举具体案例+学员实战演练
2、回答的技巧
亲自回答
请学员回答
稍后再做回答
以上3种技巧皆会分别列举具体案例和注意事项+学员实战演练
课堂控场技巧之一:讲错了
课堂控场技巧之二:遗忘内容
课堂控场技巧之三:学员走神
课堂控场技巧之四:学员交头接耳
课堂控场技巧之五:学员睡觉
课堂控场技巧之六:发言没完没了
课堂控场技巧之七:课堂混乱
课堂控场技巧之八:学员挑衅
课堂控场技巧之九:学员比你高明
3、各种类型学员的表现形式和应对策略
强势型学员
活跃型学员
思考型学员
配合型学员
八、表达的生动和形象化
案例分析:乔布斯和盖茨演讲数据对比表
1、如何让内容通俗易懂
从抽象到具体
案例分析:德西效应
从述说到煽情
案例分析:你怎么看自己?
从直白到比喻
案例分析:中国《罗密欧与朱丽叶》
从单薄到厚实
案例分析1:《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
案例分析2:《手中沙》
九、五星教学法组织课程内容
1、聚焦问题
2、激活旧知
3、示证新知
4、应用新知
5、融会贯通
高效教学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