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哪里有培训网!   [会员登录]  [讲师注册]  [机构注册] 网站首页  上海培训班  上海职业培训  上海讲师  上海培训机构  名师博客 
热门: 销售精英  微信营销  班组长  中高层
  • 营销管理
  • 人力资源
  • 生产研发
  • 采购物流
  • 财务管理
  • 战略管理
  • 领导艺术
  • 综合技能
  • 其它课程
  • 线上课程
  • 品牌管理
  • 营销策划
  • 销售技巧
  • 门店管理
  • 网络营销
  • 客户服务
  • 电话销售
  • 销售团队
  • 渠道销售
  • 国际贸易
  • 商务谈判
  • 合同管理
  • 顾问式销售
  • 大客户销售
  • 经销商管理
  • 大数据营销
  • 客户投诉
  • 新媒体营销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师博客 > 管理技巧
    别把员工当猪看--看丰田的人性化管理
    讲师:刘智      浏览次数:2375
    1990年,一个周末的清晨。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沃麦克,被急促的电话声惊起,电话的另一头是出版社编辑兴奋的声音:“沃麦克博士,书名叫做《改变世界的机器》,你觉得如何?”这本书,是全球第一本由西方人深入探讨丰田汽车管理模式的书籍。书中最后的结论是,汽车正在改变世界,丰田管理中的精实思想,更会颠覆整个产业。只是,一个全球排名老三的车厂,哪有这么大的力量?
    1990年,一个周末的清晨。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沃麦克,被急促的电话声惊起,电话的另一头是出版社编辑兴奋的声音:“沃麦克博士,书名叫做《改变世界的机器》,你觉得如何?”这本书,是全球第一本由西方人深入探讨丰田汽车管理模式的书籍。书中最后的结论是,汽车正在改变世界,丰田管理中的精实思想,更会颠覆整个产业。只是,一个全球排名老三的车厂,哪有这么大的力量?

    后来,沃麦克的预言果然成真。

    2003年,丰田汽车的税后净利突破一兆日圆。这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没有任何企业越过的天险。

    同年,丰田超越福特汽车,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公司。

    2004年,成为亚洲市值最大的公司。

    惊人成效日本机场造价减半,邮局人力省两成 

    06年,旗下拥有Toyota、Lexus、Daihatsu、Hino品牌的丰田,可望超越通用,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公司。不只如此,7月底,刚出炉的美国《商业周刊》“2006年全球百大品牌”调查公布:丰田的品牌价值排名,超越迪斯尼、麦当劳,成为全球第七、亚洲品牌价值最高的企业。

    丰田先改变了汽车产业的游戏规则。继之,全球各产业都亦步亦趋。

    刚出炉的《财富》杂志统计,丰田去年净赚的钱,比美国三大车厂合计后的两倍,都还多。当全球第一大车厂通用打算裁撤3万名员工、12座工厂的同时,丰田计划未来4年再盖10座厂。

    去年2月17日,日本中部国际机场启动,这是日本第三个国际机场。最令全球惊叹的是,通过丰田的管理,其造价竟然比预期节省一千两百亿日圆,几乎是同规模的关西机场的一半。

    在大家惊呼丰田怎样办到时,日本东京北面的越谷邮局,职员正轻松的发放信件,这里一天要处理13万件邮件。当丰田小组进驻后,以马表与录像带反复观察大家发信的行为模式、取信、走动、分送,这中间的动作是站起、弯腰,或是蹲下,都被检讨,做出了370个小改进建议后,邮局节省两成的人力。现在,日本邮政开始向全国一千个邮局推广,连加拿大的邮局也开始学。

    在美国亚特兰大,麦肯锡顾问将在此地成立第七座丰田研究中心,专门推广这门来自东方的学问。前一座,设在上海。

    丰田奇迹不断传出,全世界的商人都在问:剥掉“兆圆帝国”、“亚洲第一”的外衣后,丰田管理的精髓是什么?

    丰田管理,就是:精实。不过,这么简单的两个字,丰田汽车苦苦钻研了30年,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当年的奠基者大野耐一,如今都已作古。

    剔透人性肯定第一线员工的思维力,让员工不只带着双手来上班

    日本人研究30年,从“精实”,发展出强调实时的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Production System)与全面质量改善系统(TQM,TotalQuality Management))两大庞杂的管理系统。表面上看,这是永不停歇的流程改善、广告牌管理、零库存系统……,追根究底的降低成本。

    但它最不可思议的是,让每个员工不只是带着双手来上班,更是带着大脑。这比叫一群大象跳舞更困难。因为,这家公司员工超过26万人、而且遍布全球52国。同时,他们没有像科技公司那样,用高分红配股的胡萝卜,悬挂在员工面前。

    究竟,丰田如何驱动员工带着脑袋来上班?

    这是剔透人性的结果。多数企业顶多做到尊重人,给好的待遇福利。但是,丰田却是对人的思维力给予最高程度的肯定,“没有人喜欢自己只是螺丝钉,工作一成不变,只是听命行事,不知道为何而忙,丰田做的事很简单,就是真正给员工思考的空间,引导出他们的智慧。”丰田生产模式发明人大野耐一在书中留下这样的话。

    他们相信:第一线工作者,是最了解问题的专家。只是,传统的运作,让员工自己和管理者,都忽视释放第一线工作者的能量。“员工奉献宝贵的时间给公司,如果不妥善运用他们的智慧,才是浪费,”这是大野耐一的名言。

    人的能量有多大?有多少是被忽略的?哈里斯民意互动公司,曾针对23000名居住在美国的全职工作者,做过一份统计。《第八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用足球赛比喻惊人的结果:“场内同队11个队员中,只有4个明白哪一边是自己的球门(知道企业目标为何),只有2个球员关心比赛,两个知道自己的位置与为何而战。在更多的时候,这些球员是在跟自己的队友竞争而已。”

    太多企业,没有发觉员工的资源,倾听员工内在的声音。“我们学过太多组织制度与领导技巧的重要性,但却忘记回到根本,从人的角度出发。”

    然而,丰田管理矛盾的是,它既剔透人性,却也违反人性,这毕竟不是员工自己的公司。

    如史蒂芬柯维所述,人有四种才能,智能、身体、情感与精神。大多数企业只勉强使用到员工的前两种才能,但是丰田却开发了后面两种。改变了人习惯安逸,不愿意脱离舒适圈的习惯,去引导员工成长,不断挑战自己。

    改变习惯很难吗?当然不容易。航天飞机登陆月球时,最耗能量的不是飞往月球的25万英里,而是脱离地心引力的最初几英里。一个习惯养成,维持很容易,但是要戒掉,却需要比培养一个好习惯多花十倍的力气。

    追求极致用精算删除浪费和多余库存,要求员工“工作”而非“动作”

    日本丰田花了三十年,就是在进行“精实”的意识革命。

    他们第一个步骤是:建立起强调实时的丰田生产方式TPS。后来发现,一项项的管理工具,建置容易。但是,成效到一定程度后,就遇瓶颈。公司要不断成长的关键在于,员工的脑袋是否改变。

    后来,他们钻研出全面质量改善系统TQM,这是第二阶段工程。第二阶段的难度极高,领导者需要非常大的决心与毅力,因为它必须让整个公司永无止境的追求改善,不能停。

    《哈佛商业评论》因此如此评论:“丰田最可怕的,是一种原则的力量,一种追求极致的思维,而不是生产工具与方法而已。”日本经济新闻也说:“丰田有着向极致企业挑战的改革基因。”

    举一个数字,就能知道追求极致的力量。在台湾,电子业的不良率在千分之五到千分之十。在丰田,这数字的境界是:百万分之七。

    把追求极致的思维,放在两种不同产业的流程,看到另一种力量。研究丰田管理多年的麦肯锡董事柯睿明,比较丰田汽车制造流程和信用卡发卡流程。

    在组件方面,汽车有30000个零件,而信用卡公司处理的消费者申请数据只有50项;在往来对象的复杂度上,车厂必须与450家企业往来零件,而信用卡公司的上下游往来只有两端(消费者、银行);虽然面对更复杂的组件与往来对象,但丰田制造一部车需要不到100个员工,但是信用卡却需要150个人。

    在时间上,丰田10小时能做好一辆车,但信用卡发卡却需要4到6天。柯睿明反问:“你说,如果一家信用卡公司可以把效率提到相同的水平,那么可以替他多带来多少客户?省下多少成本?”

    精实管理的细节是被精密计算的。以铁锤敲钉子举例,对丰田而言,伸手去拿铁锤就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尽量把时间缩短甚至消除,因为,唯有拿铁锤敲下钉子的那瞬间,才有价值。

    TPS的制度设计,就是要把不必要的浪费删除,它包含实时生产(JIT)、后拉式与细胞式(CELL)生产概念。也为符合同一目的,不生产多余库存、不浪费多余人力,客户需要多少再生产多少,而不是如同现今大多数公司,大量生产后,等客户上门,虚耗库存成本。

    也因此,走入丰田工厂,看到的生产作业迥异于传统。一个小时后要生产的产品零件,就不准出现在旁边,环境是清爽的。一条长长的输送带不见了,变成小型的U型工作站时,员工不再像过去般,只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开始负责更多种功能的工作。大野耐一认为,先前那不叫做“工作”,那叫做“动作”。

    因为要精准,关键就在于,必须把流程中的魔鬼挑出来。这是一种精神,不只是管理工具。

    精实两字,落实在管理上,产生许多丰田的企业价值。包括,一人多任务、在现场找答案、容许犯错(因为要不断发掘问题,进行改善)……。因此,当地板上出现漏油,丰田主管会花半小时跟员工讨论,而不是花五分钟骂人,或把油擦掉就了事。

    贯彻精神把错误当作成功的材料,藉提案制度提升个人成就感

    如果是机器漏油,为什么会发生?如果答案是机器衬垫磨损,为什么会磨损?如果是质料不好,为什么会买这个衬垫?如果比较便宜,为什么要买这种便宜产品?难道没想过安全问题吗?最后得出的答案是,因为组织以节省短期成本作为对采购单位绩效评估的原因,丰田会因而修改对采购部门的绩效评量制度,根本解决。 

    用脑思考还不够,还要用眼睛观察。丰田要员工在现场找答案!前任丰田社长张富士夫常常默默站在工厂现场,一站半小时,观察每个流程。有时甚至直接爬到机器下面看。丰田很多新进工程师,刚进入公司就会被派到经销商处两个月,去学习了解客户的问题与需求。

    “太多人有知识,但是要化为行动,才会变成智慧。”这句大野耐一的名言,至今都被丰田人奉为圭臬。

    想得深还不够,更要想得广。丰田的协同设计,主张由工程师与制造人员一起,在现场研商如何进一步改善设计以便于操作,双方可以激荡更多创意,工程师不会只将眼光放在自己的创意上。最难得的是,制造人员也会很有成就感,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

    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后,丰田更用全员质量改善系统(TQM)提案制度强化它。在丰田,小到如何省下一个螺丝钉,都可以被奖励。

    以丰田设在台湾的国瑞厂为例,平均每月有3500件提案,每个员工至少提案1.2个,采用率达8成以上,改善提案规划14个层级发放奖金。去年国瑞就发了近400万元(新台币)的奖金,降低了800万元的成本,省下的工作时间达1万个小时。

    钱,并非不是丰田改善的主要诱因,奖金金额不高,有时只有几百元而已,但是大家会有成就感,因为被公开奖励。自己提出的方案被标准化,落实在生活四周,会觉得自己创造了很多过去没有的价值,把改善变成了习惯。

    通过肯定自我的价值,学习如何去思考,“忽然之间会发现,相处十多年的员工好像变聪明了,以前是我要盯着他们做事情,现在是他们会主动来跟我讨论,”引进丰田管理的台湾脚踏车零组件厂维格总经理陈忠义说。

    团队作战不要明星,要中上水平的员工;把理所当然的事,理所当然的做好

    相较于股票分红制度等外在激励因子,丰田管理强调的是内在激励因子,如稳定长期与安全的工作,这是两种逻辑完全不同的思维。

    这对企业与员工都是一种选择,要走丰田管理,员工的薪资报酬不会太高,但是工作稳定。在全员一同追求改善的学习组织中,强调的是团队合作,不会给谁特别高薪,丰田用人,不会找明星,而是找中上水平的员工,去培养与形塑。

    台湾中央大学教授林文政指出,丰田这类企业对员工的期许,不是对公司做大跃进的创新,“创新与改善是不同的。”

    这类企业宁愿员工每天提出一个省一块钱的小改善,也不倾向忽然提出个可以省一千万的创新方案,“这也确实适合汽车或是制造产业的逻辑,因为变化性不大,如果放在设计业或是软件业,对创新需求很大的产业,可能就不适用。”

    林文政拜访过日本丰田最大的供货商Denso,印象深刻,因为他们曾经压下一个能让公司省下很多钱的创新案,理由是,这会让其他同仁也只想要找出这么大的创新方案,而间接造成员工不敢再提小型的改善方案。

    他说:“那真的是看长不看短的格局啊!”企业经营就是追求长短期的平衡,丰田与这些企业也都要赚钱,但是他们可能愿意拿五成的比重出来看远。中国的企业看丰田,可以尝试把比重从零往上加一两成就好,或许真的可以有个世界级的企业出现。

    点点滴滴,丰田深耕三十年后,造就今天的许多国际级第一。它反映出,日本人能长等与忍耐的心性。

    这里藏有很大的智慧吗?也是,也不是。现任社长渡边捷昭的回答,很绝妙:“丰田只是把理所当然的事情,理所当然的做好。”
     
      上一篇: 制度、能力和企业文化
      下一篇: 明察秋毫与关系思维
     
    相关文章
     
     
    刘智
    会员可见
    会员可见
    会员可见
     
    管理技巧培训
     
    领导力-由管理迈向领导 岳老师
    管理者系统问题分析与解决 徐论衡
    管理的思维与实践 王家骢
    工作管理能力修炼 冉云帆
    打造以终端盈利为核心——猫 刘子滔
    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 江源、
    卓越的领导艺术 马利民
    提升办公效率-卓越时间管理 刘老师
    Workshop工作坊-管 丁老师
    管理者辅导与激励 郑秀宝
    管理技巧讲师
    管理技巧内训
     
    销售管理之赢在执行 吴水良
    管理者的十项全能 孙波
    打造卓越执行团队 胡剑炬
    关爱、付出、责任、激情、有 关爱
    洞察人心和掌握人心的艺术— 李剑宏
    中高层经理人的职业化管理 李程远
    销售管理6阶梯销售管理者从 陈 杰
    高效管理者之管理能力提升五 王云鹏
    区域经理实战技能提升 高超
    管理系列培训 林广亮
    管理技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