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哪里有培训网!   [会员登录]  [讲师注册]  [机构注册] 网站首页  上海培训班  上海职业培训  上海讲师  上海培训机构  名师博客 
热门: 销售精英  微信营销  班组长  中高层
  • 营销管理
  • 人力资源
  • 生产研发
  • 采购物流
  • 财务管理
  • 战略管理
  • 领导艺术
  • 综合技能
  • 其它课程
  • 线上课程
  • 品牌管理
  • 营销策划
  • 销售技巧
  • 门店管理
  • 网络营销
  • 客户服务
  • 电话销售
  • 销售团队
  • 渠道销售
  • 国际贸易
  • 商务谈判
  • 合同管理
  • 顾问式销售
  • 大客户销售
  • 经销商管理
  • 大数据营销
  • 客户投诉
  • 新媒体营销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师博客 > 中层管理
    中国式管理让大家更累?
    讲师:      浏览次数:2299
      我们认为,目前中国式管理表现出明显的不求甚解、盲目自大倾向,以至于其大部分观点都缺乏论证,也远离实际。如果一门科学,以如此轻率的态度去建立,那显然有悖科学的精神。   中国式管理的缺乏严谨,使其很多观点表现出明显的无知。中国式管理的无知,主要有以下六大类型。   中国式管理的"幼儿型"无知   中国式管理认为:美国式管理紧张忙碌,日本式管理辛苦劳累,只有中国式管理

      我们认为,目前中国式管理表现出明显的不求甚解、盲目自大倾向,以至于其大部分观点都缺乏论证,也远离实际。如果一门科学,以如此轻率的态度去建立,那显然有悖科学的精神。


      中国式管理的缺乏严谨,使其很多观点表现出明显的无知。中国式管理的无知,主要有以下六大类型。

      中国式管理的"幼儿型"无知

      中国式管理认为:美国式管理紧张忙碌,日本式管理辛苦劳累,只有中国式管理轻松愉快。而事实上,美国公司最注重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惠普等公司的文化管理之道众所周知。日本公司的企业文化也远比中国完善。因此,目前的现实是,只有中国公司最紧张、最辛苦。假如按照中国式管理的做法去实施管理,则会使大家更紧张、更辛苦。

      中国式管理之所以会有如此怪论,是因为它对西方管理的幼稚认识。中国式管理认为,西方管理最大的弊端是把人当做物来处理,没有进行人性化管理。而事实上,西方在人性化管理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早已积累了无比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中国式管理还声称,西方管理思想对实践的破坏有两个因素:一是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全盘移植到管理学中;二是对人性和世界的"灰暗"看法。前者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后者导致管理学假定人和组织都是自私自利的,忽视了人性中道德、伦理的一面。

      "西方管理界,特别是美国,一直相信社会学家麦克斯?韦伯的主张,认为理想的组织形式,应该使人们彼此隔离,强迫他专精于技术,一切按规定进行工作,以便保持公正的态度。(曾仕强《中国式的管理行为》248页)

      只要稍懂西方管理思想史的人都能轻易看出,以上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西方管理学从未忽视对人性的研究,从未抹杀人的主观能动性。后现代管理学把人看做"文化人",即把每个人都看做创造者的人性假设自不待言。即便是早期的诸多管理理论,也一直是围绕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来进行管理理论的构筑。

      而所谓西方管理思想"对人性和世界的‘灰暗'看法",是一种完全不负责任的胡言乱语。

      中国式管理还把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的下滑归结为"美国式管理":

      "所以1975年以后,美国经济走下坡路,美国式管理难辞其咎。"(曾仕强《大易管理》4页)

      而事实上,美国经济的下滑是因为受世界经济整体下滑的影响,而不是因为"美国式管理"。即使是因为"美国式管理",那么,"美国式管理"难道终结于上世纪70年代吗?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面对知识经济所进行的管理革命,难道不是美国管理的一部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高科技产业的伟大成就,难道是美国人因为"美国式管理"衰落,而学习"中国式管理"的结果吗?

      无独有偶,《水煮三国》的作者成君亿竟然如此论断现代管理:现代管理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为了钱,为了控制。你到图书市场上去看,几乎所有的管理学着作都在告诉你: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最大化地赢利。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身为现代管理学创始人的德鲁克,却自始至终否定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获取利润。现代管理学的众多理论,也没有阐述过管理就是钱、就是控制这样的观点。

      成君亿还曾经这样描述西方管理:X理论错了,Y理论也错了,管理者的世界一片混乱,但他们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他们惊惶失措,到处寻找答案。

      看来,中国式管理"大师"们眼中的西方管理,已经到了彷徨无奈,非寻求中国式管理拯救不可的地步了。

      西方管理果真是"惊慌失措"吗?那么,当今世界,跨国公司有条不紊地布局全球,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却举步惟艰,该如何解释?

      中国式管理的"半瓶醋型"无知

      相对于一些明显无知的观点,另外一些看起来似乎很有"见地"的观点,则更能够迷惑人。

      比如,中国式管理对西方文化的评价:"西方文化源自希腊,而最早形成体系的是希腊神话。某些‘超人'、‘半神半人'、以及‘人面狮身'的人,使得西方的人际关系,以英雄崇拜和权力追求为重心,产生了‘奴隶制度'和‘殖民政策'的管理方式。"(曾仕强《中国式管理》22页)

      表面看来,以上观点似乎很"深刻",但实际上是对西方文化的严重扭曲。且不谈基督教信仰之"羊性文化",对于西方人际关系的深刻影响。即使源自古希腊和文艺复兴的西方文化,岂止是一个"英雄崇拜"和"权力追求"可以概括?

      事实上,西方人文精神的发达,使得西方人对个性和自由的追求,远甚于对权力的追求。美国人就远没有中国人这样热衷当官,他们也不会去狂热地崇拜总统。

      中国式管理对西方的个人主义也有很深的误解,认为个人主义使西方人缺乏集体观念,从而无法协调个人与组织的目标。而实际上,西方的个人主义强调尊重个性的同时,并没有抛弃人伦和对集体的责任。美国企业的凝聚力以及美国人对国家的热爱,不会比中国差。美国的社区活动或社会公益性活动也远比中国丰富。全美有50%的人每周至少要做四个小时的义工,这并不是由于政府的组织或倡导,而是自发自愿的。其它西方发达国家也都有差不多的情形。西方人并不是冷漠的机器。倒是中国人现在比谁都冷漠。

      而我们看看中国式管理是怎样评价西方人的:"拿中国人观点来看,首先会想起人毕竟是父母所生,并非由石头缝里蹦跳出来,终其一生,至少和父母都有关联,怎么可以讲求个人主义呢?......"(曾仕强《中国式管理》30页)

      如此评价,无疑是对个人主义的极大歪曲和对西方人的极端无知!西方人重视培养下一代的自立精神,这与否认与父母关系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中国式管理还不分青红皂白地将麦肯锡某些在华失利个案,归结为西方管理的失败。而实际原因,则无非是因为在某些项目操作层面,麦肯锡未能深刻掌握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中国市场的情况,与西方管理理论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任何一家咨询公司都不可能没有失败的个案,麦肯锡也不会例外。而任何一种理论在运用层面,都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而变化,但变化的通常是市场战略和战术,并非是理论原理。理论原理一旦变化,那将是划时代的革命,决不是某一家公司能够左右的。

      更有甚者,中国式管理还把"自我实现"当成公司政治的罪魁祸首。《水煮三国》的作者成君忆曾说:由于职场上的每个人都在追求自我实现,以至于企业成了老板和员工互相利用、彼此折磨的人间地狱。以追求自我实现为主题的现代文化,正是造成企业管理难题和经营风险层出不穷的起因。

      事实上,"自我实现"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意指人的创造力得到发挥的最佳状态。而企业的最高目标,就是让每一名员工都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而把个人命运与组织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自我实现"在管理中,意味着对人类创造本性的尊重,而从来没有不顾他人、只顾自己的意思。

      中国式管理的"指鹿为马型"无知

      更有甚者,中国式管理会颠倒是非,有"指鹿为马"之嫌。请看一下论断:

      "组织中如果没有人拍案定夺,样样都要公听、公证,而且意见纷扰,莫衷一是,请问如何有效管理?民主国家的经济发展,通常比专制政府来得缓慢,便是大家有目共睹是明证。"(曾仕强《中国式管理》70页)

      以上的言论不仅是对民主的歪曲,更是混淆了民主与市场经济两个概念。对于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复杂的经济体制,如此简单和轻描淡写地就全盘否定了。

      以下观点则令人哑口无言:

      "欧美人士,只要基本人权受到保护,个人能够独立发展,人与人间互相尊重,衣食温饱,又有休闲、娱乐的自由,就觉得相当满足,可以安心享受生活了。

      中国人呢?基本人权算什么?自古以来,我们便享有最大的自由。除了不能造反,按时纳粮以外,根本天高皇帝远,没有人管,事实上也管不了。历史证明,争自由、争民主、争人权,都发端于西方,表示中国人在这些方面的需求,实际上并不大。"(曾仕强《中国式管理》219页)

      按照中国式管理"大师"的观点,则中国的现代化实在是太轻松了。现代欧美人孜孜以求的东西,中国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完全实现了。但中国式管理所说,中国人"天高皇帝远"式的自由是什么自由呢?无非是一种低级的动物式的散漫!这跟现代意义上的"自由"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中国式管理的"盲从权威型"无知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中国式管理也会引用一些权威人士、特别是西方权威人士的言论。比如:

      "欧洲心理学家荣格说:‘如果人类世界有智慧可言,那么中国的《易经》,应该是惟一的智慧宝典。'"(曾仕强《大易管理》前言6页)

      我不知道荣格是否说过这样的话。如果说过,那当然仅仅是他的一家之言,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无论是谁的观点,这种说法都太极端了。如果是一个中国人还有情可原,如果是一个西方人,则无非出于他对东方文化的好奇。

      若果如此,那么,同样是中国的《道德经》算什么?出自西方的《圣经》又算什么?

      又如: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中国如果不能取代西方,成为人类的主要力量,那么,整个人类的前途是可悲的。1988年,76位诺贝尔奖得主共同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曾仕强《大易管理》281页)

      我不知道汤因比和76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原话是什么。但以上无非是用西方权威人士的片言之语,来树立中华文化"世界第一"的光辉形象。

      然而,无论用谁的言论佐证,将人类传统仅限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做法都是非理性的,都不能说服所有中国人,更不能说服西方人,用中国式管理来统一世界。

      中国式管理的"莫名其妙型"无知

      中国式管理还时常会冒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言论。看一看下面这段话:

      "令人不解的是,现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管理方式之后,深觉压力强大而支撑不住,这时候为什么不回想一下,我们原本是一个相当悠闲的民族,几乎没有压力的存在,难道没有一些值得大家反省的地方吗?"(曾仕强《中国式管理》30页)

      不知道谁学了西方管理之后,"深觉压力强大而支撑不住"?现在的中国企业、特别是优秀的中国企业不是都在学习西方管理吗?经营企业可以"相当悠闲"吗?无论你用什么伟大的管理,经营企业都不可能"悠闲"。你可以快乐,但决不会悠闲,快乐也必然是紧张的快乐。"悠闲"的管理只会使中国企业走向灭亡。

      再来看一段话:

      "西方人做学问,重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为了自己的发现,不惜推翻老师的言论。倡导求新求变,以新的学说来代替旧的理论,因此构成‘不连续的时代'。出版了五年以上的管理书籍,很可能就已经落伍。管理者忙忙碌碌之余,还要时时留意新的主张、学习新的语言,实在十分辛苦。难怪他们紧张忙碌,人人觉得压力很大。"((曾仕强《大易管理》29页)

      我们都知道,创新是时代的需求,是变动不居的时代导致学术的创新,而不是新的学说导致了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基本的历史规律。中国式管理一方面说要以《易经》中"变"为管理的精髓,另一方面却又倡导"不变",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说西方管理者紧张而辛苦,而中国管理者却能够在掌握中国式管理后"相当悠闲",那绝不可能是一个事实,而只能是一种严重背离管理实践的幻想。

      中国式管理的"思想浅薄型"无知

      中国式管理的无知,归根结底是由于对中西文化缺少深刻的了解,对全球化缺少彻底的认识。因而不是完全凭感觉说话,就是陷入"中国中心论"的阴影之中。我们来看一看时下流行的一些中国式管理的言论:

      "西方人在硬件统一全世界的今日,必须反思,为什么软体始终统一不了全世界,是不是由于包容性不足,没有那么宽广的包容空间,特别是美国人,建国不过二百多年,没有足够的融合力,能够把美国式的软体,推广到全世界。"((曾仕强《中国式管理》241页。)

      根据当代思想界对现代化的共识,所谓现代,代表着发端于后封建的欧洲、即工业革命的欧洲,并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

      现代化是全球性的,是人类不可逃避的命运。而且现代化从来就不仅仅是硬件的问题,而是硬件与软件的协同。科技革命与人文精神两者从来都是并驾齐驱。现代化也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利。并不是美国最强大,现代化就是美国的专利。

      现代化也不是文化奴役的结果或目标。并不是你接受了美国的科技或制度,就被美国奴役了。你永远是中国人。一个农民的儿子到城市接受了高等教育,他仍然是他父亲的儿子。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而关于美国的历史,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并不是只有二百年。美国历史实际上与欧洲历史一样长。因为美国文化不过是欧洲文明的延续,而并不是突然出现的新的文明。美国实际上是西方的代言者,而并不仅仅代表美国。而现代化在全球的蔓延与继续,表明美国式的"软体"、即西方文明中的非科技部分,早已经推广到全世界了。

      由于对东西方文明缺少通盘的、彻底的认识,因此,中国式管理也不可能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中国式管理如是说:

      "风水轮流转,中国即将继英国、美国之后,成为21世纪的世界中心。中华文化又将再度弘扬于国际,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引领西方管理科学,平安地塑造有益于人类的地球村。"(曾仕强《中国式管理》242页。)

      这短短的一句话,却暴露了中国式管理思想基础的虚弱及其重重的逻辑漏洞。其一,21世纪将是一个没有中心的多极化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是世界的中心,包括美国和中国;其二,中国文化从来未曾弘扬于国际,最多只是繁荣于一隅,何谈"再度"弘扬于国际?其三,英国、美国的发达并不是靠其古希腊传统,而是靠他们所创造的现代文化,中国的强大也不可能完全依赖古代文化;其四,西方管理科学向来与哲学不可分割,强行分割而融进中国哲学之后,必定是一个畸形的死胎。

      再来看看中国式管理对"中国人"的定义:

      "究竟中国人的定义是什么?我们的态度,秉持文化的立场,‘凡是接受中华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依据而言行的人,不论其血统、出生地、国籍为何,都是中国人。'如果根本不重视中华文化,甚或鄙视中华文化,不依中华文化而行的人,都已不算是中国人。"(曾仕强《中国式的管理行为》3页)

      依据中国式管理对中国文化的一贯阐述,这里的"中国文化"无非仍然是指"先秦文化",而事实上的中国文化却是不断发展更新的,它完全可以包含任何西方文化的因素。

      因此,站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角度,我们可以反过来这样表述:凡维护中国的利益、为中国的繁荣而奉献自己才华的人,无论其血统、出生地、国籍为何,也无论其秉持何种文化,都可以算是中国人。

      中国式管理还有更离谱的怪论:

      "今日社会动荡不安,追究起来,有些人轻视伦理,鼓励‘有话就要说'。电视上常常出现‘我有话要说'的字幕或声音,都将难辞其咎。"(《中国式的管理行为》238页。)

      如此,中国式管理莫不是想让中国人回到"万马齐喑"的旧时代?而且,需要澄清的一个事实是,今日中国社会稳定、蒸蒸日上,何曾"动荡不安"?

      今日中国的核心问题应该是"价值混乱",而绝不是"动荡不安",这应该是描写旧中国的词汇。而突破价值迷茫后的中国,必将进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辉煌历史时期。

      中国式管理的非理性喧嚣可以休矣!
     
      上一篇: 如何培养企业家精神
      下一篇:责任感是第一执行力
     
    相关文章
    中层管理培训
     
    以干部配置为杠杆促进企业管 昌智
    高效人士的时间管理 王梓乔
    三国兵法智慧与中层经理素质 杨天林
    打造互联网+时代的管理者 郑爱军
    从技术走向管理 董栗序
    跨文化管理与沟通 刘方
    MTP中层管理技能提升 郭燕
    中层管理者管理技能提升MT 张习宁
    研发中层管理者能力进阶实务 樊辉
    中层干部管理技能提升MTP 葛老师
    中层管理讲师
    中层管理内训
     
    卓越主管——现代企业经理的 刘喆
    中层管理人才梯队建设 萧琳
    中层综合管理技能全面提升( 何边
    中层职业化必跨的10道坎 朱小明
    企业经营管理与团队领导力提 王大琨
    中高层经理人的职业化管理 李程远
    高效团队建设 杨文利
    杰出管理者生产管理综合技能 张朝法
    狼性营销团队建设与管理 汪承虎
    非HR主管的人力资源管理 刘军元
    中层管理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