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哪里有培训网!   [会员登录]  [讲师注册]  [机构注册] 网站首页  上海培训班  上海职业培训  上海讲师  上海培训机构  名师博客 
热门: 销售精英  微信营销  班组长  中高层
  • 营销管理
  • 人力资源
  • 生产研发
  • 采购物流
  • 财务管理
  • 战略管理
  • 领导艺术
  • 综合技能
  • 其它课程
  • 线上课程
  • 品牌管理
  • 营销策划
  • 销售技巧
  • 门店管理
  • 网络营销
  • 客户服务
  • 电话销售
  • 销售团队
  • 渠道销售
  • 国际贸易
  • 商务谈判
  • 合同管理
  • 顾问式销售
  • 大客户销售
  • 经销商管理
  • 大数据营销
  • 客户投诉
  • 新媒体营销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师博客 > 品质管理
    意识:产品质量提升的开始
    讲师:陈鹏      浏览次数:2373
    产品质量管理必须让无形的质量意识与有形的工作质量相结合,结合质量意识和员工的绩效,使质量意识的管理体制发挥真正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出具有高质量意识的人员,为产品质量的提高打下稳固的基础,产品的质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从产品质检到质控,再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让人们的认识五、六十年代所谓的“好的质量”过渡到80年代的“符合要求”,现在的21世纪的“顾客满意质量”这个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成长这路,越来越引起消费者的重视。

    意识伴随着我们一路同行,并不时的提醒我们对工作的严谨、对生活的憧憬、对需求的渴望……。那么究竟什么是“意识”呢?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是人们内心活动的一种过程。意识的高低体现在人们的一切活动之中,意识越高则对活动结果的影响越积极。企业要发展,产品质量 要提升,离不开对人的意识教育和培训。从现代质量管理 的角度来看,意识就是一种内化的心理活动标准,是人们对显性行为的一种评价方式。因此,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则首先要从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开始。 

         质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质量检验”到“统计质量控制”再到“全面质量管理 ”,人们对质量的认识从五、六十年代“好的质量”到八十年代的“符合要求”再到二十一世纪的“顾客满意”都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质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重要性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了证实,并且将是未来市场竞争的关注焦点。质量已走出狭义的范围,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如:服务质量、工作质量、学习质量、直至人们的生活质量等等。正如质量管理 大师朱兰博士提出的“即将到来的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一样,质量无所不在。这一发展趋势再次说明了,市场的竞争将以“质量竞争”为前提,因而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又再次成为质量管理 的一大课题。此外,从“人、技术和管理”的三大质量管理要素及“人、机、料、法、环”等质量问题分析来看,“人”都处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提升就显得更为重要。 

            企业员工“质量意识”的提升可从多个方面进行,如企业文化、管理的标准化、标准的执行、工作行为及教育培训等等。但他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加入,因为高层管理人员的关注将明确企业对“质量”的重视程度,他们的身体立行将告诉所有员工“质量”的提高势在必行,同时也告诉所有员工领导的态度与决心。对于质量意识的管理,我们不能简单的停留在只喊“口号”或不加度量的定性概念层面上,而没有评价、没有检查。如果没有一套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评价体系,只凭一贯的思想教育、宣传来进行质量意识的提升,将难以避免其工作的盲目性,实际操作的无序性。这在多少次的质量投诉与质量问题的发生中,我们都得到了深刻的教训,也清醒的认识到提高质量意识的重要性。但我们的管理人员、管理干部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一问题,要如何进行控制与改善!笔者认为,要完成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工作,其目的必须十分明确,其次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要如何去做,最后完成情况如何,并及时总结补充存在的不足,再进行入下一循环。因此,质量意识的提升要让所有参与人员明白其目的是什么,在一段时期内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具体要如何去操作,并且在出现问题时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取得成绩时受到什么样的奖励。使质量意识的优劣与员工切身利益挂钩,使所有员工在工作中能不时的感觉到工作的压力与动力,从而尽量保证任何细微的产品缺陷都不流入下道工序,进而增强其可操作性。为了防止实际操作的执行不力情况,管理人员要定时与不定时的进行监督、检查,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要及时进行表扬与奖励,对于存在不足的员工要进行工作指导,对于存在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员工进行处罚,真正做到奖罚分明。让所有员工都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并在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质量的定义即符合要求;质量系统的核心在于预防;工作标准是零缺陷;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的指引下实现质量意识的真正提高。 

            质量意识的管理就是让无形的质量意识与有形的工作质量结合起来,让模糊的质量意识与员工的绩效结合起来,让质量意识的管理体制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最终为企业的发展培育出高质量意识的员工,进而为产品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 做善于解决问题的员工
      下一篇:什么是忠诚度管理?
     
    相关文章
     
     
    陈鹏
    会员可见
    会员可见
    会员可见
     
    品质管理培训
     
    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防范与P 孙自通
    基于成本分析的采购与供应商 王保华
    质量与成本管理培训 吴老师
    SQE供应商质量管理及工具 李老师
    SQE供应商质量管理 丁远
    6sigma绿带培训课程 李老师
    产品测试验证与确认 汪礼兵
    ESD内审员培训 刘先生
    FMEA&APQP&PPA 刘老师
    现场质量问题分析与解决8D 刘老师
    品质管理讲师
    品质管理内训
     
    市场驱动的产品开发流程管理 张宝雷
    SQE供应商品质管理实战训 宋志军
    供应商质量管理和交期管理 杜思凡
    供货商质量、交期与成本管理 顾闻知
    第二方审核 刘小明
    PDCA管理循环及应用 李庆远
    六西格玛+质量零缺陷 罗振海
    ESD工程师及内审员培训 刘长雄
    QCC小组工作坊 熊樱
    全面质量管理(TQM)培训 王成健
    品质管理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