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培训课程是针对企业员工进行的一系列专业培训,主要包括意志培训、认知培训、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等方面。
一、意志培训
意志培训主要是通过军训的形式进行,旨在培养新员工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朴素勤俭的作风以及团队协作的意识。军训的时间长度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定,既不能过短导致新员工还没进入状态就结束,也不能过长造成员工的厌烦心理,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的成本问题。
二、认知培训
认知培训主要是对企业进行全面的介绍,包括企业概况、主要管理者介绍、企业制度、员工守则、企业文化等内容。学习方式以集中培训为主,由公司的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主讲。此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新员工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企业、了解企业,从而尽快找准自己在企业中的定位。
三、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主要是针对新员工即将上任的工作岗位进行的专业技能培训。现在的很多企业都会采用“师徒制”的方式进行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有两种模式,一是集中培训,即把岗位技能要求相同或相似的新员工集中起来进行培训,这样可以扩大技能的传播范围,节约培训成本。另一种模式则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四、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是为了使新员工尤其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完成角色转换,成为一名职业化的工作人员。其内容包括社交礼仪、人际关系、沟通与谈判、科学的工作方法、职业生涯规划、压力管理与情绪控制、团队合作技能等。培训方式同样是集中培训,讲师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内外部均可。
五、企业管理培训的特点
1. 实效性:企业培训课程主要是为了提升员工们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这也是企业经营者让员工参加企业培训的主要目的。
2. 针对性:每个企业的文化背景以及所需要应对的情况和问题都不尽相同,因此优秀的企业培训课程需要对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3. 专业性:优秀的企业培训课程能够为参与培训的员工提供与行业息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教育,让员工在其岗位上就能够学到与行业直接相关的知识。
六、构建企业培训体系
构建企业培训体系需要密切结合企业战略,从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开发战略出发,满足企业及员工两方面的要求。在考虑企业资源条件与员工素质基础的前提下,还需考虑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及培训效果的不确定性。一个健全的培训体系应包括企业培训文化的建立、培训需求的评估系统以及培训课程的设计与更新体系等。
(一)企业培训文化的建立
企业培训文化的建立是培训体系的基础,它要求转变经理人员的角色认知,从过去的监督、控制转向激励辅导。只有建立良好的培训文化,使企业每一位员工都肩负起培训的责任,才能确保培训的真正效果。
(二)培训需求的评估系统
在决定进行培训之前,首先要对企业进行组织层面、工作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的分析,准确地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与问题根源,以确定培训是否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这包括对企业的目标、资源、特质、环境等因素进行定期分析,以及对工作者个体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
(三)培训课程的设计与更新体系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员工的实际情况,设计和更新培训课程。这需要富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积极参与,以提供完整的工作信息与资料。还需定期对课程进行更新和优化,以确保其与时俱进,符合企业和员工的实际需求。
根据企业特色打造多元化层次的培训体系,并结合实际需求定期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培训课程体系可分为以下部分:
一、职业发展培训:针对不同职位的晋升与转变,设计独具特色的培训课程,确保员工在每一次的职业跃迁中都能获得相应的知识与能力。
二、管理技能进阶:针对各级管理者,量身定制符合其管理需求的学习课程。不同的管理职位意味着不同的学习挑战,因此需要开发一系列适应各种管理需求的管理技能培训课程。
三、专业职能强化:对专业性职能部门的员工提供专项培训与发展课程,帮助他们精进技能,提升工作效率。
(四)讲师的培养与管理机制
培训体系的成功运行离不开强大的讲师团队。选拔内外讲师、对内部讲师进行培养与考核、评估讲师的教学效果与反馈,都是培训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五)组织管理的精细化
培训部门作为培训工作的核心组织者,需完善部门的工作制度与流程。这包括对培训设备和资源的高效管理,确保日常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完成各类基础行政工作。
(六)培训体系的持续维护与健康运营
由于培训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企业培训需求也在持续更新。为了确保培训效果最大化,必须重视培训体系的健康维护,确保其长效运营并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