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哪里有培训网!   [会员登录]  [讲师注册]  [机构注册] 网站首页  上海培训班  上海职业培训  上海讲师  上海培训机构  名师博客 
热门: 销售精英  微信营销  班组长  中高层
  • 营销管理
  • 人力资源
  • 生产研发
  • 采购物流
  • 财务管理
  • 战略管理
  • 领导艺术
  • 综合技能
  • 其它课程
  • 线上课程
  • 品牌管理
  • 营销策划
  • 销售技巧
  • 门店管理
  • 网络营销
  • 客户服务
  • 电话销售
  • 销售团队
  • 渠道销售
  • 国际贸易
  • 商务谈判
  • 合同管理
  • 顾问式销售
  • 大客户销售
  • 经销商管理
  • 大数据营销
  • 客户投诉
  • 新媒体营销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师博客 > 战略规划
    如何应对现代企业发展中的危机?
    讲师:史永翔      浏览次数:2391
    在改革开改的大潮中兴办的企业,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也算是强者了.但随着近年来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的不利因素.出口型制造业面临不小危机,利润大幅下降,甚至面临倒闭.企业要继续生存及发展,就得改革.从以前旧的经营模式中走出来.当然,众多企业家的旧的经营方式也得转变.守着企业一堆资产,是带不来任何股东利益的.

          如何应对现代企业发展中的危机?如先从企业的发展说起,了解其根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都经历了一个较大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中国市场的开放。中国经济市场的开放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投资市场的拉动。当时的中国企业呈现出了一种一旦有投资发生,就会有利润产生的良好发展势头。

    (2)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在这个世界范围内制造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3)消费需求的旺盛。原先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普遍不高,当人民逐渐富裕起来后,对各种消费产品的需求增大。


    然而,随着市场日趋归于理性消费和金融危机的不断频发,现阶段中国企业在盈利方面的经营陷入了一个很大的危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企业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成本包括所谓的原材料、人工费、资产成本等方面。随着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和通货膨胀的不断上升,产品的成本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企业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尤其是对

    那些地处长三角和珠三角做出口加工的企业来说,成本压力尤为重大。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本身经营的利润就非常薄,再加上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客户要求的价格低廉,企业基本上就没有利润可言了。

    (2)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日趋紧张

    现在,社会上的各大媒体不时爆出“劳动力短缺时代来临”的评论,我们先不探究这种说法的准确性是否可靠,但各行各业的劳动力市场都呈现出了“缺人”的苗头。社会上的独生子女大军使得国内多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力的稀缺度在逐渐提高。“用工荒”导致了社会上的劳动者在市场上更加自主地选择企业,但很多人已经不愿意再选择那些上班辛苦、办公忙碌的制造加工企业,劳动力在不断地向第三产业转移。现阶段的劳动力成本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资产成本的不断上升

          在众多资产的成本表现中,最突出的就是土地成本的上升,及受其影响所带来的其他相关成本的上升。但无论是何种成本的上升,最终都会转移到企业的产品成本中去。

         如今,很多企业家都说做经营越来越难了,原先企业经营的毛利率平均在30%以上,现在有些行业的毛利率甚至连10%都不到。有些企业的净利率甚至只有5%,这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我们都知道,银行贷款的利率都已经超过了5%,如果企业的净利率连银行贷款利率都没有超过,企业就无法积累能量去支撑其未来的发展。

         当今的市场环境较原来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呈现萎缩势态,国际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开始大幅减少,很多对外企业开始转向国内市场寻求突破。但企业在转变市场的过程中,市场对企业的能力要求也是不同的。这个能力的要求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经营方式不同。做国际市场实际上是做生产和成本,做国内市场则需要增强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能力,这就需要做终端营销。做终端将使企业对成本的管控力度更大,面对市场的压力更大。可见转内销并非那么容易。


    (2)粗放的国内企业成长方式。在以往发展中,国内企业大多是在一种粗放经营的方式之上发展并成长起来的,企业若想获得持续性的发展,粗放式的经营对企业能力的支撑度就会不够。如果企业仍仅仅简单的寄予成本的驱动或者市场的拉动,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就无法得到保证。

         现今中国的民营企业对发展的认知、发展的现状以及企业的持续稳定性没有统一起来进行经营和管理,这就是现代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危机。

         现在,很多企业在经营上存在着很多的发展误区,这些误区都在哪里? 下面,我们来帮企业家朋友们找出企业经营中常见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当前的中国民营企业的领导者有很多是来自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引领风潮的企业家,他们都是属于“制造英雄”、“工业英雄”、“互联网英雄”等创业型的企业家,这种类型的企业家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善于寻找机会。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当企业规模达到一个亿,当企业在一个行业中经营了三五年以上,新兴的机会就不能再成为当前企业的发展前景了。我们经常发现有些企业家在现实中找到了很多的经营机会,也经营过很多的行业,但在每个行业中都无法将企业自身做大,在每个行业中的财富积累度不高,这就是能够抓住机会但不能深入机会的典范。

        上述这一切都源于中国企业家们很强的投机性思想,他们总是不断切入新的领域,把原来赚的钱又花了出去。很多人总以为赚投机的钱来的更快些,这表现在当前只要赚到了钱的企业都多多少少的涉足房地产经营项目。但是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是一个投机性大、阶段性强的典型产业,大多数的房地产经营是没有未来可言的。这是因为房地产经营都是项目经营,两到三年完工之后,经营项目的持续性就没有了。

    误区二:很多企业家对上市有着极为强烈的盼望,认为上市是企业最好的归宿。但是当众多企业一窝蜂的上市,就往往就会忽略了企业自身的能力建设。基于上市的要求,许多企业都在忙于做短期的业绩,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问题。很多公司上市后的业绩表现良好,但并不是依靠自己的主业来获得的,而是通过委托理财、委托贷款等来实现了增长。在这种行为下,企业要警惕它带来的不良后果:一方面上市公司企业的业绩非常好,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实体经营出现空心化。

    误区三:众多企业家把资产等同于财富。类似于房地产等产业的投机性收益增长过快,使得很多经营传统产业的企业家感到迷茫,资产的扩张是否等同于财富的扩充?实际上这是陷入了一种经营误区。

          对于资产本身来说,如果仅仅是堆积摆放在企业中并不会为企业带来任何的价值。在商业活动中,没有交换就不会产生价值。如果简单的认为资产的扩充就是财富的积累,那么这将导致企业的经营进入一个规模致胜的误区。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任何资产的成本最后会转移到商品的成本中去,最终是要让客户来买单的。所以,客户是否愿意为企业的资产买单,这是企业家们必须要弄清楚的现实问题。

     

     
      上一篇: 欠税企业的法人代表可以出境吗?
      下一篇:销售人员应该成为公司运营核心
     
    相关文章
     
     
    史永翔
    会员可见
    会员可见
    会员可见
     
    战略规划培训
     
    关键时刻如何战略选择 唐东方
    华为战略/经营实战班 讲师团
    企业全景管理定位与快速发展 昌智
    流程绩效度量与对标分析 王老师
    中国金融改革与企业投资创新 孔爱国
    经理人的成功转型:“铸成” 蒋小华
    HR战略顶层设计 刘向明
    企业流程管理实战训练营 陈立云
    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构建—阿 陈亮
    中国工业4.0与互联网+实
    战略规划讲师
    战略规划内训
     
    大数据时代的营销模式变革 石泽杰
    柴少青课程培训大纲 柴少青
    渠道模式 陈凯文
    区域市场突围 陈凯文
    战略管理与市场营销 李树利
    市场情报收集与分析实战精要 郑刚
    汽车及后市场创新思想培训 俞士耀
    宏观经济形势与房地产转型创 涂山青
    有效制定企业战略与年度经营 胡浩
    商战谋略--企业商业情报收 陈达夫
    战略规划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