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在企业的经营中,税务的合规与筹划正逐渐被越来越多企业的管理层所重视。然而,激进的筹划方式、仅以税收成本的高低作为导向,都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税收隐患。同时,虽然近年企业总体纳税意识加强,但由于某些税收政策的不完善或变化快等因素,都会造成财务人员因对政策细节的把握不准确而陷入纳税误区。因此,正确掌握纳税知识,学习税收政策的导向与细节,透视税收深层的利益与风险,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显得至关重要。
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您是否也有以下的误区:
误区一:发票是税前扣除的唯一凭证
误区二:工资薪金就要缴个人所得税
误区三:一般纳税人的简易计税的项目不能开具专用发票
误区四:所有的合同都需要贴印花税
此次课程,将深入探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等现行税种中常见的60个纳税误区,从多角度结合案例讲解纳税的理论知识与操作实务,帮助财税管理者走出纳税误区,引导企业正确纳税,避免交冤枉税
办公家具都不属于固定资产,购买时一次性进入当期费用
企业停产期间固定资产折旧不能税前扣除
短于最低折旧年限的纳税调增,折旧以后年度不能调减
企业所得税预缴时不可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检查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可弥补亏损
变更主管税务机关后,原未弥补完的亏损不可继续弥补
营业外支出都要纳税调增
商业保险都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所有的罚款、罚金都不能在税前扣除
员工上岗资格考试费用要纳税调增
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出国考察取得国外票据不能税前扣除
赔偿金无票不能税前列支
发票是税前扣除的唯一凭证
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与“不征税收入”财税处理一样
个人提供的劳务费支出只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就可税前扣除
无偿形式的私车无偿公用所发生费用能税前扣除
只有在来年5月31日前补充有效凭证的支出才可以当年税前扣除
临时工的“工资”只能按劳务费缴纳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就要缴个人所得税
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
企业按照员工考勤等按罚款前工资薪金缴纳个人所得税
任职不满一年计算年终奖个税,按任职月份确定适应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个人向企业借款跨年未超过一年不计征个人所得税
组织员工旅游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个人股权平价或无偿转让不需要交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企业所得税也要视同销售
无偿赠送货物不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企业产品或自制设备转为自用固定资产要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
无偿提供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服务不需要视同销售
企业缴纳单位固定电话的电话费没有抵扣进项税额
固定资产既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又用于增值税免税项目,进项税额按比例抵扣
个人可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因产品质量问题或过保证期限报废需进项税额转出
保修期内免费维修消耗的材料或免费更换的配件需视同销售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能享受2万元税收优惠政策
小规模纳税人2万元税收优惠政策中的“2万”标准是含税销售额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能向小规模纳税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一般纳税人的简易计税的项目不能开具专用发票
增值税“零税率”与“免税”财税处理一样
因抵扣超期等企业操作原因不能抵扣进项税额不能在税前扣除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与其他企业合并,合并前未抵扣完的增值税不能结转到新企业继续抵扣
只有高新技术企业才可以享受研究开发费的加计扣除
企业必须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场所),才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内部技术改造不适用加计扣除政策
亏损企业不可以享受研究开发费的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未形成“成果”研究开发费不可以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研发费用当年未进行专账管理,当年就不能申请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不可享受同时15%企业所得税税率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两种优惠
年末人数超过100人/80人的企业就不属于小型微利企业
查补的企业所得税,其滞纳金计算时间是从预缴申报期满次日算起
延期申报缴纳税款,超过法定申报期仍需加收滞纳金
提供广告设计、策划服务需要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房产企业自建商品房转做自用办公用房,需缴纳契税
所有的合同都需要贴印花税
借款合同既有应税金额又有应免税金额的按全额贴花
股权转让所得可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按该项股权可能分配的金额
合同约定税款由对方承担就可免除纳税义务
免租期不要计征房产税
不确定金额的合同无需贴花
培训师介绍
陈志坚
陈志坚先生是著名的税务专家,目前是北京华兴盛税务师事务所副总经理,曾负责过诸多大中型国有及上市公司的审计税务咨询和培训工作,具有丰富的会计报表审计、IPO改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清产核资审计、管理咨询、税务咨询工作经验。陈老师是北京市营改增工作小组成员,曾主编《营业税改证增值税热点答疑--交通运输业》、《营业税改证增值税热点答疑--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实务操作手册》等公开发行出版物,主编内部资料《专利代理机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实务操作手册》,并在《国际税收》等诸多财税专业期刊杂志发表专业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