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业开始,你的表姐就一直在帮你打理公司的账务,就是一些进出账。
现在公司做大了,员工多了,各地开了分公司。
公司不仅需要会计和出纳,更需要懂财务规划和分析的专业人士了。
你的表姐明显感到吃力。
特别是你的公司还准备上市,各种专业的财务预算,坏账计提、审计工作等等业务,你表姐显然无法应对了。
怎么办呢?
给她配一个学财务管理的博士做副手?
让她继续做CFO?
估计很难。
送出去进行财务相关培训?
这好是好,可是一定能培养出来吗?
这时候,考验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能力就是:知人善用。
大凡去过寺庙的人一般都会注意到,一进庙门,便能看见弥勒佛乐呵呵的笑脸迎客。
在他后面,则是黑脸的韦陀。
默契的红脸黑脸,绝妙的珠联璧合。
其实,早先庙堂里的人事安排,可不是这样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座庙堂里供职,而是各自分别掌管着不同的庙宇。
弥勒佛热情好客,很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自然来庙里的人非常多,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但他原则性不强,没有好好管理账务,虽然庙里进项不少,依然入不敷出。
而韦陀虽然严谨细致,但成天阴沉着脸,太过严肃,搞得大家很拘谨,到后来香火差点断绝。
佛祖在检查香火时,及时发现了这两座庙堂里的问题,将他俩安排在同一座庙里。
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宾至如归,香火大旺。
而韦陀铁面无私,精于理财,严格把关,避免了胡乱花销和舞弊现象发生。
庙里人气财气两旺,历久不衰。
善于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佛祖领导的高明之处。
知人善用,就是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这里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性格不同
性格无好坏,关键是放到什么位置。
一般来说,性子急的人,行动力很强,适合做开拓性的工作。
而性子慢的人,善于思考,适合做规划类的工作。
外向性格的人一般容易与人打交道。
而内向性格的人适合做研发、技术类的工作。
因此,在用人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特点。
有些工作需要不同个性的人搭配,形成优势互补的价值。
例如,华为的狼狈计划。
狼善于进攻,狈善于谋划。
通常一把手像狼一样拓展市场,二把手像狈一样做好内部规划与管理。
这和阿里的政委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阶段不同
人与人之间,不仅有着性格、学历、经历的差异,同时,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 也会变得不一样。
刚进公司和在公司待久了以后,意愿和能力会变得不一样。
所以不要急着对这个人下定论。
作为管理者,学会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方法,管理同一个人。
我们把这叫做:情境管理
很多公司做大之后,都面临创始团队能否跟上公司发展步伐的问题。
不同阶段的用人标准是不一样的。
创业初始,热情和干劲最为重要。
而等企业壮大了,光靠热情与干劲肯定是不行的。
这时需要的是专业能力和技术优势。
一般来说,德才兼备是选人的不二法则。
但唐代魏征有言:
如果在战乱期间不能过多考虑“德”, 太平时期非德才兼备不可。
所以,对人选的标准也与企业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
三、场景不同
这个场景,指的是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
例如带兵打仗时,像平原阵地战、山地野战及街巷争夺战,他们的战术往往都不一样。
这时,便需要不同个性和擅长的将领来组织与指挥。
另外,不同的公司由于环境不一样,特别是企业文化不一样。
需要充分考虑员工的适应性,既需要加强沟通,让员工理解公司的文化。
也需要适当根据人员特征,调整公司的环境。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70后、80后、90后,他们的适用场景就有很大的差别。
像90年后的新生代员工,会更追求轻松、好玩的工作环境。
我们回到开始的案例上来。
也许你可以在给你的表姐足够的股票激励、创始人身份的同时,
把她放在出纳的位置上,让专业的CFO来管理财务。
自己姐姐、创始人做出纳,说明任人不唯亲。
同时,也有震慑和监督的作用。
写在最后
管理,要“知人善用”
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要理解“合适”,就要先理解“不同”
理解性格的不同、阶段的不同、场景的不同
只有充分认识其中的不同
才能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位置上
对于领导者来说
这是团队执行力好坏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