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S管理实践体会
一、引言
近日,公司引导我们学习了8S管理,让我对这项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8S管理不仅仅是关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和学习的简单概念,更是一种对工作环境的优化、对工作习惯的改良和对工作效率的提升的追求。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总结和感悟。
二、8S管理定义与目标
1. 整理:区分必需和非必需品,丢弃无用物品。目标:释放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2. 整顿:定位放置必需品,明确标识。目标:减少寻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 清扫:清除工作场所内的脏污,防止污染发生。目标:保持清洁的工作环境。
4. 清洁:将上述3S实践制度化,维持成果。目标:确保持续清洁,发现异常。
5. 素养:遵守规定,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目标:提升个人素质,改变工作态度。
6. 安全:制定工作流程,监督指示功能,消除安全隐患。目标:预防危险,确保安全。
7. 节约:降低人力、成本、空间等因素的消耗。目标:养成节约习惯,提高经济效益。
8. 学习: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目标:持续改善,培养学习性组织。
三、学习心得
学习了8S的内容后,我深感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不仅能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也能提高我们的工作积极性。8S管理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要真正落实到每个人却需要时间和努力。
作为公司的一员,我深知自己也是这个大家庭的一部分。集团的成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就像空调主机需要每个环节的配合才能正常运行一样。我要以提高个人素质来推动公司的发展,积极响应8S管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四、TPM与8S的结合
TPM(全面生产维护)与8S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TPM的首要目标是消除设备故障所造成的损失,实现零故障、零不良、零浪费和零灾害。这与8S管理的目标相契合,都是为了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将8S管理与TPM相结合,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设备维护,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 事故零发生:追求设备安全运行的新境界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我们都期望设备运行事故为零。事故带来的危害巨大,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还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 速度损失全面消除:确保设备高效运行
设备速度降低会导致产量损失,而保养不佳和设备精度下降则无法充分发挥设备的高速性能。我们需要重视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 TPM推行核心要素揭秘
推行TPM(全面生产维护)需要关注三大核心要素:
1. 技能提升:无论是操作工还是设备工程师,都需要努力提升工作技能。优秀的技能是全员参与的基础。
2. 精神面貌改进:团队的精神面貌至关重要,良好的精神面貌有助于形成高效团队,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3. 操作环境优化:通过5S等活动,优化操作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故。整洁的现场、条理分明的物料和工具摆放,都能缩短设置调整时间。
### 推行TPM的关键技巧
创造生产现场的变化。管理者要在现场部门创造出快速的变化,让员工第一时间看到变化,增强改善活动的信心,提高工作效率。
引导员工积极参与改善。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发展动力和个人价值,鼓励他们参与到企业的改善活动中。
提出更高的目标。企业应该根据改善执行的情况,在适当的时机提出不同的目标,逐步提高目标层次,从而不断提高效率。
### TPM开展步骤详解
开展TPM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各方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工厂领导层的支持。具体开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共十个步骤。
####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 TPM引进宣传和人员培训,针对不同层次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
2. 建立TPM推进机构,成立各级推进委员会和专业组织。
3. 制定TPM基本方针和目标,明确基准点并设定目标结果。
4. 制定TPM推进总计划。
#### 第二阶段:引进实施阶段
1. 制定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措施,选定设备由专业指导小组协助改进。
2. 建立自主维修程序。
3. 制定维修计划。
4. 开展操作和维修技能的培训。
5. 建立设备初期的管理程序。
#### 第三阶段:巩固阶段
一、设备清洁润滑标准的建立
1. 逐台设备、逐点设立合理的清洁润滑标准,确保每台设备的维护保养得到科学规范的执行。
2. 按照检查手册,由小组长引导小组成员对设备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各项设备运行正常。
二、自检与检查标准的执行
1. 建立自检标准,依据自检表进行自查,同时参考维修部门的检查表,不断优化小组的自检标准。明确新目标,与维修部门明确不同检查范畴的界限,避免工作重叠和责任不明。
三、工作场所标准的制定
1. 制定各个工作场所的标准,如清洁润滑标准、现场清洁标准、数据记录标准、工具和部件保养标准等,确保工作环境的整洁和设备的良好运行。
四、自主维修与技能培训
1. 鼓励工人自觉、熟练地进行自主维修,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
2. 开展操作和维修技能的培训,不仅是对操作人员的维修技能进行培训,也要对他们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
五、设备初期管理程序的建立
1. 在设备选型(或设计研制)、安装、调试及试运行阶段,根据试验结果和出现的问题改进设备。目标是实现最高水平的可靠性、维修性、经济运行和安全性。
- 在设备投资规划的限度内追求最佳效果。
- 缩短从设计到稳定运行的周期。
- 确保工作负荷的最优化。
六、巩固阶段的工作重点
1. 成立推行组织,由企业主要领导出任推行委员会主任职务,具体安排副主任负责活动的全面推行。
2. 制定推行方针及目标,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有号召力的方针,并广为宣传。同时设定明确的期望目标,作为活动努力的方向及成果检查的依据。
3.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法,包括日程计划、资料收集、实施办法、物品区分方法、评比方法、奖惩办法等,以确保大的工作有计划可循。
4. 通过教育形式如讲课、放录像、观摩他厂案例或样板区域等让员工了解5S管理活动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
5. 进行活动前的宣传造势,通过海报、内部报刊、宣传栏等方式让全员重视、参与5S管理活动。
6. 实施阶段要细致准备,包括方法说明会、工厂“洗澡”运动、建立地面划线及物品标识标准等。同时展开“3定”、“3要素”,进行定点摄影,并制作“5S管理日常确认表”进行实施。
7. 确定活动评比办法,采用加权系数的方式进行考核评分,确保评比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8. 对活动进行查核,包括现场查核、5S管理问题点质疑与解答等,同时举办各种活动及比赛,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9. 进行评比及奖惩,依据5S管理活动竞赛办法进行评比,公布成绩并实施奖惩,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
在持续优化流程中,我们采取了重要的一步:全面检查和修正各责任部门的工作。根据项目的不足,我们要求各部门进行相应的改进,以此推动持续进步。针对此过程,我们引入了两种关键方法。
在质量控制(QC)方面,我们采用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手法,旨在提升工作的精细度和质量。我们还导入了工业工程(IE)手法,以期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效率。这两种方法的恰当运用在5S管理活动中是非常必要的,它们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卓越成效提供了有力支持。
接下来,我们将这些步骤纳入了定期管理活动中,以进一步推动标准化和制度化。我们致力于完善现有的标准和制度,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规范和流程。我们还实施了一系列强化月活动来深化5S管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背景、架构、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推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以确保取得理想的成果。实施部门需要根据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以确保最终结果的满意度。只有针对具体问题做出精准应对,我们的管理工作才能取得长足进步和优异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