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哪里有培训网!   [会员登录]  [讲师注册]  [机构注册] 网站首页  上海培训班  上海职业培训  上海讲师  上海培训机构  名师博客 
热门: 销售精英  微信营销  班组长  中高层
  • 营销管理
  • 人力资源
  • 生产研发
  • 采购物流
  • 财务管理
  • 战略管理
  • 领导艺术
  • 综合技能
  • 其它课程
  • 线上课程
  • 品牌管理
  • 营销策划
  • 销售技巧
  • 门店管理
  • 网络营销
  • 客户服务
  • 电话销售
  • 销售团队
  • 渠道销售
  • 国际贸易
  • 商务谈判
  • 合同管理
  • 顾问式销售
  • 大客户销售
  • 经销商管理
  • 大数据营销
  • 客户投诉
  • 新媒体营销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师博客 > 研发管理
    大话研发组织知识管理
    讲师:深圳企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2534

    充分竞争的消费者经济时代背景下,研发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市场上的决胜因素,而当敏捷开发、IPD集成产品开发、开放式创新等研发管理模式获得广泛认可的同时,知识管理也在一众标杆企业中悄然兴起,在研发能力提升和业务优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微软、华为、IBM、松下…,这些研发实力超强的企业,都是其中的积极探索者和成果收获者。
    针对研发组织知识管理的价值、开展方向和推进方式,结合我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及在华为等企业参与推行的经验,输出本篇总结和分享文章,希望能抛砖引玉,与业界专家学者充分交流探讨。
    Why:研发组织为什么要做知识管理
    研发组织为什么要做、甚至不能不做知识管理,源于研发组织要达成的目标和承担的使命。
    毋庸置疑,研发组织以研究开发出客户和市场需要的产品为目标,当今时代,客户和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竞争者实力持续增强,研发过程需要应用越来越多的信息和知识,进行越来越多的分析和思考;而一个追求卓越、希望引领而不光跟随行业的研发组织和团队,则会以研发超出客户期望的、创新性的产品为使命,这个过程更伴随着无数的交流碰撞、探索试错和反思总结。
    研发组织在满足目标和追求使命的过程中,经过持续的积累和发展,势必会成为一个知识密集、智力密集的组织。密集的知识需要充分分享和复用,从而提升研发工作效率;密集的智力需要交融碰撞产生新知,从而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如果想让这一切发生得更顺畅、更有效,就需要知识管理。

    对于研发组织而言,知识管理的独特价值体现在如下三点:
    1)积累
    组织研发能力,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提升的过程,这从众多世界500强企业持续巨额的研发投入就可以看出。创业企业可以凭借一两项独创的核心技术进入市场,但要保持优势和持续壮大,在所在产业和领域逐渐建立起深厚的专业和技术储备也是必然选择。
    专业和技术,犹如美味的果实,只会在富饶的土壤中生长。对于研发组织来说,这一土壤,是丰富的产品和技术资料、众多知识丰富具备探索精神的研发工程师、开放坦诚的组织氛围和协作环境。知识管理,通过及时保存和体系化管理各类研发过程和成果资料、激发工程师们开放吸纳和共享知识经验、识别和表彰有价值的知识贡献,打造最有利于专业和技术积累储备的土壤。
    华为公司在推行知识管理时,担任Sponsor的轮值CEO徐直军说过:“华为公司最大的浪费是经验的浪费“,知识管理正是减少经验浪费,打造组织智力资产最有效的武器。

    2)赋能
    研发工程师团队的能力,是研发组织能力的核心要素,如何快速有效给他们赋能?行业和市场快速变化发展,研发团队要获取的信息和知识量日渐增多,角色和岗位切换也更加频繁,仅依靠传统的培训方式进行赋能,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岗位工作及工程师自身成长的要求。
    知识管理秉承让员工“做中学,自主学“的观念,借助知识管理平台工具、专业方法的引入,通过搜索查找、社区交流、提问答疑、回顾总结、甚至动态推送等方式,扩充员工学习的手段,提升赋能的实时性和效率。
    IBM将知识管理与员工培训有效结合,优化学习平台设计思路,融入知识库、社区、问答等多样化应用,有效提升了研发工程师赋能培养的效率和效果。

    3)创新
    组织的研发能力,最终体现为产品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创新的本质是创造新的知识,如果能透过新产品和技术研发的过程,总结和提炼新知孕育、提出、应用、证实的过程,形成促进这一过程发生和加速的管理机制、或者说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机制,就能持续和全方位的提升研发组织的创新能力。
    日本科技产业界对此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以野中郁次郎为代表的管理学家深入松下、本田等企业的研发团队,提取包含知识“内化”“群化”“外化”“组合”过程的“知识创造螺旋”模型,倡导“建立使命““概念显性化”“创造知识场”等理念和方法,致力于用知识管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What:研发组织知识管理的开展方向和阶段
    明确了目标和价值,研发组织知识管理,究竟应该在哪些方向上发力、开展工作呢?针对研发的业务模式和特点,参照标杆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总结为这三个方向和阶段的工作:

    1)实现知识共享复用,赋能员工及团队
    研发组织知识密集,存在大量显性和隐性的知识资产,行业标准、外部文献、过程资料、成果资料、技术问题经验、方案设计经验等等,这些知识资产,如能充分共享复用,能成为研发工程师们工作时的强大武器,避免重复发明轮子的同时,还能快速提升能力,进而提高整体团队的工作效率,反之如果不能有效复用,则会为已解决的问题耗时耗力,甚至反复试错修正,工程师能力和效率提升慢,给组织和团队也带来巨大的浪费。
    微软将这些知识资产,分为公司级资产、领域/团队级资产、个人资产三级,平台侧通过相互关联、但彼此独立的知识空间进行管理,业务侧积极推行知识回收,引导员工共享并积极应用已有的知识资产和业务成果。而华为研发项目组和业务单元,不仅会回收文档形式的资料和成果,还会通过事后回顾(AAR)等方式,总结经验教训,实现多方面的知识复用。
    综上述,分层级知识共享平台、知识及经验例行回收机制建设、知识共享复用观念传播和工作方式引导,是这一阶段的重点。

    2)深入研发过程,推行开放式知识创新
    有了共享和复用的基础,知识管理可以进一步深入到产品/技术研发业务过程中,支撑知识创新。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借助开放式创新等平台工具建设及方法引入,优化完善研发创新的过程,为新的知识加快产生、验证、和应用,提供帮助和输入。
    互联网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很善于借助外部产品社区、用户参与研究等手段,吸收用户的需求和意见,而松下等日本科技企业在研发产品时,一直坚持让广大员工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意,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他们的用户快速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创新性的产品。今天,有更多优秀的研发组织,在继承他们做法的同时,在开放式创新道路上进行了更大胆而有效的尝试,苹果和微软的开发者社区、IBM的创意收集和讨论平台JAM、华为的外部产品社区/员工创意收集平台及与产品需求管理的结合机制,都在为企业和顾客创造更多的成果和价值。

    3)面向组织外部,为产业和社会输出知识产品和服务
    研发组织积累和创造的知识,不仅是有内部价值的组织资产,更是有外部价值的社会财富,面向组织外部,将它们作为知识产品和服务,输出给产业和社会,达到践行社会责任、助力产业发展的目的,是每一个卓越研发组织的理想和追求。
    在这一阶段,研发组织开展知识管理的视角需要转身向外,寻求社会和产业发展中的知识改善、与自身知识创新的结合点,将有助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的知识,作为专项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输出,IBM、微软、华为、阿里、腾讯、麦肯锡等组织的研究院,通过发布产业指数、提供商业价值研究或技术趋势报告等方式,承担起行业领袖的责任和使命,实现更广泛的影响力和价值。
    How:研发组织知识管理的推进方式

    上述几个阶段的知识管理工作,在研发组织中要以怎样的方式推进,才能走稳做实,实现目标,并发挥价值。总结服务和帮助的企业推进知识管理的经验教训,得到如下四个方面的策略和方式:
    1)能人负责
    从前文能看到,众多标杆研发组织,他们开展知识管理的重点、方案、平台,存在着差异,但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和投入却是共同的。研发知识管理是知识内容梳理建设、业务和管理优化、平台分析建设的综合性业务,其负责人需要是懂业务、有方法、善沟通的具备综合能力的管理者或专家骨干。微软、IBM、华为这些企业的研发部门,更是有专职的人员和团队在负责推进。
    2)专项项目
    为推动管理者和员工有效参与,提升在组织中的影响力,保障推进进度及效率,知识管理推进过程中,特别是前期阶段,需要以专项项目的方式开展,成立正式项目组,制定明确的项目计划安排,对各项任务制定输出件及质量要求。
    3)演进平台
    从了解观念、到日常应用、到业务改善,研发团队及员工对知识管理的接受和应用,是一个由浅到深、持续推进的过程,而知识共享、开放式创新、对外知识产品及服务等平台,也都是多模块的复合系统,很难在开始阶段,就规划设计一个功能模块和细节体验都全部到位的系统,这决定了知识管理平台的建设,只能是结合业务的逐步推进,进行迭代开发和演进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例行的用户需求收集和满足机制、及稳定持续的系统开发和运维队伍。
    4)融合机制
    最后,为了提升效果和保障执行,知识管理各项运作机制在进行建设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与研发业务管理机制和流程融合起来,让研发团队及工程师在业务过程中,就能自觉地开展、顺畅地应用知识管理。这方面华为做出了表率,如在版本回顾会上例行应用事后回顾方法、通过项目管理系统实时归档及应用研发资料等,使得知识管理例行开展并获得大范围应用。

     
      上一篇: 掌握IE改善手法,做好动作分析工作实现生产效率提升
      下一篇:阳江领导力管理培训课程的内容与意义
     
    相关文章
     
     
    深圳企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5697556121
    siyan.liu@qj-tech.com.cn
    654949996
     
    研发管理培训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课程 董奎
    产品需求开发与需求管理 孙福生
    产品测试验证与确认 汪礼兵
    企业产品创意培训课程 戴钊
    研发项目管理高级实战演练 孙福生
    设计控制与高效评审—夯实研 汪礼兵
    新产品研发项目管理 谢老师
    技术规划与预研管理 郭富才
    研发制造部门FMEA高级应 令老师
    工业4.0趋势下的产品平台 金咸勇
    研发管理讲师
    研发管理内训
     
    新产品的规划与客户需求分析 汪立耕
    市场驱动的产品开发流程管理 张宝雷
    生产工程师(PIE)技能提 宋志军
    ESD工程师及内审员培训 刘长雄
    结算产品创新设计全流程培训 汪含
    研发效率管理——如何有效缩 周水根
    基于市场驱动的新产品开发流 周水根
    如何打造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 周水根
    如何应用DFMEA来管理产 王继武
    研发效率管理——如何有效缩 张永杰
    研发管理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