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准则的框架结构与基本内涵
会计准则的框架结构是一个系统的体系。从整体看,它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等多个部分。基本准则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这些要求为会计工作提供了基本的规范和导向,像可靠性、相关性等质量要求确保了会计信息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会计准则的内涵在于对价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进行规范。确认环节要判断经济业务是否引起资源和义务的增减变动,以决定是否能记录在报表中;计量环节确定用何种金额来记录变动;记录环节明确用什么账户和程序记录;报告环节则整理账户记录确定列报内容和方式。这与传统会计制度有所区别,传统会计制度更多规范记录和报表编制,对确认和计量涉及较少。
二、具体准则中的主要内容
- 资产相关准则
- 存货(1号准则):存货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资产,在银川会计准则培训中,学员需要学习存货的确认、计量、计价方法(如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以及存货的盘点等相关知识。
- 固定资产(4号准则):涉及固定资产的定义、初始计量(包括购买固定资产的成本构成等)、后续计量(如折旧的计算方法、折旧年限的确定、固定资产的减值等)等内容。
- 无形资产(6号准则):包括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如是否具有可辨认性等)、初始计量(例如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成本计算)、后续计量(如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等)。
- 资产减值(8号准则):学员要掌握资产减值的迹象判断,如何进行资产减值测试,以及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等内容。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就要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这对准确反映企业资产价值非常重要。
- 负债相关准则
- 例如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会涉及到各种负债的处理,像应付账款、借款等。培训中会涉及到负债的确认条件,计量方法等内容。负债的计量通常按照实际发生额或者按照合同约定等方式确定。
- 所有者权益相关准则
-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培训内容包括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如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以及各部分的来源和核算方法等。例如,资本公积的形成可能来自于资本溢价或者其他资本性交易等。
- 收入相关准则
- 收入准则是会计准则中的重要部分。2017年修订的14号收入准则有较大变化。按照5步模型法确认收入,即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确定交易价格、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学员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步骤,并且能够结合实际企业的销售、服务等业务来运用。例如,对于一些提供多种服务的企业,如何准确识别单项履约义务是关键。
- 费用相关准则
- 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也是培训的内容之一。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培训中会涉及到不同类型费用(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的核算范围、确认原则等。
- 利润相关准则
-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由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构成。学员要掌握利润的计算方法,以及利润分配的相关规定等内容。
- 特殊业务准则
- 金融工具相关准则(如22号 -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3号 - 金融工具转移、37号 - 金融工具列报):对于有投融资业务的企业,这些准则至关重要。金融工具的确认涉及到判断金融工具的类型(如金融资产是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还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等),计量则根据不同分类采用不同的方法。金融工具转移的准则规范了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等问题。
- 长期股权投资(2号准则):在企业的投资业务中,长期股权投资是重要的部分。培训内容包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如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等不同情况下的初始成本确定)、后续计量方法(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选择及运用等。
- 企业合并(20号准则):当企业进行合并时,要按照企业合并准则进行处理。涉及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区别,例如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等。
- 租赁(21号准则):租赁准则规范了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学员要学习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以及不同类型租赁下承租人、出租人各自的会计处理方法。例如,在融资租赁下,承租人要将租赁资产视为自有资产进行核算。
- 或有事项(13号准则):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或有事项,如未决诉讼、债务担保等。培训内容包括或有事项的确认条件(当或有事项满足一定的可能性条件时要确认为预计负债等)、计量(最佳估计数的确定等)。
- 政府补助(16号准则):对于接受政府补助的企业,要按照准则规范进行会计处理。包括区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及各自的会计处理方法。
- 借款费用(17号准则):企业借款产生的借款费用(如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等)的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分是培训的重点内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要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不符合的则计入当期损益。
- 所得税(18号准则):所得税准则主要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包括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运用,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确定,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等内容。
三、财务报告和披露相关准则
财务报告是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体现。
1. 会计政策/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28号准则)
- 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会计政策变更(如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会计估计变更(如改变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等)或者发现前期差错。培训内容包括这些变更和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如追溯调整法、未来适用法等。
2.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29号准则)
-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学员要掌握调整事项(如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等)和非调整事项(如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等)的判断以及各自的会计处理方法。
3. 财务报表列报(30号准则)
- 规范了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以及各报表项目的列报要求,包括项目的分类、排列顺序等,以确保财务报表能够清晰、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4. 现金流量表(31号准则)
-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培训内容包括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如直接法和间接法),以及现金流量的分类(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内容。
5. 中期财务报告(32号准则)
- 对于需要编制中期财务报告(如半年度、季度财务报告等)的企业,要按照中期财务报告准则进行编制。包括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编制要求等,中期财务报告应遵循与年度财务报告相一致的会计政策等原则。
四、新会计准则的特点与亮点
新会计准则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和亮点。例如,它更加注重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这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在国际上的可比性。新会计准则在一些准则的修订上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经营业务情况,如收入准则的修订,采用5步模型法更科学地确认收入,适应了现代企业复杂的业务模式。在金融工具准则方面,对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规范,提高了金融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等。这些特点和亮点也是银川会计准则培训中需要学员重点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助于学员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运用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