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国际贸易的主要模式涵盖了多种类型的企业。首先是欧美跨国公司模式,以产业和产品为主导,集成技术、工艺和贸易于一体。其次是日韩综合商社模式,以贸易为主,融合了贸易、金融和服务等功能。还有一种模式就是广泛存在的中小型贸易公司。
欧美跨国公司模式在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竞争阶段,出现了外贸企业组织专业化的趋势,形成了专业性外贸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随着国际一体化的深化,跨国公司逐渐取代专业外贸公司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经营者,形成集技工贸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它们依靠强大的品牌和产品,利用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
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越来越普遍,主要交易的产品包括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半加工制成品、零部件、设备和无形产品等。据统计,公司内贸易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公司的进出口额。
日韩综合商社模式起源于日本,韩国也借鉴了这一模式并取得了成功。日本的综合商社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由战前的大财团发展而来。它们通过相互持股、金融和信息服务等与生产企业紧密连接,从单纯的商业企业逐步发展成为集科工贸一体化的企业组织形式。它们发挥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上的优势,广泛参与多种产业的经营服务,使商社业务综合化,作用多功能化。
日韩综合商社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外贸与内贸相结合。日本的综合商社在国内市场的交易占很大比重,韩国的综合商社则主要由出口制定标准,由推动和扶持建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市场的扩大,韩国综合商社的一个重要战略转变是大力发展内贸,扩大其在销售总额中的比例。
至于中小型贸易公司模式,它们在美国和德国分别占到了一定比例。这些公司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做贸易代理,或是与跨国公司合作经营进出口业务,也有一部分利用技术品牌做许可贸易。我国的贸易公司大多属于这种模式,尤以浙江和广东最为典型。
浙江的中小贸易公司依托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以一般贸易为主。它们借助地区产业群和专业市场的大平台发挥作用,形成了各种专业市场,如服装、皮鞋、化纤面料等市场。这些专业市场为浙江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创造了条件,形成了贸促工的发展机制。近年来,浙江外贸正依托这些专业市场向国际扩展。
广东的中小贸易公司则以加工贸易为主,与香港的制造业有紧密的合作。香港的制造业在升级过程中,大量涌向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格局。随着粤港经济合作的发展深化,这种模式已逐步演变为“厂店合一”的新模式。
国有外贸企业由于其特殊的早期政策形成了独特的经营模式。但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和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些企业进行了改革,如集团化、实业化,但效果并不理想。国有外贸企业的贸易运营模式急需调整。
在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虚拟经济的问题引发了严重的冲击,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衰退。对于那些与国际经济紧密相关的外贸企业,尤其是那些以出口为主、订单减少、品牌影响力较弱的企业,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中国的外经贸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工贸企业、外贸公司及加工贸易企业。其中,工贸企业拥有自主品牌,能够主导国内外生产经营管理链条;外贸公司则主要根据外商订单从事采购和运输业务,处于国际物流环节;而加工贸易企业则主要进行来料加工,没有自主品牌。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需求减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商品出口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以外贸公司和加工贸易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那些出口市场单一、抗风险能力差的外经贸企业可能会被淘汰。国家和地方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为外经贸企业的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在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外经贸企业的转型成本大大降低。金融危机导致部分过剩产能的企业倒闭,为经济复苏的市场减少了竞争对手,使得转型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人才成本降低,为转型企业招聘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机会。生产原材料成本的降低也为企业的转型提供了成本优势。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外经贸企业的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于不同类型的外经贸企业,由于经营模式的不同,转型的路径和措施也不尽相同。工贸公司主要是通过发展新的先进生产力,依靠自主创新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与知名品牌,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外贸出口公司则需要转变经营类型和创新商业模式,从而获得新的发展能力。而加工贸易出口企业则需要从“依附型”转变为“自主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劳动技术密集型”。
在具体操作上,工贸公司可以采用先进生产设备,重整加工制造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外贸公司则可以通过建立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或在国外建立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将公司转型为以出口为主的工贸型公司。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企业物流服务的价值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对于加工贸易出口企业,可以通过自创品牌、建立新的制造产业链和营销网络等方式来实现转型。
一、支持与引导的重要性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在推动转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于第二种转型方式。以东莞市为例,该市作为国际知名的来料加工产业集中地,近年来特别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不断推动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每年有大量企业从加工贸易转变为合作合资企业。东莞市为产业集群地区设立了多个转型试点,并从2005年开始每年投入巨额资金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二、重塑外经贸企业经营理论
外经贸企业的转型不仅仅是选择某种转型方式,更是企业经营理论的重新构建和企业“基因”的再造。这涉及到企业宗旨、角色定位、经营理念、组织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的转变。著名管理学家杜鲁克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去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可能已不再适用。企业需要重新打造经营理论,包括组织环境、组织使命、组织能力等三个部分。
三、企业经营理论的实践案例
在经营理论的实践中,“非常小器”指甲钳有限公司的梁伯强将指甲钳从简单的日用品定位为具有艺术性和文化价值的纪念品,并通过自主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取得成功。他的成功案例说明了经营理论重新定位对企业的重要性。
四、事业发展再设计
事业发展再设计是指以新的价值观和方式寻找企业新的增长点,重新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例如海尔集团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国际经验,决定将生产业务外包,集中精力在核心技术和渠道服务上,实现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的转型。这种转变正是基于对产业经济结构变化的深刻理解。
五、国际贸易专业内容及就业方向
国际贸易专业主要研究国际服务贸易的理论与现状、法规与制度等内容。培养的学生应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了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和通行规则。毕业生可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策划等工作。
以上多种方式都需要企业不断探索和创新经营理论,并结合的支持与引导,以实现企业的转型和升级。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应系统学习相关知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