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应链管理核心与经验获取
敏捷供应链培训首先关注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即如何从日常事务中获得经验。这是构建敏捷供应链的基础。在日常的供应链运营中,会涉及到众多事务,例如物料的调配、订单的处理、人员的安排等。从这些看似琐碎的事务中总结经验,可以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管理水平。例如,在物料调配方面,如果经常出现某个环节的延误,就需要分析是供应源的问题,还是运输环节的问题,或是内部管理流程的问题。通过不断地对这些日常事务进行分析和总结,管理者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从而使供应链更加敏捷。
二、供应链团队的匹配性
一个良好的敏捷供应链离不开匹配的团队。这其中包括“采”和“购”分开的理念。“采”和“购”分开有着诸多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方面,分工明确能够让员工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从而提高效率,并且工作可以被量化,有利于管理和评估。比如,负责“采”的人员可以专注于寻找合适的供应商资源,进行供应商的筛选和评估;而负责“购”的人员则着重于下单、跟单等具体的购买操作。然而,这种分离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会增加人数,从而导致公司的考核业务加大,并且可能会使公司对采购的认识产生分歧。在构建供应链团队时,需要权衡这些利弊,以确保团队整体的匹配性。同时,团队成员还需要具备适应敏捷供应链要求的能力,如快速响应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
三、强大的ERP系统支持
ERP系统在敏捷供应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整合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通过ERP系统,企业可以实时获取各种数据信息,如库存水平、订单状态等。例如,当库存达到某个预警值时,ERP系统可以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补货操作。而且,ERP系统有助于实现信息的共享,使不同部门之间能够协同工作。在敏捷供应链的环境下,市场需求快速变化,ERP系统能够快速地将市场需求信息传递到生产、采购等部门,从而使企业能够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
四、电子采购平台的应用
电子采购平台是敏捷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电子采购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供应商选择空间。企业可以通过电子采购平台发布采购需求,吸引众多供应商参与投标或报价。这不仅增加了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有利于企业获取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能够提高采购效率。通过电子采购平台,企业可以在线完成采购流程的多个环节,如供应商筛选、合同签订、订单跟踪等。同时,电子采购平台还能够记录采购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为企业进行采购分析提供依据,有助于企业不断优化采购策略,提高采购的敏捷性。
五、数据分析的贡献性与增值性
数据分析在敏捷供应链培训中占据重要地位。在采购方面,从供应商的报价单开始就要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价格分析的核心涉及到成本价值的组成,包括材料、人工、加工制造、研发费用的分摊、管理费用的分摊、销售费用的分摊、财务费用的分摊、物流费、税金、利润等。通过分析这些成本构成要素,企业可以采用合适的采购成本分析方法,如探底供应商的价格,把握他们真正的利润率,粉碎供应商的价格谎言。此外,还需要职业的数据分析团队来处理各种数据。例如,通过交期的K线图、质量的柱状图、PPM和SPC分析等工具,可以对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评估。同时,对供应商的资金分析也有助于使企业的财务利益最大化,并且可以依据8D报告来评估供应商的服务。
六、小批小量的采购策略
小批小量的采购策略是敏捷供应链的特点之一。在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小批小量的采购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的灵活性需求。与传统的大批量采购相比,小批小量采购可以降低库存积压的风险。例如,对于一些时尚类产品,市场需求变化迅速,如果采用大批量采购,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就可能导致大量库存积压。而小批小量采购则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采购量。然而,小批小量采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采购成本可能相对较高,因为小批量采购难以获得大规模采购的价格优惠。因此,在实施小批小量采购策略时,需要权衡成本和风险,通过优化采购流程、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方式来降低成本。
七、供应商全面管理
供应商全面管理是敏捷供应链培训不可或缺的内容。这包括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估、合作与监督等多个方面。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考虑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价格、交期、服务等多方面因素。例如,通过对供应商的实地考察、样品测试等方式来评估其产品质量。在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持续的监督,确保其能够按照合同要求提供产品和服务。如果供应商出现问题,如交期延误、质量不合格等,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与供应商沟通解决问题、调整合作方式或者更换供应商。同时,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是敏捷供应链的重要理念,通过与供应商共享信息、共同研发等方式,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八、预测与计划、插单与变更
在敏捷供应链中,预测与计划、插单与变更的管理至关重要。准确的市场需求预测是制定合理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的基础。企业需要运用各种预测方法,如历史数据分析法、市场调研法等,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然而,市场是多变的,经常会出现插单和变更的情况。例如,客户突然增加订单数量或者提前交货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供应链安排。这就要求供应链具有足够的灵活性,能够在不影响整体运营效率的情况下,妥善处理插单和变更。
九、库存控制与仓库管理
库存控制与仓库管理是敏捷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合理的库存控制能够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一方面,企业需要确定合适的库存水平,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通过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如经济订货量模型(EOQ)、ABC分类法等,可以优化库存管理。另一方面,仓库管理也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敏捷性。高效的仓库布局、准确的库存盘点、快速的货物出入库操作等都是良好仓库管理的体现。例如,采用自动化仓库管理系统可以提高仓库的运作效率,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
十、基础物流 - 配送与运输、外包业务的KPI
基础物流中的配送与运输以及外包业务的KPI管理也是敏捷供应链培训的重要内容。在配送与运输方面,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流方式和物流合作伙伴,以确保货物能够及时、准确地送达客户手中。例如,对于一些紧急订单,可以选择快递等快速的物流方式。同时,对外包业务的KPI进行管理能够监督外包服务的质量。通过设定明确的KPI指标,如运输准时率、货物破损率等,可以对外包业务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管理,促使外包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敏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