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朋友领导力的内涵
小朋友的领导力并非是成人世界中那种传统意义上的领导概念,不是单纯的发号施令。它更多地体现在小朋友在群体活动中的影响力和积极带动作用。
从担当方面来看,像“这事儿交给我!”这样的话语,就是小朋友领导力中担当品质的体现。在小组活动或者班级事务里,当有小朋友勇敢说出这句话时,就如同给团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例如在日常值日工作或者小组作业场景中,有的小朋友主动承担起复杂的任务部分,这种担当能够让其他小朋友相信事情会被妥善处理,从而激励大家积极配合。
准备意识也是小朋友领导力的一部分。“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在学习和校园生活中,有准备意识的小朋友往往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比如在考试前认真复习、整理错题,在演讲比赛前充分练习演讲内容、熟悉舞台环境等,这种前瞻性的准备体现了领导力,也会让小朋友在处理事情时更加自信和从容。
小朋友的领导力还体现在群体活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比如在玩游戏时,有领导力的小朋友会带着小伙伴们制定游戏规则、分配角色,让游戏顺利进行。在搭积木等活动中,也能合理分工,让每个小伙伴都能参与其中,享受过程。
二、小朋友领导力的重要性
在小朋友的成长过程中,领导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就像一双“隐形的翅膀”助力小朋友成长。
在社交方面,具备领导力的小朋友能够更好地与小伙伴们相处。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组织小伙伴们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例如在幼儿园或者学校里,有领导力的小朋友可以发起一些有益的小组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领导力有助于小朋友自信心的建立。当小朋友在群体活动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成功地带领小伙伴们完成任务时,他们会获得成就感,进而更加自信。这种自信会延伸到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如在课堂上更积极地回答问题,面对新的挑战时更勇敢地去尝试。
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领导力也是一项关键的能力。无论是在学校的团队项目中,还是将来进入职场或者社会,具有领导力的小朋友都更有机会脱颖而出,成为团队中的核心人物,带领团队朝着目标前进。
三、培养小朋友领导力的时机
关于培养小朋友领导力的时机,是有一定讲究的。根据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的跟踪调研,1 - 10岁的小朋友对人际关系的理解能力以及行动能力相对较差。10岁是一个分水岭,10岁之后小朋友开始慢慢有自己的思考。例如朋友家的孩子素素,10岁上三年级后,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在班级竞选班长时学会用演讲拉票并成功当选。
而依据科尔伯格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人的道德准则到13岁基本建立起来,13岁之后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趋于成年人。所以10 - 13岁是培养儿童领导力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小朋友既有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又还处于可塑阶段,能够更好地接受领导力相关的培养。
四、培养小朋友领导力的方法
家长在培养小朋友领导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小朋友实现行为上的独立。很多时候不是小朋友离不开家长,而是家长舍不得放手。家长过度的担心会让小朋友失去独立成长的机会。只有小朋友在行为上独立了,思想上才会更加独立,才能够学会领导自己。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小朋友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整理自己的书包、衣物等。
其次,要教会小朋友团队合作能力。小朋友在团队合作中能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这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引导小朋友正确看待输赢,因为领导力较强的小朋友可能好胜心比较强。例如在小朋友参加团队体育比赛时,无论输赢,家长都要引导小朋友看到团队合作的过程和收获。
最后,要让小朋友养成提前做策划的习惯。做策划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或者做成某件事,目标感对于领导力至关重要。比如在小朋友组织一次小型的家庭聚会或者学校活动时,家长可以引导小朋友提前规划活动的流程、内容等。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质,家长要尊重这些特质,因材施教,从旁引导,让领导力成为小朋友成长道路上的助力,而不是累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