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网络的广告效能似乎被高企了。确定的用户 群体,明晰的身份,甚至是实名用户,通过长期的社交行为,社会化网络平台几乎可以了解用户的所有特征,素描出用户的立体具象,知道用户的性别、年龄、所处城市、收入水平、工作、喜好、社交圈。这些似乎为精准营销 创造了无限的可能,也为社交平台获取超乎以往的巨额广告收益带来了想象空间。可实际情况却并不如意。通用户汽车6月份宣布取消在facebook上1000万美元的广告投放。facebook是这个星球上拥有最多用户的网站,超过9亿的用户。这么多有明确刚性特征的全球用户不正是1000万美元广告费应该花费的地方?通用取消了预算的原因是facebook上广告效果不甚理想,这一点看起来好像不太有说服力,对有明确特性的用户投放广告不应该取得极佳的精准营销效果吗?
事实上知道用户是谁并不一定能取得精准营销的结果,精准营销不是用户刚性特征的精准,而是对用户当下需求的精准把握,并匹配直接对应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知道用户的年龄、性别、位置、收入与销售达成并无直接关联,拥有用户并能引导他们对接品牌或产品才是营销最终目标。用户的刚性数据并不能确保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仅仅是提高了可能性。
社会化网络能知道一个在cbd上班的白领,就假定他有可能购买汽车,有可能购买笔记本,有可能进行国外度假。至于他是否真的有这样的需求,现有的社会化网络营销无法告诉你,因为这些假定是用户的未来。在洞悉用户未来这个层面,社会化网络很难做到。社会化网络重分享,用户通过观点、物品、消费等的分享建立共性,共性用户聚集为群体,群体的存在又激发群体内的用户参与更多的交互、更多的分享。所以就消费行为本身出现在社会化网络内的信息绝大部分是过去式。
真正的精准传播要能够实现与用户的零距离沟通,也就是要到用户的心里去,了解他们的弹性特征,了解他们的消费趋势和真正想法,才能精确的将产品传递给用户。换一句话说,精准营销是洞悉用户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需求,这个未来可能是一分钟、一个小时、一天或者更长。
这似乎将社会化网络推向了精准营销的另一面,社会化网络沉淀过去,精准营销却需要洞察未来。
社会化网络要真正实现精准营销,一个有效的措施是促发/汇聚用户分享欲求,分享期望拥有的生活、物品、感情……。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一种是数据挖掘 ,社会化网络内已经散落了大量的用户欲求,但用户并非非常直接的诉求我希望得到什么,表达方式非常多样,甚至非常隐蔽,例如一款新品手机推出,官微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信息,某个微博用户转发了这条新品信息并@给了一个好友,很可能不是这个用户对这款手机兴趣,而是他所@的好友有意愿购买类似的手机。这需要非常准确的数据挖掘才能精确配对用户需求。
一直有个疑问,屏幕前的用户形象是因为社会化网络、碎片化的真实变得更为清晰,还是因为社会化社交形态的碎片化让用户变得步履匆匆、形象模糊。从逻辑上判断,长期的社会化网络行为无法用虚假掩盖真实,只要长期参与交互,一定会显露个体本真。但在消费促进这个问题上必须假定用户是陌生的、动态的,必须依托于动态数据挖掘与精确信息推送才能达成精准营销的目标(沈禄政/文)。
猜您还关心市场营销培训、沟通技巧培训方面的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