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学过古诗词,不过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古人写的诗词和很多时候读起来不押韵。难道是古人文人其实的写作水平也就是那么回事?难道他们很多人是被吹捧起来的?
其实大家大可不必担心。我们中国人如今通常用普通话读古诗词,而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基础音调、以北方话的咬字作为基础而精炼成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被规范和规定的。之前的中华民国时期,也选过所谓“国语”,北京话仅以两票的优势赢了广东话而成为中华民国的“国语”,因为这事,很多广东的领导比如孙中山,还有点不太开心。可以听一听民国时代的广播,是不是和现代普通话不太一样?即使是新中国,听一听30年前的广播,其实也是不一样的。其实现代的普通话是改革开放以后以《新闻联播》里播音员的口音作为标准的,加上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把普通话大量传递到了全国、全世界。
那么北京话和北方汉语属于什么呢?由于北方几千年来长期和北方少数民族战乱、接近、通婚、混居、融合等等,其语言和种族早已混杂,和纯正汉语有一定的差距,说白了就是“中国边境口音”。古人曾说,胡人善于卷舌音,比如zh\ch\sh\r等等,所以北方话里有大量的卷舌音,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这让南方的朋友学起普通话来很辛苦。
冯小刚的电影《手机》有这么一段话(大意):“要是到宋朝,首都在开封,从电视台到广播,全是河南话。”真的是这样么?其实不然。大家都知道,中国自古以来的官话,和首都看齐,是惯例,这是不假,可当年的河南人说的是如今的河南话么?据考证,当年的河南话和如今的江浙话比较相近,或者说,整个唐宋时代的官话,基本和如今的江浙话、客家话比较接近,属于中古音。后来由于战争等原因,北方势力强大,大量汉人南迁,特别是清朝入关以后,曾大力推广满族人常说的那一套“满族式汉语”(比如没有入声),结果北方汉语早就变了很多,一直变到河南一带。几百年来,物是人非,所以如今的河南话,是近几百年才形成的。所以很多专家根据唐宋时代的诗词作品结合如今汉语的实际情况推测,李白等人的口音应该和如今的江浙口音差不多。其实不光是李白,连日本人、韩国人,大量的汉字词汇发音(比如入声),都是唐宋音,这一点学过日语、韩语的朋友应该非常明白。刚才说了两次“入声”,那么什么是入声?其实入声是汉语几千年来的基本发音,说白了就是辅音结尾。比如用粤语数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其中的“一”,读起来十分短促,读yat,而不是ya---拉长调。大家回想一下,南方人说话,是不是那个感觉?那种说起话来疙疙瘩瘩的感觉,就是入声。而以满族为代表的北方人,说起入声来,感觉喉咙很噎,说不痛快,因此北方话里,没有入声,全是开音节。
因此大家知道了,江浙口音通古汉语口音,越往南越早,比如粤语或者海南口音甚至部分越南语就近似于秦汉话了。因此,假如你是南方人,用家乡话读起古诗词来,往往就更合辙押韵,甚至天衣无缝。
说了这么多,最后说个小笑话,确切地说,是一种假设,那就是英语和汉语甚至全世界的各种语言,可能源于同一种古语。因为如今现代科技通过大量Y染色体的实验和统计证明了,人类是从东非走出来的,分了很多路,来到了世界各地。很多人走到了路的尽头,再往前走就是大海了。其中有一些人走到了亚欧大陆的最西边一带,比如英国。有些人走到了亚欧大陆的最东边,比如中国。这两部分人的口音还保留得和古语比较像,甚至连音乐都很相似,都是“宫商角徵羽”,即12356。而在中间的比如中东,由于战乱等原因,语言早已混杂变化得比较大。所以很多人猜测,汉语和英语可能同源于人类古语,只是写法不同,英语写成了拼音,中国写成了方块,英语语法与古汉语及其近似。有大量的例子,供大家一乐,有兴趣和精力的可以深入探究,研究研究是不是这么个道理。注意:汉字的读音要按照古音来读,而不是按普通话来读,如果不会古音,可以按照江浙语或粤语来读。当然了,现代汉语有很多词汇是近100年从国外、尤其是日语引进的,比如:人民、共和国、服务、代表、赞成、反对、劳动、干部等等。因此以下举的例子都是远古时代遗留至今的基本生活词汇,例如:俺----I,汝---you,包---bag,簿----book,博---broad,焚----burn,告---call,烤---cook,窦---door,飞---fly,给---give,君----queen,领---lead,列----list,铃---ring,路---road,席---seat,所以---so,晒---shine,颂---song,孙---son,塔---tower,事---thing,思---think,带---tie,到---to,传---trans,串---train,律---law,声---sound,易---easy,温---warm,武---war,视---see,耳---ear,绑---bound,旦---dawn,费---fee,何----how,离---leave,油---oil,说---say,送---send,示---show,射---shoot/shot,适---suit,买---buy,可---can/could,盘---pan,恨---hate,快---quick,酸---sour,屎---shit,协---help,迅---soon。例子太多了,就不一一举例了。
如今的时代,科技迅猛发展,一个小小的优盘,就可以储存二十四史若干遍,因此做学问已经不是像以往那样纯靠记忆力和肚子里的墨水多寡来论高低了,衷心希望做文化类的朋友在把自身学术水平提高的同时,做好文化的传承、传授工作,提高教学的技巧和能力,让更多的年轻人对学问听懂、爱听、激发其对文化产生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