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中对于研发人员范围的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第一条详细阐述了研究开发人员范围,包括直接参与研发活动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以及辅助人员。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政策中研发人员的规定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195号)明确了企业科技人员的定义,即直接参与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专门从事上述活动的管理和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人员,其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这其中也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规定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尽管两个文件在表述上有所差异,但仔细分析,两者的范围基本一致。国科发火〔2016〕195号文件对研究开发人员的工作时间有明确要求,即必须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而97号公告则没有时间限制。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如果存在累计工作时间未达到183天的研发人员,其研发费用仍可享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企业应将这些人员的费用按照会计核算受益原则计入研发费用。
两者对研发人员人工费用的归集范围一致。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规定,人员人工费用包括直接参与研发活动的工资、薪金及相关社会保险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国科发火〔2016〕195号文件对此也有相似规定,人工费用包括企业科技人员的工资、薪金及相关社会保险费用,以及外聘科技人员的劳务费用。
从上述文件可以看出,人员人工费用的归集范围在97号公告与国科发火〔2016〕195号文件中是一致的。
如何准确归集人员的人工费用:
(一)补充养老、医疗保险和福利费不在研发费用归集范围。
根据会计核算的受益原则,研发人员的相关费用均应计入研发费用核算。但财税〔2015〕119号文件和国科发火〔2016〕195号文件明确,人员人工费用包括特定的工资、薪金和社会保险费用,以及外聘人员的劳务费用。企业在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应剔除上述范围之外的项目。
企业每月随工资固定发放的福利性补贴,如交通补助、午餐补助等,可作为工资、薪金支出,计入研发费用人员人工工资后,享受加计扣除。
(二)同时从事研发和管理、生产的人工费用需合理分配。
高新技术企业和加计扣除新政策对研发人员的定义并未要求“专门”从事研究开发。也就是说,同时从事研发活动并承担生产经营管理等职能的人员,也可视为研究开发人员。但由于其行为具有双重性质,其费用应按照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摊。97号公告要求企业对此类人员活动情况做必要记录,并按照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分配。虽然高新企业认定政策未明确规定同样的分配方法,但根据受益原则,企业应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分配。否则可能导致虚增研发费用,影响金额的计算和扣除。
自我评价与申请高新企业的步骤:
企业应根据《认定办法》进行自我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可以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进行注册登记。注册后需按要求填写《企业注册登记表》,并通过网络系统上传至认定机构。认定机构会完成企业身份确认并告知其用户名和密码。之后,企业需根据获得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网上认定管理系统,提交包括《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书、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财务报表以及技术创新活动证明材料等在内的材料。认定机构收到材料后会在6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与认定工作,包括随机抽取专家进行评价、提出认定意见并确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单等。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进行公示,无异议的企业将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义及申请条件:
企业在为获取科学技术新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发活动中,不断地创新性运用科技知识,或者实质性地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并且在近三个会计年度中,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符合一定标准。具体来说,对于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该比例不低于6%;对于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之间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对于销售收入超过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而且,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要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的60%以上。如果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那么这些标准将根据实际经营年限来计算。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收入需要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企业的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也需要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这些指标包括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以及企业成长性,合计得分需达到70分以上。
所谓高新企业,是指利用高新技术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提供高新技术劳务的企业。它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其认定标准由国务院明确规定。例如,高新技术企业必须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11个领域内的企业,且用于研发的投入必须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3%-5%,科技人员必须占到企业的20%-30%,真正进行技术开发和技术研究的人员必须占到10%以上。
对于什么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问题,高新技术的概念是在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些领域如微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空间科学与航空航天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技术等,形成了一批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国际上认同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标准包括产品销售额中研究与开发支出的比重、科技人员和研究人员占比、产品主导技术必须是确定的高技术领域以及产品主要技术必须包括领域中的前沿工艺或技术突破等。
申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对于在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将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些企业需要在中国境内注册,并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这些企业的产品(服务)需要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并且拥有一定数量和比例的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他们还需要符合关于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要求,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比例要求等。南京诺勤财务咨询公司提供了关于双软和高企税收优惠的一站式财务解决方案。
第七,网络游戏产业人员稀缺但潜力巨大,平均月薪约为8000元,却鲜有人关注。
上榜理由:预计到2006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将达到4490万,市场规模将超过80亿元,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游戏市场。
第八,医药领域的人才需求正在迅速增长,平均月薪可达4500元。
上榜理由: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的日益富裕,医疗卫生将成为21世纪初最赚钱的职业之一。
第九,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传媒职位的需求不断增加,平均月薪在4000-5000元之间,高级职位月薪可超过1万元。
上榜理由:网络编辑等职位的需求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增加。
第十,教师职业成为热门高薪职业,高校教师的月薪超过5000元。
上榜理由:教师的平均工资,特别是大学教师的工资,已经成倍增长,成为“高收入群体”。
根据北京木林树人动漫学院对近60所重点高校和企业的调查,以下是“2010年十大高薪职业排行榜”的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景观设计师:
潜力指数:
景观设计师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职业,于2004年12月2日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认定。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定义说,景观设计师是运用专业知识及技能,以景观的规划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景观设计已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景观设计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目前这一领域的人才仍然十分稀缺。
关于高新企业的定义及申请条件:
高新企业是指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业务,独立核算并运营2年以上的企业。其标准包括:企业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0%以上,从事研发工作人员占10%以上;用于高新技术研发经费占企业年总收入的5%以上;技术性收入与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总和占企业年总收入的50%以上;企业的注册经营期限在10年以上。
《什么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及其认定过程》
我国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旨在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为达成这一目标,国务院在1991年发布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明确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和一系列优惠政策。
这一认证的范围最初限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但随着1996年的政策调整,认定范围扩展到了高新区之外。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我国在1999年再次修订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依据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认定机构由科技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组成,其职责包括确定认定管理工作的方向、解决重大问题、监督各地的认定工作等。
具体来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相当严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其产品或服务必须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第三,企业需要有一定比例的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第四,企业为研究新技术、新产品而持续进行研发活动,并符合一定的研究开发费用比例要求;第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收入需要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企业的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等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为了更高效地管理和组织认定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都有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的认定、监督和管理任务。这些机构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旨在筛选出真正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