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培训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至关重要。计划制定前,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本身的实际状况,进行一场全面的培训调研,以明确企业管理者的培训需求和员工业务知识认知程度。
调研完成后,根据调研结果制定需求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培训期间,要不断探索新的授课方式,使培训形式丰富多样,同时要保证培训取得实际效果。有效的评估手段是通过考试测评员工对培训知识的掌握情况。
除了制定计划、开展活动,培训期间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协助。当下,许多企业培训机构都提供这样的服务。如果企业人力资源有限,可以通过合作方式达成培训目的。
制定企业培训计划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和要求。坚持按需施教、务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公司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员工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培训。坚持自主培训为主,外委培训为辅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健全以公司培训中心为主要培训基地的培训网络。坚持“公司+院校”的联合办学方式,以业余学习为主,根据公司需求与相关院校进行联合办学,开办相关专业的专本科课程进修班。确保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三落实原则。高管人员、中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一般职工的操作技能培训各有侧重,要明确各自的目标和时间安排。
对于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首先需分析企业存在的误区。一些企业在培训需求分析上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导致培训工作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培训方案制定前要进行深入的需求分析,包括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和个人分析三个角度。
在此基础上制定培训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和培训方法。培训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培训内容应根据需求分析的结论来选择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培训指导者也是关键一环,可以选择组织内的领导或具备特殊知识的员工,也可以选择专业培训人员或学校等外部资源。选择适合的培训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培训系统等配合使用,以提高培训质量和达到培训目的。
企业培训计划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量身定制,科学分析需求并设计培训课程和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确保按计划开展并注重实际效果评估。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提高员工培训质量和效果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一、教学方法概览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系统性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注重的是知识的传递和记忆。在运用讲授法时,要求内容需具有科学性,讲授要有系统性,讲授者的语言需清晰、生动和准确。讲授法具有易于控制学习进度和让受训者系统地接受新知识的优点,但也存在受训者无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容易受到教师水平影响等缺陷。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通过使用实物和教具,进行实地示范,使受训者明白某种事务的完成方式。此法要求准备充分,示范清晰,并给予受训者试做和反馈的机会。演示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兴趣,利用多种感官加深理解,但同时也存在适用范围有限、准备过程繁琐和费用较高的缺点。
(三)其他培训方法
1. 培训系统:企业教育多以宣传先进经验或管理工作方法为主,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互动需求不高,容易转化为线上学习。
2. 现场培训法:直接在工作现场进行实战性培训,效果显著,尤其适用于技能培训。
3. 师徒式培训:日常辅导中,“上级”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既锻炼了领导能力,又提高了员工能力。
4. 野外训练:通过新颖的场景改进室内培训的沉闷气氛,适用于团队训练和理念培训。
5. 角色扮演法:让受训者扮演某种角色,体验并改进工作态度和行为。
6. 阅读学习法:低成本且方便员工随时随地学习,有助于增长见识和拓展思路。
7. 案例研讨: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受训人员的分析判断及解决能力。
二、培训方案的完善
从培训需求分析开始,设计培训方案、制定培训目标、选择培训方法直至最终制定出系统的培训方案。一个好的培训方案需要经过不断的测评、修改和完善。只有经过反复的修订和实施,才能最终达到完善的境地。这不仅仅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三、不同方法的综合应用
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和目标,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对于知识性内容,可以运用讲授法和演示法;对于技能性内容,可以运用现场培训法和角色扮演法;对于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培训,可以运用案例研讨和师徒式培训等方法。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需求,灵活调整培训方案,以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员工培训方案的全面设计是以培训目标为指南的。在确定培训目标后,需要整合培训内容、资源、对象、时间、方法以及场所和设备,形成一个系统的方案。
(1)明确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整个计划的指南针,为后续的规划提供明确方向。只有确定了目标,我们才能精准地界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师资和方式,并在培训结束后对照目标评估效果。目标需要细化,分解为各层次的具体指标,这样更具备可操作性,更有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2)选择适当的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通常分为三个层次: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知识培训是对概念的理解和对新环境的适应;技能培训则是针对具体操作的训练;素质培训则着眼于员工的长远发展,培养高素质员工即使短期内缺乏知识和技能,也能为目标驱动自主学习。培训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受训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决定。
(3)确定培训资源
培训资源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内部资源包括企业领导和具有特定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资源则包括专业培训师、研讨会和学术讲座等。应结合培训需求分析和内容,权衡内外资源的优缺点来确定使用哪些资源。
(4)界定培训对象
根据培训需求和内容来确定培训对象。新员工需要岗前培训以了解企业规章制度、文化和岗位职责;对于在岗员工,若出现岗位不适应或即将转换岗位的情况,应进行在岗或脱产培训。
(5)选择合适的培训日期
在以下情况下需要进行培训:新员工加入、员工晋升或岗位轮换、环境变更导致的老员工持续培训,以及为满足发展需求进行的培训。
(6)确定培训方法
企业可用的培训方法包括讲授、演示、案例分析、讨论、视听教学和角色扮演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为提高培训质量和实现培训目标,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方法灵活运用。
(7)选择适当的培训场所和设备
培训场所可以是教室、会议室或工作现场等。对于技能培训,工作现场是最合适的场所;而对于知识和素质培训,教室或会议室可能更为合适。培训设备包括教材、模型、幻灯机等,最终选择取决于培训内容和方式。
总体而言,员工培训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过程,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系统的、以培训目标为指南的培训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