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哪里有培训网!   [会员登录]  [讲师注册]  [机构注册] 网站首页  上海培训班  上海职业培训  上海讲师  上海培训机构  名师博客 
热门: 销售精英  微信营销  班组长  中高层
  • 营销管理
  • 人力资源
  • 生产研发
  • 采购物流
  • 财务管理
  • 战略管理
  • 领导艺术
  • 综合技能
  • 其它课程
  • 线上课程
  • 品牌管理
  • 营销策划
  • 销售技巧
  • 门店管理
  • 网络营销
  • 客户服务
  • 电话销售
  • 销售团队
  • 渠道销售
  • 国际贸易
  • 商务谈判
  • 合同管理
  • 顾问式销售
  • 大客户销售
  • 经销商管理
  • 大数据营销
  • 客户投诉
  • 新媒体营销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师博客 > 演讲技巧
    掌握麦肯锡三叉树模型,让你口才突飞猛进!三叉树比金字塔更好用
    讲师:陈权      浏览次数:2347
      一年前,广东经济出版社编辑蒋先润先生找到我,他说:陈老师,你不是曾经在麦肯锡公司工作过么,现我社要出版一本关于麦肯锡“金字塔原理”的书籍,因为时下与结构化思维类似的书籍都很受读者的追捧,不知你意下如何?   其实,蒋编辑说得非常对!金字塔原理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思维工具。它能让人们的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更有逻辑性,该理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

      一年前,广东经济出版社编辑蒋先润先生找到我,他说:陈老师,你不是曾经在麦肯锡公司工作过么,现我社要出版一本关于麦肯锡“金字塔原理”的书籍,因为时下与结构化思维类似的书籍都很受读者的追捧,不知你意下如何?

      其实,蒋编辑说得非常对!金字塔原理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思维工具。它能让人们的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更有逻辑性,该理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不过,市面上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同时,很多职场人士对此原理也非常熟悉。

      于是,我告诉蒋编辑,目前刚好在写一本关于麦肯锡《三叉树模型》的书稿,这个理论也是麦肯锡的一位资深咨询师发明的,对一名演讲型咨询师来说,它跟《金字塔原理》一样重要。接着,我把初稿发给了蒋编辑,蒋编辑看完之后,觉得书稿很有出版的价值,认为麦肯锡《三叉树模型》更能够帮助到众多的职业人,就这样,本书诞生了。

      至于我为什么要把《三叉树模型》推荐给各位读者呢,理由为:

      如果说,《金字塔原理》能够提高我们表达的逻辑性,那么,《三叉树模型》则可提高我们表达的实际水平。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表达的依据,即一个职业人为什么能够做出这样的结论和发表如此的观点,源自他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并结合自己思考的结果。第二部分为表达的支撑,即支撑着一个职业人在他人面前侃侃而谈的是:过人的胆量(非常自信)、激情的声音和专业的形象。第三部分为表达的水平,即想真正地提高一个职业人的表达能力,必须循序渐进、稳步前行,先从朗读开始,再过渡到说话、评论,最终达到顶级演讲的水平(见图0-1)。

      掌握麦肯锡三叉树模型,让你口才突飞猛进!三叉树比金字塔更好用

      如果问:怎么做才能让自己达到口才的最高境界即兴演讲呢?

      本书根据这个模型,并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设计出了如下的十二堂专业课(见图1-2)。

      掌握麦肯锡三叉树模型,让你口才突飞猛进!三叉树比金字塔更好用

      第一课 朗读法,能提高表达的节奏感又使情感极其丰富

      第二课 背诵法,能使记忆能力提高又能积累精彩的素材

      第三课 复述法,能提高概括能力又能提高表达的逻辑性

      第四课 描述法,能锻炼思维能力又能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第五课 转述法,能提高记忆能力又能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第六课 模仿法,能提高表演能力又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第七课 口头评述,能提高分析能力又能提高表达的敏捷性

      第八课 快语评球,能提高反应能力又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第九课 串词成篇,能提高想象能力又能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第十课 自我介绍,能提高思维能力又能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第十一课 即兴演讲,能提高应变能力又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第十二课 命题演讲,既提高写作能力又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笔者相信,如此科学又专业的口才实战指导书,一定能让你的口才更上一层楼。

      掌握麦肯锡三叉树模型,让你口才突飞猛进!三叉树比金字塔更好用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口才的认识还是很片面的。

      第一种观点把说话等同于口才。有的人说,我们不是每天都在说话吗?不是每天都在不断地练习吗?难道这不是口才?为什么还要专门去学习口才呢?

      第二种观点认为口才是天生的。他们说,那个东西学不来。铁棒经过努力,是可以磨成铁针,但木棒怎么努力,也只能磨成牙签,永远成不了铁针,因为材料不对,努力白费。

      其实,认为口才就是说话和口才是天生的这两种观点都不对。

      针对第一个误区,我国现代着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曾经做过非常精妙的解答: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也没有说好过几句话。实际上,说话好像我们平时的骑自行车赶路,而口才却像杂技团演员的自行车表演,这两者之间的距离还是非常大的。想拥有口才、把话说好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针对第二个误区,笔者很想告诉大家的是,口才并不是一种天生的才能,它跟学习其他技能一样,比如,开车、游泳、画画、弹钢琴等等,也是靠后天刻苦训练出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上那些能言善辩、语惊四座的演讲家、雄辩家。像林肯、马丁·路德·金、阿道夫·希特勒、李燕杰、彭清一、曲啸……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巨大成功的。

      诚然,练口才不仅仅要刻苦,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因为科学的方法可以使自己事半功倍,早日成才。笔者也坚信:只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每个人都会成为杰出的演说家。

      说到口才训练方法,笔者突然想起一位学员自我训练口才的故事。他在报读本人举办的演讲口才班之前,每天都拿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那本书在深圳荔枝公园里面高声朗读,足足坚持了两年多的时间。直到有一天,公园里的一位清洁阿姨实在看不下去了,她说:“小伙子,你就别练了,好不好?我听你朗诵都两年多了,还是老样子,一点改变都没有,一直这样练下去,有意思吗?”

      从刚才这个真实的故事可以看出,学习口才首先是选择恰当的训练方法,同时也必须选择最佳的训练材料,否则,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还让自己失去学习口才的信心和兴趣。

      一、麦肯锡好口才三叉树模型的主要内容

      既然讲到了口才训练,那哪些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呢?我们应该先从哪种方法开始训练呢?为了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个非常经典的理论――《麦肯锡三叉树模型》(见图0-1)。

      掌握麦肯锡三叉树模型,让你口才突飞猛进!三叉树比金字塔更好用

      麦肯锡是一家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很多咨询顾问需要面对客户进行演讲,于是,新员工进公司之后,都必须系统地学习《金字塔原理》和《三叉树模型》。我相信大家对芭芭拉·明托发明的《金字塔原理》已经非常熟悉了,该理论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更有逻辑性,该理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但是,大家对基恩·泽拉慈尼所提出的《三叉树模型》还不是很了解,甚至可能还是第一次才听说。所以,笔者决定把这个模型推荐给大家。

      如果说《金字塔原理》能提高我们表达的逻辑性,那么,《三叉树模型》则提高我们的表达水平。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表达的依据,即一个咨询顾问为什么能够做出这样的结论和相应的方案,源自于他亲眼看到的、亲耳听见的、并结合自己思考的结果。第二部分为表达的支撑,即支撑着一个咨询顾问在客户前面侃侃而谈的是:过人的胆量、激情的声音和专业的形象。第三部分为表达的水平,即想真正地提高一名咨询师的表达能力,必须循序渐进,先从朗读开始,再过渡到说话、评论,最终达到演讲的水平。

      下面,笔者决定结合个人实战经验对这个模型进行详细的讲解。

      1、表达的依据

      表达是需要依据的,曾经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古时候,曾经有某位秀才三次到省城赶考,都没考中举人。他的老婆对此非常不解,责怪他说:“难道你们男人写文章有我们女人生孩子那么难吗?真是的。”这位秀才叹了口才回答:“老婆啊,你根本不知道,你们女人能够生孩子,是因为你们肚子里有货!现在我呢?肚子里没货。所以,还没考上。”

      这段轶事很精彩,它间接地告诉我们:演讲跟生孩子一样,它是需要有“货”的,如果没有“货”,巧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既然如此,那演讲的“货”,也就是演讲的内容或者说表达的依据是怎样得来的呢?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笔者想再次借助一下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见图0-2)。

      掌握麦肯锡三叉树模型,让你口才突飞猛进!三叉树比金字塔更好用

      图0-2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认识过程是这样:信息通过感觉和知觉这两条途径输入了大脑之后,再经过记忆和思维这两种方式进行处理,最后以语言等形式输出。也就是说,认识过程一共分为三个阶段,感觉和知觉为输入阶段,记忆和思维为处理阶段,语言为输出阶段。

      大家看到了没?第三个阶段才是语言输出,至于输出的语言是否精彩呢,它取决于前面的两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中,所谓的感觉和知觉,说白了就是细心体验生活,认真观察事物的意思。就像一名咨询师一样,不但认真倾听老板的倾诉,还需要细心观察员工的举动。因为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看别人看不到的深度和广度,说别人说不出的境界和内涵。

      在第二个阶段中,它还继续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记忆,意思是,我们观看过的场面,倾听过的讲话,最好能记下来。因为只有记下来,哪怕仅仅是记住其中最重要的那部分,我们才有东西好说。

      第二个环节是思维,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演讲时不仅要列举曾经看过的、听过的信息,而在这其中,还需要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比如,在内容总量上,哪些材料是不需要的,哪些材料是需要压缩篇幅的;在内容整理上,哪些材料需要分门别类的,哪些材料需要打散之后再跟其他材料重新组合的;在内容安排上,哪些材料需要萃取精华的,哪些材料的次序需要重新安排的等等。为什么要如此“折腾”呢?因为只有信息被处理妥当之后,才会显得更有逻辑性,才会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就像一名咨询师一样,如果不把资料整理成符合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是很难说服客户接受他的方案的。

      总之,要想训练自己的演讲能力,如果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无非是要训练这四大能力:观看能力、倾听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讲,主要要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自我提升:

      1)看到

      我们都知道,人往往都是有感而发的。如果观察事物时越专注,自己的体会也就越深入,所发表出来的言论也会越深刻。同时,如果观看的对象越不同,供自己选择的材料也就越多样,所发表的言论的涉及面也会越广泛。所以,对演讲者来说,必须多看、多看、再多看。因为这既是一种基本素养,更是一项长期修行。既然如此,那我们演讲者应该如何“看”呢?应该看哪些东西呢?笔者的建议如下:

      从深度来讲,“看”的程度有三级。依次为:粗阅,也就是粗略地看、选择性地看;浏览,也就是普通的看、正常速度地看;还有端详,这个是仔细地看、反复地看。

      为什么会有三种情况呢?因为人的精力有限,我们只能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的、而选择不同的“看”法。

      从广度来看,“看”的对象有五种。依次为:图书、图画、影像、风景、场景。

      一般来讲,图书作品是我们观看的重要对象,因为大多数书籍属于益智类,差不多荟萃了人类所有的知识和经验。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的书籍属于消遣类,供我们打发时间的。

      图画包括绘画作品、书法作品、摄影作品等,这类作品可以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培养我们的美育。

      影像有纪实类、虚构类(电影和连续剧)、教学类等三大类,这类作品比较直观、交互性较好。所以,我们对其信息的获取也比较便捷。

      风景指的是我们在旅途上所看到的各种景象,它可以开拓演讲者的视野,陶冶我们的心情。

      场景指的是我们所经历过的重要事情。这个对我们的成长帮助更大,人们不是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经万种事,经万种事不如见万个人。”吗?

      总之,在这五种对象中,总体来讲,前面三种的吸收,是间接经验的增加;后面两种的获取,是直接经验的积累。分开来讲,阅读图书,可以增加我们的学识;欣赏图画,可以提高我们的赏识(这里指的是欣赏的知识);观看影像,可以提高我们的知识;欣赏风景,可以提高我们的见识;经历场景,可以增加我们的认识。

      2)听见

      尽管说,我们了解世界,大约有90%的信息的获取来自眼睛、来自看。仅有10%的信息的获取来自耳朵、来自听。但是,这个“听”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笔者想在此对其做一个概括性的总结。

      从深度来看,“听”的程度也有三种:随听、选听、聆听。随听就是随意听一听,不是很专心、很用心的样子;选听,就是有选择性的听,并没有听完全部的意思;聆听,指的是认真地听、细心地听、反复地听等意涵。

      在这里,前面两种“听”,笔者相信大家都容易理解,比如,有些内容,你觉得用处不大,就随便听一听,或者选其中某段听一下即可。那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某些声音,需要我们反复地听和仔细地听呢?

      这是因为演讲是口耳之学。当耳朵没有经过长期而且系统地训练时,它的分辨能力可能不够专业,所获取的有声信息可能会不够全面,于是,就影响到了自己表达效果。所以,无在音准方面或者意会方面,想让自己达到专业水准,是必须下苦功夫的。

      在音准方面:比如,你想学习某种语言并要求做到语音标准,或者想模仿某位名家的风格并要求做到语调一模一样,那你就必须重复听某段作品上百次不可。并且,年龄越大,特别是年龄已经大于22周岁者,需要听的次数越多,因为心理学对此研究的结论是:人对语言的敏感期为0-6岁,弥补期为6-18岁。

      在意会方面:有时候,某些话,是需要我们认真地聆听,才彻底悟透它的背后究竟表达了什么意涵、彰显了何种思想。

      从广度来看,“听”的对象有三类。依次为:听书、听节目、听新闻。

      听书是看书的另一种形式。客观地讲,有声书籍的优点非常明显,首先是朗读者语音标准、声音好听,会给人一种美的体会。但是,它也有缺点,就是不能快听。它不像纸质书,阅读者可以自己把控阅读的节奏。

      听节目的内容很广泛,它还包括听音乐、听戏曲、听相声、听评书等。这些节目虽然不是演讲者非常需要的,但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增加我们的文艺素养。

      听新闻是获取最新信息的一种效果特好的手段。所以,作为演讲者,我们应该培养长期听新闻的习惯。

      3)思考

      当外部信息经过“看”和“听”这两条途径被吸收进来之后,我们的大脑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的,而这部分的工作就叫做“思”。

      所以,这里的“思”,指的是思考。也就是思考着怎么做、才能把信息整理得更有条理性的意思。笔者认为,“思”依次分为四个阶段,现一一介绍如下:

      ①选材:其实,我们从外部收集的信息(也就是材料)还是挺多的。但是,并不是任何一种都需要;另外,由于篇幅的限制,根本也不需要这么多。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进行取舍了。怎么选取呢?原则有四个:必须符合主题、必须真实可靠、必须典型、必须生动。

      ②搭架:所谓的搭架,就是给演讲稿勾勒出一个大致框架的意思。一般来讲,它包括两部分:一是体量。意思是演讲者需要演讲过长时间、而这篇演讲稿到底要写多少字?二是结构。演讲稿的结构一般由题目、开头、正文、结尾四部分组成。

      ③定路:定路就是确定演讲稿的写作思路,即演讲稿主体部分的写作思路。写作思路大体上有三种: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再总。至于常规思路呢,一般为总分再总。像麦肯锡咨询顾问写方案时所采取的金字塔结构,就属于总分再总思路。

      ④填料:这部分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演讲稿框架的需要和写作思路的要求,将精选出来的材料,填充进去。当然,在填料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两步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做。一种是增减,即根据演讲主题的需要,哪些材料是需要扩充的,哪些材料是需要压缩的,哪些材料是干脆不要算了的。一种是重组,也就是把两种材料分别打散之后,每一种材料只摘取其中的一部分,再重新组合成符合演讲主题的新材料。

      总之,填料工作做完之后,演讲稿的初稿就出来了。我们已经有表达依据了,已经有内容可讲了。

      2、表达的支持

      上文我们已经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讲解关于表达的依据,也就是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获得精彩的演讲内容。

      但是,我们别忘了,光有好的演讲内容还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个并不能保证你的演讲肯定会出彩。

      曾有演讲大师是这么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的:演讲缺少了激情,再好的内容也是花瓶。

      所以,我们还是要认认真真来对待“有时候演讲技巧比演讲内容更重要”这个问题。

      那在口才训练的过程中,在演讲技巧方面,也就是在表达的支持上,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胆量、声音和形象这三大方面来提高自己。

      1)胆量

      可以这么说,作为演讲者,胆量够大才行,如果一上台就心里紧张得不要不要的,那就会影响到演讲的效果了。

      既然如此,那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不紧张呢?笔者认为,提高胆量训练要经过三关:

      第一关是敢说。也就是当众演讲时,你必须落落大方地站在公众的面前,在大家火辣辣的眼睛的‘关怀’下,鼓起勇气,说出你心中想说的话。为什么有些人在台下时候,可以心平气和地跟别人聊天,而在台上却胆小如鼠了呢?归根到底,这都是心理素质的问题。其实,想突破恐惧关,不是很难。只要深刻理解恐惧的形成原因,并为之付之行动,经过十来次上台演练后,你就会敢说了。

      第二关是自信地说。也就说,这个时候,你站在大家的面前,已经不再紧张了。但这时的你,也许还有某些顾虑,只能说几句话,不能说很多。并且说起来,有卡壳、啰嗦、逻辑很混乱的现象。

      不过,这些你先不管,你要‘目中无人’地说出你的观点,不管怎样,也要把心中想说的话,毫无保留地说出来了。

      第三关是有分享欲地说。也就是说,你必须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来跟大家分享。例如:有一位摩托罗拉的中国大区经理,在给新业务员做演讲时,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各位伙伴:大家下午好!八年前,我跟在座的各位一样,也是从一名普通的业务员开始我的职业生涯的,经过几年的锻炼后,现在我已是一名年薪100万的大区经理。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话题就是:如何从一名新业务员成为一名成功的大区经理?希望我今天的演讲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相信在座的各位,八年后,比我更加优秀。”

      为什么要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跟听众分享呢?因为你对它最熟悉,所以你肯定能讲好它。

      说完这三关之后,最后总结一下,在心理素质方面,我们必须明白,演讲的最高境界是“点燃自己,引爆别人”。而在演讲过程中,听众是冷却的冰,演讲者是烧红的铁,不是铁让冰沸腾,就是冰让铁冷却。所以,演讲者不但要给予听众,更重要的是感染听众。

      2)声音

      有名家说,声情并茂是演讲者在表演方面的最高境界。此话不错,但是,怎么训练才能让自己做到以声达情,以情感人呢?笔者认为,这个还需要从声音的三个维度来提升自己。

      首先是音准,即语音标准的意思。

      其实,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北京,那他的普通话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如果一个人出生在南方还一直在南方工作,那他讲话就可能带有南方的口音了。比如,湖南人, f、h不分;江西人, l、n不分;而广东人,不但平舌音、翘舌音不分,连前鼻音、后鼻音也不分。

      想纠正读音,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第一步,先找出自己到底有哪些音节读不准。怎么找呢?请来普通话标准的朋友,将《汉语拼音方案》上面的21个声母、39个韵母、399个音节、4种声调分别读给朋友听,让朋友指出错误的地方。

      第二步,购买有声读物,将光盘上的音频素材拷贝在手机里面,天天听自己读不准的那些音节。可能刚开始跟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发音跟范读者的发音也差不多。但是,坚持听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差别越来越大了。于是,当耳朵灵敏之后,自己的发音也会慢慢地修正过来了。

      其次是音美,也就是声音优美的意思。

      尽管说,声音是否好听,多半取决于声带。因为声带是先天的,比如声带的长短、厚薄、表面光滑度等这些参数基本上是固定的了。所以,想通过后天的训练去改变自己声音的音色,确实有点困难。

      不过,除了音色这个指标之外,想让声音的其他方面变得更好,像音量、音高、音长、共鸣准等,通过后天的训练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比如,说话总是软绵绵的,既没有震撼力,也没有穿透力,半点激情都没有,一提高声音就上气不接下气,觉得快累得不行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深度呼吸训练这种方法来解决。

      再如,说话声音偏小、既不响亮,也不洪亮,说白了就是一点共鸣感都没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也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发声训练来改善。

      最后是调美,也就是语调优美的意思。

      语调最能体现演讲者的情感,基本语调有停顿、快慢、重音、抑扬等4种;特殊语调有倒抽、喷吐、深叹、虚声、颤音、拖腔、笑言、泣语、沙哑、尖声等10种;综合语调有激情、抒情、煽情等3种。而这些语调都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掌握的。

      3)形象

      在这里,形象指的是态势语言。它还包括仪表、身姿、手势、表情、眼神等五大方面。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它包括身材、相貌、服饰、妆容等外在因素,以及由这些因素综合体现出来的气质。

      不可否认,仪表对演讲者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礼仪素养。如果演讲者以出众的身材和优雅的仪态出现在观众面前,肯定会给观众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能很自然地缩短演讲者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赢得观众的关注和尊重。

      身姿,是指人的自然形体在空间的形象展现,它由头部、身躯、及双腿三部分动作组成,具体动作名称包括坐姿、站姿、走姿、蹲姿等四种。但在演讲中,最常用的是站姿和走姿这两种姿态。

      手势,也叫手势语,它指的是人们运用手臂(包括手指、手掌、拳头、肩臂等)的运动变化来显现事物、表现情感和体现意义的一种态势语言。

      可以这么说,在所有的态势语言中,由于手势的使用频率最高、活动幅度较大、活动最方便、表达最自由、形态变化最多,因而它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最强,最能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

      演讲者一般是根据演讲内容的需要,来选择以手臂上哪个部位为主来做手势的。而使用最多的应该是手指、手掌、拳头这三大类手势。

      表情,是指个体情绪或者情感的外在体现。

      人类的表情有很多种,但在演讲中,常用的表情有八种:依次为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厌恶、轻蔑等。

      眼神。也称目光语,它指的是眼睛的神态。

      对于一名演讲者来说,眼神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情感的外露,更重要的是风采的展现。如果演讲者能善于使用目光语,那他的脸部表情会显得更加熠熠生辉,更容易让他跟观众交流,并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

      注:上面所列举到的关于身姿、手势、表情、眼神等方面的训练方法,会在后面的章节中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3、表达的层级

      有了精彩的演讲内容(即表达的依据),也有了高超的表演技巧(即表达的支持),那接下来的这场演讲应该是语惊四座、技压群芳了吧!

      理论上,可以这么认为。但事实上,这个过程还是挺漫长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表达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更重要的是,这个表达水平是分等级的,我们最好是依着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去攀登。

      经作者总结,表达的水平一共分为如下四个层级,依次为朗诵(入门级),讲话(初级),评论级(中),演讲(高级)。

      1)朗读

      为什么要把朗诵列为表达能力的入门级,因为演讲能力的提升必须从最基础开始,而朗诵就是锻炼基本功的最佳方法。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说家在舞台上是那么的无比耀眼、是那么的光芒四射,时而慷慨陈词,时而深情诉说,时而快速高声质问,时而缓缓低沉叙述。总而言之,舞台上那些演说家跟我们平时说话的语调很不一样,他们的爆破力和感染力也远远超出了我们平常人的想象。

      其实,我们别忘了。他们的语调能够如此抑扬顿挫、表情也无比丰富夸张,跟他们早年的刻苦训练和平时的坚持演练是分不开的。

      就拿我们着名演说家李燕杰教授来说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他的演讲已经风靡全国了,所到之处,场场爆满,深受听众的热烈欢迎,被尊称为亿万年轻人的精神导师。而他将自己的演讲稿结集出版之后,也被读者疯狂抢购,一度达到了洛阳纸贵的地步。

      但是,当真相被说出的时候,很多人可能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因为李燕杰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时候,就已经对朗诵产生浓厚的兴趣了。他几乎是天天都在诵读经典名篇和名家佳作,比如,像叶挺的《囚歌》、高尔基的《海燕》、诸葛亮的《出师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作品,老早就被他背诵得滚瓜烂熟了。

      所以说,朗诵好的人不一定能成为演说家,但演讲家必须拥有深厚的朗诵技巧。因为如果连读都读不好的话,那就谈不上说、更谈不上演讲了。

      2)说话

      值得声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说话,是指当众讲话或者现场说话等意思,它跟我们平时所谓的聊天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家一起聊天时,没有主题也无所谓,你我可以聊各自喜欢和熟悉的话题,并且话题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都没人管,可以没有条理,只要大家能听懂就行,可以用日常通俗的语言来交流,没人说你没文化……而当众讲话却不一样,首先要了解讨论的主题是什么,必须按照某些规定来发表意见,不能随自己高兴而任意发言,表达要做到准确、简洁,不能用使用方言或者观众听不懂的俗语、暗语等,如果有人反驳与质疑,你能够补充或者加以说明……

      大家看到了吧!当众讲话跟平时聊天根本不是一回事,它毕竟属于表达能力的初级水平,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同时,我们需要进行当众讲话的场合还是蛮多的。比如,头脑风暴研讨会上,公司的周会、月会上,年工作计划、年工作总结会议上。

      所以,我们必须拥有这种技能。

      既然这种能力如此重要了,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会快速掌握它呢?笔者的建议如下:

      第一步。在参加会议之前,先根据会议通知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讲话主题,并将要讲的要点一条一条罗列出来。之后,编排好这些要点的先后顺序,以讲话大纲的方式记在工作笔记本上。

      第二步。参加会议时,打开工作笔记本。如果听到其他同事有价值的观点,就在记在讲话大纲的旁边。可能有时候,还需要一边记录一边修改自己原先拟好的讲话大纲。

      第三步。轮到自己发言时候,不用着急,依着修改好之后的讲话大纲的先后顺序,慢慢地向各位同事说出自己的观点。

      总之,笔者认为,当众讲话能力的提高,也是长期锻炼的结果,而会议发言是最佳的训练途径。

      3)评论

      如果说,当众讲话是把自己的个人观点、个人想法,有条理地向他人讲出来的话,那评论跟它就有点不一样了。无论是新闻评论、财经评论、体育评论、电影评论、读书评论等,它都是以原对象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而所发的评论性讲话。

      所以说,相比起当众讲话,现场评论的难度会更大一些,毕竟现场评论属于表达能力的中级水平。

      不过,想做好一场评论,也不是很难的,它的通用模板如下:

      ①概括要点。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评论不是复述。所以,我们无需浪费口舌对评论对象进行详细的介绍。另外,既然是评论,相信看过评论对象的人都知道它的大概内容了。所以,我们仅摘取其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观点就可以了。

      ②选取角度。一般说来,同样的评论对象,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结论,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所以,评论者必须学会分辨,然后再选取适合自己发表评论的角度。另外,现场评论切忌长篇累牍,因为如果评论的篇幅太长的话,就不是评论了,而是论述了。

      ③提出观点。其实,针对原作品进行评论,并不一定要求有石破天惊的高论才可以,而是有观点明确的言论就行。比如,某种现象,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这个鲜明的观点必须摆在前面。之后,你再针对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证。总之,观点一定要明确,不能出现模糊两块、两边骑墙的情况。

      ④阐述观点。即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的意思。在这里,我们必须注意:这个阐述,不是指随意发表的言论,而是指进行严谨的评论。什么是严谨的评论呢?就是拿出典型的事例和科学的数字进行说明和论证,尽量让别人认同你的观点。另外,我们还须明白:所阐述的观点只能是一个,不能出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西天”的情况。

      ⑤格式适合。不可否认,评论跟议论文还是有些类似,都是由标题、开头、正文、结尾组成。所以,现场评论的写法也大致有三种。一是观点直接摆在前面;一是先评论再亮出观点;一是一边论述一边说明观点。到底要选哪种方式呢?具体要看个人的喜欢了。

      ⑥表达简练。刚开始做现场评论的初学者,往往喜欢长篇大论,结果,听众听了半天也搞不清楚他到底在说啥。主要原因是,他的分论点太多了,把听众整蒙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控制整个篇幅。一般来讲,我们必须把评论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也就是评论内容大约是800-1200字即可。

      4)演讲

      完全可以这么说,演讲就是表达能力的最高水平。它不但要求表达者具有超强的表现欲,能把握听众的心理、知道听众想听什么。同时,还要求表达者具有非常的表演天赋,像什么仪表得体、身姿优雅、手势潇洒、表情丰富、眼神到位等等,他都能做到;像什么音准、音美、调美等等,他也掌握得也很不错。更重要的是关于演讲内容,也就是所谓的演讲稿,他也写得非常棒。完全可以做到:主题深刻、材料新颖、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文字生动。

      不过,上面所讲的,都是一些概括性的总结。如果要具体一点来说明,也就是说,什么样的表达才能达到演讲的水平呢?其具体要求如下:

      ※言之有心

      所谓的言之有心,就是很用心地去演讲。其一是同理心,能从听众的角度出发,善于把握听众的心理;其二是自信心,对自己的演讲很自信。具体表现为?――

      在公众面前,能从容不迫、畅所欲言。

      演讲时,能完整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没有忘词的现象。

      面对陌生客户、异性朋友、上级领导、权威人士,说话时不受到影响。

      演讲时,碰到刁难者,有抗干扰能力,能hold住整个场面。

      知道听众想听什么样的话,不说引起听众不高兴的话。

      能及时观察到听众的表情变化,并为之调整自己的演讲内容。

      ※言之有势

      所谓的言之有势,就是演讲时有声势、有气势。具体表现为――

      声音:演讲时,音量洪亮,有共鸣感、有穿透力、震撼力。

      语速:演讲时,节奏合理,富有变化,能快能慢,特别是快速时,有一股排山倒海之势。

      语流:演讲时几乎没有或者很少有卡壳现象。

      语调:演讲过程中,能恰当运用重音、停顿、抑扬等常用语调,低音时,能引起听众动容;高声时,能使听众兴奋。并能长时间得到听众的关注,随时引发现场高潮。

      语音:普通话比以前更加标准,吐字更加清晰、圆润、有力。

      ※言之有情

      所谓的言之有情,就是整个过程中充满着感情,表情丰富,肢体语言恰到好处,有抒情,也有激情,具体表现为――

      能主动恰当地运用多种目光与台下的观众交流。

      手势等肢体动作自然协调、表意准确、潇洒有力。

      能准确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例如,微笑、兴奋、忧郁、愤怒等。

      ※言之有物

      所谓的言之有物,就是整个演讲中,有思想、有内容、有东西,而不是空洞无物什么都没有。具体表现为――

      言之有序,即演讲内容,条理性很好,而不是杂乱无章。

      言之有章,章就是章法,即演讲内容,详略得当、紧扣主题、构思周密、见解深刻、角度独特,听众愿意听,而不是懒婆娘的缠脚布越长越臭;也不是博士卖驴写完三张纸没出现驴字;更不是八十寿星练琵琶老生常谈。

      言之有趣,即演讲中,用词生动活泼、幽默有趣,让听众过耳不忘,而不是枯燥乏味,如同嚼蜡。

      言之有理,及演讲时,所表达的观点有根据、有道理、说服性强,而不是歪理邪说,更不是胡说八道。

      ※言之有用

      所谓的言之有用,就是话说出去后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对自己有用。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能迅速构思,张口就来,将自己的想法、观点很好地表达出来,同时演讲内容还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场合的要求。

      对听众有用。也就是别人听完自己的演讲后,能从中得到某种启发,或者能从中悟出那些道理。

      上文已经详细地介绍了 《好口才学习效果的评估标准》,那接下来就应该言归正传了,也就是,我们应该设置什么样的训练课程,才能让自己达到上文的要求呢?

      想知道本系列训练课程,请各位继续往下看!

     
      上一篇: 销售人员必须掌握的8种销售技巧和话术
      下一篇:要快速提高演讲口才,必须学会讲故事:这些技巧能让你成为故事高手
     
    相关文章
     
     
    陈权
    会员可见
    会员可见
    会员可见
     
    演讲技巧培训
     
    引人入胜—魅力演讲呈现技巧 张雷冰
    心能语言演讲教练精英班 张唯一
    TOPLEAD公众演说力训 任天行
    出口成章—领导魅力口才
    高效演讲、口才训练与呈现技 陈老师
    演说之禅:用图表说话,做一 王佑
    魅力商务演说与口才训练 陈练
    影响式演讲技巧 张卫
    精彩的工作汇报与营销提案 杨天颖
    《商务演讲与公众表达技巧》
    演讲技巧讲师
    演讲技巧内训
     
    Keynote演讲非常道 高韬
    成功的演讲与报告技巧训练 刘秦南
    工作书面汇报及演示汇报技巧 高思研
    公众演讲与魅力表达 周茂源
    商务演讲与表达呈现技巧-像 曾子熙
    国际注册职业培训师认证课程 马金培
    《完美表达与魅力提升》苏伟 苏伟
    简报及呈现技巧 刘成熙
    商务演讲与呈现技巧 刘成熙
    电力行业课程-商务演讲与呈 刘成熙
    演讲技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