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哪里有培训网!   [会员登录]  [讲师注册]  [机构注册] 网站首页  上海培训班  上海职业培训  上海讲师  上海培训机构  名师博客 
热门: 销售精英  微信营销  班组长  中高层
  • 营销管理
  • 人力资源
  • 生产研发
  • 采购物流
  • 财务管理
  • 战略管理
  • 领导艺术
  • 综合技能
  • 其它课程
  • 线上课程
  • 品牌管理
  • 营销策划
  • 销售技巧
  • 门店管理
  • 网络营销
  • 客户服务
  • 电话销售
  • 销售团队
  • 渠道销售
  • 国际贸易
  • 商务谈判
  • 合同管理
  • 顾问式销售
  • 大客户销售
  • 经销商管理
  • 大数据营销
  • 客户投诉
  • 新媒体营销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师博客 > 销售技巧
    理财经理工作总结
    讲师:于晓航      浏览次数:2364
    理财经理工作总结 说起理财经理,很多人的脑海中就会涌出财富管理专家、银行白领、市场分析人士等印象,当然也有人会认为他们是银行服务员、客户经理、产品推销员,不管怎么样,理财经理在银行是属于比较重要的岗位,也有许多人有志于从事此职业。   笔者从事理财岗位多年,经历了这个岗位的从无到有,从辉煌到平凡的过程;也亲身见证了在这个岗位上许多同仁的荣辱兴衰。总的来说,这个岗位真的不好做:从业过程可谓危

    理财经理工作总结

    说起理财经理,很多人的脑海中就会涌出财富管理专家、银行白领、市场分析人士等印象,当然也有人会认为他们是银行服务员、客户经理、产品推销员,不管怎么样,理财经理在银行是属于比较重要的岗位,也有许多人有志于从事此职业。

      笔者从事理财岗位多年,经历了这个岗位的从无到有,从辉煌到平凡的过程;也亲身见证了在这个岗位上许多同仁的荣辱兴衰。总的来说,这个岗位真的不好做:从业过程可谓危机重重,一不小心就会面对职业危机。对一名理财经理而言,被岗位所淘汰、无法取得更好的发展或者失去了对这个岗位的兴趣,都算是“死”掉了,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其理财经理职业生涯的结束。本文分享几个常见的理财经理的“死”法案例,供同仁借鉴。
      一、“战斗死”
      在银行,理财经理属于营销序列,营销就要有销售任务,完不成任务“战死”疆场也是很正常的事。从管理的角度,理财经理有一定的淘汰率是正常的,队伍保持一定压力和人员流动,也有助团队整体业绩的提高。当然有不少机构为了最大化地发挥理财经理的效能,采用“人海战术”,大量配置人员,制订严厉的考核,用较高的淘汰率来保证业绩的高速增长。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理财经理就比较悲剧了,因为残酷的淘汰随时都会发生,当然,能够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下来并且成长的,都是不折不扣的精英。
      若因业绩不好战死沙场还算是值得的,实际上,营销人员“委屈冤死”的也大有人在,最常见的就是理财经理成了管理层多变性政策的替罪羊。例如银行管理层推出一个产品、一个政策或者搞一项活动,让各位理财人员营销。大家热火朝天地干起来,费用也花了,人情也搭了,最后管理层一句话,政策就不能兑现!这种事例不胜枚举。
      同样,理财经理也是各种宏观政策和市场变化的承受者:2008、2009年的股市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控、贵金属价格波动,甚至销售理财或国债无法保证额度充足,都会引起客户不满,这种不满情绪的发泄对象往往是一线的理财经理,也不乏发泄手段极端者,给理财人员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有句话叫做“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应用在理财经理岗位上更是贴切。试想一下,理财经理花费大力气销售了一款产品或得到一位高价值客户,由于同事配合不到位,引起客户不满意,走掉了;还有更严重的,本来客户要买200万元的理财产品,结果操作时失误,只买了20万元,直到产品到期才发现;基金买卖弄错交易方向的、没录入交易直接就盖章让客户走的、弄错产品代码的……在后台管理保障不是很完善的银行,这些事情经常发生,弄得理财经理欲哭无泪。没有死于敌人的炮火,却死于战友的黑枪,这是一名战士最大的悲哀。
      二、“离间死”
      以营销为主要岗位职责的理财经理团队,成员关系紧张的现象时常发生,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客户挑拨离间,二是同行之间的恶意竞争。一般情况下,理财经理在销售产品和维护客户方面享有一定的优惠权限,特别是在客户经理制度下。但这种优惠如果不制定清楚,理财经理队伍极易出现混乱。
      客户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货比三家,常常拿不同银行之间的政策做比较,对一家银行不同理财经理之间的政策和费用做比较,客户说的有时是真的,有时候也是为了试探理财经理的底牌。不同的人员执行的政策不同,不仅让客户质疑,也会使团队不同的成员之间关系紧张,这个时候客户往往扮演着挑拨离间的角色。
      另外一种离间就是理财经理之间的真正恶意竞争:出于业绩压力,理财经理激烈争夺客户资源,有时甚至会恶意抢夺其他理财经理的客户。一个团队如果内部矛盾重重,业绩不会太好,在银行内部的话语权、影响力也会弱很多。这种情况在一些股份制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初期比较常见。
      三、“折磨死”
      让我们先看看理财经理的日常工作:早会、阅读市场资讯、来访客户接待、打电话销售、下班后整理客户资料,再加上内部的管理工作,各种会议、培训,陪同客户的户外活动,此外,还有分配(或自已)的客户的维护任务……
      理财经理的工作量与管理的客户数密切相关,维护管理的客户越多,工作越繁忙。许多银行会给理财经理分配客户,也有许多银行会把理财经理的电话放在银行网站界面,以方便客户的联系。理财经理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客户已经认识了理财经理,很多人都会把他的理财经理当作是银行业务的顾问,有关银行业务的大事小情,都会先来咨询理财经理。这无形中会给理财经理带来庞大的工作量,客户的事情无小事,每个需求都要记录,还要有反馈,不少事情还是很费力的。特别是在有市场行情时或者某种业务集中爆发的时期,理财经理的电话堪比热线,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工作时还能承受,休息时简直不堪其扰。为此,不少银行规定一名理财经理最多维护300名客户,但大多数银行对理财经理的工作量没有规定,反是以销售业务做为评价工作业绩的好坏,理财经理要维护大量的客户,会被这些客户的琐碎事件折磨得半死。
      更有甚者,许多银行规定,理财经理还要负责银行的厅堂服务。多数银行网点厅堂配置的人力有限,许多理财经理不得不成天忙于维护秩序,教客户使用网上银行、自助设备甚至接听电话、填写单据和复印。繁琐的网点服务占用了大量时间,理财经理无暇做好本职工作。最悲催的是许多理财经理还需负责处理网点投诉,银行每个网点每年都会发生几起投诉,特别是恶性投诉,理财经理夹在其中左右为难,说“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也不为过。
      四、“寂寞死”
      太寂寞会死吗?答案是“会的”。怎样算是寂寞的理财经理?天天坐在工位上无事可做的人。在领导眼中,天天无事可做的人,要么是动不了打不过惹不起的钉子户,要么就是要调整的对象,当然,理财经理多数属于后者。
      许多银行网点是配置理财经理的,最初让管理层设置理财经理岗位的因素有两个,一是银行理财产品的热销,二是2006、2007年间基金、保险产品的火爆销售。后来又增加了一项:用理财经理来维护贵宾客户,做客户提升。
      而在实践中,支撑理财经理岗位存在的因素却不断受到挑战:基金销售随着股市调整而进入严冬,保险产品由于投诉过多销售陷于停滞。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办法相对简单,很多银行对于“高成本来维护理财经理队伍,只销售简单的理财产品”这一现象有着很大的争议,而有些理财产品的供应还时断时续。至于维护客户,由于理财经理与其它营销岗位的利益冲突,争抢客户、不当销售、维护客户厚此薄彼的现象层出不穷,不少地方理财经理还弄出了案件,使得管理层开始质疑理财经理岗位存在的必要性。于是很多行的理财经理都长时间无事可做,最后不得不调整岗位,有的变成了个贷经理,有的成了大堂服务人员。
      这些理财人员因寂寞而流失,银行为此不但浪费了巨大资源,也浪费了这些员工的宝贵时间。
      五、“引诱死”
      人们通常认为,从事信贷业务的银行职员有时会因违规而受到处罚,理财岗位就是销售产品,怎么会有不当得利呢?其实,理财经理的岗位资源是大量的高净值客户,这些客户就是可以交换成利益的资源,许多人和机构都对理财经理许以高额诱惑,如果理财经理没有一定自律性和抗拒能力的话,就会被利益诱惑致受到惩罚,若触犯刑事法律,下场还会更加悲惨。
      第一、泄露客户信息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属于犯罪了,事实上的确有理财经理在这样做。管理制度规范的银行,理财经理很难拿到大量的客户信息,客户资料只能一个一个地查,还要签订保密条款,发邮件、网上聊天会受限制,对理财从业人员的行为有严格限制。但也有相当多的银行,管理不够严密规范,客户资料一张电子表格就列出来了,看似查阅方便,实则隐患无穷。前段时间爆炒的“房叔”、“房婶”事件,也只是公布一下当事人的房产信息,试想如果银行客户存款信息公布,将会是什么样的后果!这些信息如果被各路中介、理财公司、炒股炒金机构获得,也会给客户带来很大的麻烦。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道德说教”的力量仍显薄弱,必须依靠完善的系统和严密的制度。
      第二、卖“飞单”即理财经理私下销售非本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这一领域属于银行理财的灰色地带,早期并没有明确的禁令,有时银行还予以鼓励。早期的保险、券商集合理财、信托等很多产品都是通过“飞单”形式销售出去的。后来银行把这些产品都纳入集中核算,这种模式确实让银行管理更加规范,也降低了风险,但由于纳入统一管理后,返还给一线销售人员的佣金会大幅下降,许多银行为鼓励销售,还会采用账外的方法,理财经理也乐此不彼。近年来第三方理财公司大量出现,许多从业人员都是原来的理财经理,他们将大量三方理财产品通过银行理财经理销售给客户。所以说“飞单”现象在一段时间内普遍存在。前段时间发生的“华夏银行(600015,股吧)理财产品事件”,其实就是“飞单”销售的产品引发的风险事件。
      第三、充当资金“掮客”近年来,由于民间融资市场的活跃,不少资金需求方将目光投向了拥有丰富客户资源的理财经理。理财经理有的或充当介绍人,有的干脆自已也放起了贷款,有的还整合本单位的各种资源,帮助做起了资金生意。在2011年监管部门“七不准”推出之前,这些现象在银行普遍存在。但后来出现了大量的风险事件和案例,把许多银行、员工甚至领导牵扯了进去。在财富管理业务刚开展时,理财经理的上述诸多行为还处于无人监管的领域,但是现在如果再从事这类事情,就属于触及管理“红线”了。
      理财是个新行业吗?现在已经不是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理财业务已经在大多数银行站稳了脚跟。理财经理是规范化的岗位吗?现在还不能如此确定,因为理财经理的工作模式、业务管理、绩效考核以及对理财经理岗位属性的认识,许多银行还处于探索之中。几年间,社会公众对理财经理的印象,由“财富的化身”变为“见利忘义的推销员”。除了财富管理的模式,理财经理的生存模式也需要探索。作为一名理财从业者,需要时刻提防无处不在的利益诱惑和风险陷阱,顽强地生存。
      仅以本文向那些一直工作在理财岗位上、为客户真心服务的同仁致敬。向那些在财富管理业务上不断探索的人致敬!
     
      上一篇: 领导力测试的关键注意事项
      下一篇:领导力测试的常见方法及应用
     
    相关文章
     
     
    于晓航
    会员可见
    会员可见
    会员可见
     
    销售技巧培训
     
    供应、生产、销售一体化 蔡老师
    《成交高手之建立关系与准客 林益帆
    销售实战技能提升训练营 孙巍
    SSS销售成功的奥秘 罗老师
    行动销售 芮老师
    服务赢销的关键时刻 孙媛
    如何快速提升营销人员表达力 曹茜
    狼性销售精英训练营 梁辉
    区域市场销售增量实战培训班 魏庆
    智夺大客户 王建伟
    销售技巧讲师
    销售技巧内训
     
    《客户沟通与谈判实战策略》 江猛
    销售谈判技巧 木易
    巅峰销售心态与顾问式销售技 陈宇
    《客户经理全流程销售技巧》 陈元方
    一线业务员销售技巧提升训练 钟锐
    店面销售业绩倍增实战 魏承承
    高效的商务呈现与谈话技巧 曹茜
    催眠式销售 李国群
    销售经理管理素养提升 程浩然
    地产狼性销售落地系统 郑骁
    销售技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