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阳培训收费标准现状
目前,贵阳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方面有明确的标准。根据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阳市教育局、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的通知,对于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有着细致的规定。其班型分为小班(1 - 9人)、中班(10 - 35人)、大班(35人以上)三种,标准课程时长为45分钟/课时。在收费基准上,10人以下(含一对一)小班为35元/课时·生;10 - 35人中班是25元/课时·生;35人以上大班为15元/课时·生。然而,这仅仅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收费标准。
这种收费标准的出台是为了深入贯彻“双减”政策,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政府指导价管理工作,规范其收费行为。这一政策是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市场监管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制定的。从贵州多地的情况来看,目前已发布征求意见的各市州收费标准中,最高为每生每课时35元,最低为15元,贵阳市的收费标准也是在这个范围内。
二、非物质激励培训与学科类培训的区别
非物质激励培训与学科类培训有着本质的区别。学科类培训是以学科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导向,目的主要是提升学科学习成绩服务。其内容涉及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方式侧重于进行学科知识讲解、听说读写算等学科能力训练,包括预习、授课和巩固练习等过程,以教师讲授示范、互动等为主要形式,并且对学生的评价侧重甄别与选拔,以学习成绩、考试结果等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而非物质激励培训更多的是从精神层面出发,比如在企业人才管理方面,像贵州电网公司发现,部分人才在传统物质激励体系下,存在动力不足、活力不强、思想波动等情况。对于专家人才,个别专家更看重个人专利成就,缺乏集体荣誉感。非物质激励培训旨在提升人才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和创新品质,充分激发人才的内生动力和工作潜能。它不涉及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成绩的提升,而是着眼于人的内在精神需求的满足和工作积极性的调动。
三、贵阳非物质激励培训费用难以确定的原因
- 缺乏相关政策规范
目前,在贵阳并没有专门针对非物质激励培训费用的政策或者通知。不像学科类校外培训有明确的政府指导价管理,非物质激励培训在收费方面处于一种无标准可依的状态。这使得无论是培训机构还是需求方,都无法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范围。
- 非物质激励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非物质激励培训涵盖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广泛。从企业角度看,它可以是提升员工团队合作精神的拓展训练,也可以是针对员工创新能力的培训课程,还可以是增强员工企业文化认同感的讲座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其成本构成差异很大。例如,一场户外拓展训练需要场地租赁、专业教练聘请、安全设备购置等费用,而一场企业文化讲座可能更多的是讲师的报酬和场地的简单布置费用。这种多样性导致难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其成本,进而难以确定收费标准。
- 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复杂性
在贵阳,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人群对非物质激励培训的需求差异很大。一些大型企业可能对高端的、定制化的非物质激励培训有需求,愿意支付较高的费用;而一些小型企业可能只需要一些基础的、通用的培训内容,对价格比较敏感。同时,提供非物质激励培训的机构水平参差不齐,从专业的大型培训机构到小型的临时组织的团队都有。这种复杂的市场需求和供给关系,使得价格难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
四、对贵阳非物质激励培训费用确定的思考与展望
虽然目前贵阳非物质激励培训费用难以确定,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对人才重视程度的提高,建立相关的收费标准或者参考体系是有必要的。一方面,相关部门可以借鉴学科类培训收费管理的经验,从培训内容、培训时长、培训师资等方面进行考量,制定一个大致的框架。例如,可以根据培训师资的资质和经验设定不同的收费档次,就像学科类培训中根据班型设定不同收费标准一样。
另一方面,行业内部可以加强自律。培训机构可以联合起来成立行业协会,通过协会内部的协商和调研,制定一些行业规范和收费指导意见。这既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也有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在选择非物质激励培训时,应该更加注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而不是单纯追求低价或者高价。
总之,贵阳非物质激励培训费用的确定需要政策、市场、行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虽然目前还存在诸多困难,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相信未来会逐渐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收费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