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省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强省与城镇化带动战略,为全省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条件。也对产业园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背景与形势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环保、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领域发展迅速。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的实施,鼓励了民间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不断推进,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持续加大。中央企业扩张、东部产业转移以及区域间合作不断加强,都为产业园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省在省委、省的领导下,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基调,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内生动力。
二、总体规划与基本原则
(一)总体规划
我们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指引,集聚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推动产业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目标是把产业园区建成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和主导力量,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 集聚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要素向产业园区集中。
2. 特色发展:根据各地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合理确定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突出主导产业特色。
3. 创新发展:推进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创新,支持工业园区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孵化器。
4. 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把工业化和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
5. 可持续发展:注重工业园区的集约发展,严格把控资源利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构建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主要目标
在“十三五”期间,我们计划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园区。全省将建设150个以上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其中力争建成5至8个年工业产值超过500亿元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0个年工业产值超过200亿元的省级重点产业园区。我们将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投资达到数千亿元以上。到2025年,全省产业园区工业产值将超过一万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值的比重将超过60%。
三、主要任务与实施计划
(一)壮大经济规模
我们将围绕我省的发展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全力推进大企业、大项目聚集发展。有序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园区扩区调位升级。具体计划包括:
1. 打造5至8个工业产值超500亿元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2. 打造30个以上工业产值超200亿元的省级重点产业园区。
3. 创建一批符合市场需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特色产业园区。
(二)优化空间布局
我们将综合考虑资源分布、产业基础和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优化产业园区空间布局。以贵阳、遵义、六盘水等城市为核心,规划建设一系列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化工、特色食品等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园区。每个城市都将有一批重点建设的产业园区,以实现产值的目标。
铜仁地区正积极推进化工、建材、民族制药和冶金等主导产业的12个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重点打造大龙经济开发区和松桃工业园区等产值超过百亿的产业园区,以推动产业聚集、集约和特色发展。
在规划编制方面,按照资源共享、产业集群和集约发展的原则,除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开发区域外,有条件的市、县都要开展产业园区规划。这些规划需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确保科学、合理布局。至2011年,所有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必须完成,规划覆盖率要达到100%。
产业聚集是推动优势产业、企业和资源向产业园区集中的重要手段。新上工业项目要求进入产业园区,已获取土地审批但未动工建设的项目也应调整至产业园区。发挥园区内重点企业和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
在集约发展方面,重点产业园区的工业建筑容积率、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和平均产值都有明确要求。特色产业园区的相应指标也有所规定,以确保高效、集约的发展。
每个产业园区都要确定1至3个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产值需占园区总产值的70%以上。加强对各类产业园区的分类指导,提升其在工业集聚发展中的地位。鼓励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入特色工业集中发展区,实现集聚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园区的重中之重。省重点产业园区要达到"七通一平",县级特色园区要达到"五通一平"。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投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或自主建设园中园。统一规划、设计并集中建设标准厂房,供企业从事工业生产经营。
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推进园区信息化,规模以上企业宽带接入率要达到100%。鼓励企业参与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如信息化、试验、检测、技术创新等。规范发展中介机构,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
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把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作为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监管,开展规划环评工作,落实节能环保责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建立统计调度体系,对产业园区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园区管理体制,改善投资和服务环境。在政策上,加大财政资金支持,保障用地供给,加强投融资体系建设,加强产业园区招商引资,以推动产业园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优选一批具有合作潜力的产业园区,主动与发达地区开展对接交流,积极引进先进的园区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全面提高我省产业园区的发展水平。各级产业园区管理机构要积极协同招商引资部门的工作,完善信息共享平台,有效吸引和承接国内外的产业转移,积极促进大企业和集团的入驻。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如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税、增值税等留成部分的优惠政策,以引进重大项目。
(三)推动区域间的互动合作
创新园区的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鼓励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联合建设产业园区。支持通过“飞地工业”等方式,有序推进区域内的产业转移,实现资源的整合及联动发展。按照“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原则,妥善处理好产业转出地和承接地的利益关系,对迁入企业所缴纳的税收留成部分,按两地协商的比例进行分成。
还需重点关注六大资源性产业,打造两大重要基地。提高煤炭工业的整体水平,巩固电力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化学工业,调整提升有色金属工业,做大做强冶金工业,加快发展新型建材工业。据贵州省代表团在全国上的消息,“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将实施强省战略,加快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资源深加工基地,力争电力、煤炭、冶金、有色、化工等五大产业的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
在“十二五”期间,贵州省致力于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推进煤炭产业的规模化、节约化和集团化发展。同时积极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加强煤矿资源的整合和大矿的建设力度,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还将发展煤炭深加工及关联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煤炭产量和总产值达到预定目标。以煤化工、磷化工、铝工业和冶金行业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资源深加工基地。在新型工业建设方面,贵州省计划新建多个产业园区,并力争到2015年引进一批大型企业入驻。
最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上海申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其相关人员进行公开宣判,涉及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根据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申彤集团等被告单位通过线上理财软件或有限合伙企业招揽投资合伙人,销售各类包装的理财产品,将大部分募集资金用于返还集资本息、经营费用支出及员工薪酬支出等。目前追赃挽损工作仍在进行中。法院对涉案单位和个人进行了相应的判决和处罚。这一案件的详细情况可参见百度百科关于大大集团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