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它主要包括预计现金流量、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融资预算等方面。以下是关于如何做好企业预算管理的详细说明:
1. 基础业务预算的重要性
业务预算是企业经营的基础,就像建筑的基础一样,只有基础打扎实了,才能推导出最终的利益、现金流等。如果业务预算脱离实际,整个预算的可操作性将大打折扣,企业的经营结果也将与预算差异大。
2. 政策与历史数据的研究
在编制预算前,需要广泛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和企业历史数据。例如,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等。企业及同行业历史时期的有关数据、企业发展规划、战略目标等也是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销售预算、生产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的编制都需要依据相应的数据和信息。
3. 上下协商一致的预算编制过程
预算的编制过程不仅是数字的罗列,更是企业战略的宣贯过程。预算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可能分别掌握着不同的信息和资源,在预算过程中需要上下协商一致,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4. 选择合适的预算方法
选择合适的指标计算方法对于保证预算的科学性非常重要。不同的业务关联指标产生方式也不同,如销售预算可能与经销商数量、企业数量、人口等相关,而直接材料成本预算则多与材料消耗定额和材料价格相关。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直接关系到预算的正确性。
5. 上年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
做足对上年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工作,可以为今年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和依据,帮助企业更好地预测和规划未来的经营活动。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与实施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需要企业领导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以下是关于如何做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详细说明:
1. 领导带头遵守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领导应带头遵守预算管理制度,项目审批要严格履行预算审批程序,不能随意增减预算外开支项目。
2. 配备专门的预算管理领导成员
配备专门分管预算管理工作的领导成员,有利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为预算管理办公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 细化预算和制度的划分责任
将预算制度、责任、指标、费用、定额等进行细化,分解到部门和个人。制度的细化可以保证企业各项管理活动有章可循,责任的细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4. 结合质量管理体系贯标与预算管理
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应结合质量管理体系贯标要求,实现预算编制、调整、执行、控制、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过程控制。通过与对标贯标工作相结合,逐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5. 强化预算的执行与监督
内部预算审计与监督应贯穿于预算的全过程,不仅要对财务会计信息和企业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审计与监督,更要对预算制度和预算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与监督。通过强有力的监督,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
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方法与实施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关于如何做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详细说明:
1. 建立资金预算管理体制
要做好生产企业的资金预算,最重要的就是要重视和强化资金预算管理体制。只有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明确预算责任,才能保证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加强资金管理过程控制与监督
通过建立负责人制的资金管理网络和过程控制方法,加强资金管理过程控制,提高制度执行力。通过财务信息平台监控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需要及时进行预算调整。
3. 科学合理地编制资金预算
为确保资金预算的科学合理,必须做好组织合理、信息畅通、人员到位等方面的工作。要紧扣供、产、销、研资金日常管理的“主旋律”,编制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资金预算。在预算具体编制前,应提出明确的预算编制指导原则,由各部门、各单位提供基础资料,编制本部门、本单位的资金预算,并保持各职能部门的相互沟通。最后由财务部门对企业整体预算平衡汇总,确保资金使用高效完整。4、深化资金预算实施、调整及评估工作
资金预算的执行、调控与考核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支柱,它们共同构成了资金预算管理的核心框架,并直接决定了资金预算管理的成效。为了进一步强化资金预算的执行力与调控能力,需着重开展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要明确资金预算执行主体的职责与权力。这包括对执行主体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界定其在预算管理中的责任与权限,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和监控。
建立健全资金的内部控制体系。这要求从制度层面完善资金管理的规范,通过设立严格的内部控制流程,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安全,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构建资金预算控制网络。这包括确定预算监控的关键节点,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预算监控体系。应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等,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预算策略,确保预算控制目标的达成。
深化资金预算的实施、调整及评估工作,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明确责任、健全制度、构建网络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资金预算管理的效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