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管理中人与制度的重要性及其区别对待
合易认为,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管理的重点会随之外移。在创始初期,企业规模较小,人员有限,主要面临的挑战包括研发新产品、市场营销和生产等。在竞争激烈、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更关注外部市场,需要企业管理人有审时度势的能力、快速反应、不拘一格,同时也需要员工的自觉自发、自我管理。在这个阶段,制度虽然重要,但未必需要非常完善和规范。相比之下,企业管理人无疑更为重要一些。
当企业进入成长期或成熟期,随着规模的扩大和人员的增加,企业不仅继续关注外部市场,还需要更加重视内部管理,规范内部流程,提高内部效率。这时,制度的作用更加凸显,依靠制度来保证企业的执行力,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在这个阶段,制度相对于管理人而言更加重要。考虑到国内社会属于人情社会,发挥制度有效性的前提应是制度的制定阶段要合法合理合情,兼顾公司和员工的利益;其次是制度的执行阶段要一视同仁、不打折扣。
二、解读“大公司管理靠制度、小公司管理靠人情”
大公司由于人员众多,管理复杂,必须依靠严谨的制度来规范操作。一视同仁的管理方法有利于公司的正常发展。而小公司人员较少,互动机会多,容易形成朋友型同事关系。小公司招聘难度较大,人员流动性较高,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员工安心工作,保持工作稳定性。在小公司中,人情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企业管理制度的定义及如何提高其执行力
企业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企业运营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提高其执行力的关键在于:
1. 制度的建立必须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执行性。制度不应脱离现实,而应基于企业实际情况和文化整合要求来制定。
2. 管理人员在制度和执行上应做到“自扫门前雪”,并有宣传与贯彻公司管理制度的义务和责任。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循制度,对各级成员进行监督,防止陷入工作怪圈。
3. 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和执行内容的员工透明度。员工是公司管理制度的主要执行者,因此有必要增强员工遵守制度的意识和自觉性,让他们在制度执行中起带头作用。
4. 通过强化执行措施、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使制度的执行力得到明显提高。当一种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执行后,会逐渐成为一种习惯,甚至可能成为一种良好的企业传统。
四、企业管理制度的深入分析
制定全面的储运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能够安全有效地存放和运输。建立货品出入库的管理机制,严格把控货品的出入库流程,确保库存与账目相符。
根据公司的总体战略规划及年度经营目标,围绕商品部制定产品计划,为各品牌服装制定年度产品开发策略,包括款式开发、打板计划等,并按计划完成设计任务。与公司营销中心密切沟通,跟踪现有产品的销售情况,根据市场反馈及时调整产品设计,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负责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工作。
在质量管理方面,负责贯彻落实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策划和维护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推动各种品质管理活动的进行。制定并推行各种品质管理制度,包括“5S”、“零缺陷”、“全面质量管理”等。负责品质管理的内部审核,制定进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品质标准和检验规程,对出仓产品质量负全责。处理各种质量事故和投诉,保证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在生产管理方面,根据销售部的销售计划和生产订单,拟定年度和月度生产计划,控制生产进度,保证按时交货。负责生产流程的管制、工作调度和人员安排,制定和修订产品工序工时标准和劳动定额。管理生产工人,进行教育和培训,并配合同事进行考核和奖惩。负责用料管理和异常事项的追踪改善,以及生产物料采购和进仓管理。还负责生产设备、工具仪器的计划、采购、验收、建档、安装、调试、维修和保养等工作。
在财务管理方面,建立公司会计核算制度和体系,按期编制财务报表,确保账目准确无误差。做好成本核算,制定和实施财务成本和利润计划。监督各部门资金使用计划,管好用好资金。清理往来结算户,协助相关部门催收款项。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审批报销各种发票单据。对公司经济活动进行财务分析,向总经理提供综合性和专项财务分析报告。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负责制定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针、政策和系统架构。制定和修订“员工手册”和其他人事、行政办公管理规章制度。办理员工招聘、录用、薪资、保险、迁调、考勤、考绩、奖惩、离职等事务。调查处理各种工作失职和违规案件,以及劳务纠纷。制定人力资源部的招聘、调配、培训开发计划并付诸实施。监督各部门的工作计划、工作程序、规章制度的实施。综合处理公司文件资料,管理印信文件。负责出入管理、警卫、厂区安全维护和异常事件的报告和处理。
通过上述各方面的综合管理,公司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目标,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