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不仅是企业科学发展的根基,而且是推动创新的有力手段,更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障。为了强化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我们需要:
1. 结合精益管理与标准化管理。在标准化过程中融入精益思想,设定增收节支、降本增效的目标。重视标准化文件评审中的流程优化和固化,消除非增值流程,并将质量管理等成果通过体系文件固定下来。
2. 与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通过应用系统方法和过程方法,使过程增值并持续改进,提高组织的管理绩效和顾客满意度。以技术标准为核心、工作标准为基础、管理标准为保障,构建全覆盖的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标准体系,减少重复,追求最佳秩序和最大效益。
3. 标准化管理与考核激励机制相结合。制定《企业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配套相关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明确每个模块的分值权重和考核要点,确保工作开展有依据、有考核,增强竞争意识,形成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
二、如何制定质量管理标准
1. 建立完善的品质控制系统。从供应商管理到制程品质管理,再到客户管理,形成品质管理的完整链条。如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其文件化体系具有强约束力,贯穿整个质量体系的全过程。
2. 全员参与。品质管理涉及公司的每一个人,包括高层领导的决心和每一位员工的参与。人是产品质量的把握者,所以员工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
3. 管制质量,重在预防。预防必须从产品开发设计开始,制造过程仅是产品实现的环节。预防式的管理更经济实用。
4. 培育品质文化。品质管理强调每个人的心态问题,要形成品质文化、理念和态度,如果人的品质理念或态度偏差,再好的体系和管控方法都是徒劳的。
三、如何做好企业管理
1. 有效管理是企业追求的目标。通过分层管理,融入日常工作,实施全方位管理,达到一呼百应、令行禁止的效果。管理需要不断创新,根据企业特点寻求合适的管理方式,集中员工的智慧,调动积极因素,这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2. 管理重在取得成果。评估管理是否达到了目标和任务。管理者应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可行的事情上。
3. 管理者应具备全局眼光,着眼于整体发展。理解自己的任务,运用源于职位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为整体效力。
4. 专注要点是关键。许多管理者寻找所谓的“秘方”,这其实是一种冒险。专注要点是效率高的表现。
《关于决策的重要性及其影响的探讨》
第15点,关于那句“错误的决策比贪污更严重”,我们暂时不讨论其绝对的对错。显然,做出错误的决定确实会给组织带来深重的负面影响。明智的经营者在做出决策之前,都会针对特定议题深思熟虑。他们会通过不断的沟通、讨论和争辩,确保决策在整体性、战略性和有效性方面得到全面而充分的考虑。他们不会仅仅解决表面的问题,而是从根本上寻找解决方案。他们专注于做出少数几个重要的决策,而不是处理琐碎的问题。
第16点,有效的决策需要时间。真正的决策不能草率行事,然而许多经营者总是抱怨时间不足,导致他们的决策频频失误,反而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处理后续问题。以比尔·盖兹为例,尽管他极其繁忙,但微软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之一,是因为他们愿意在重大决策上投入大量时间。微软每年都会举办一到两次的“避静活动”,每次持续3到7天,决策的重要性越高,他们花费的时间也就越多。这表明了决策的有效性对于任何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最成功的企业家也必须认识到这一点。真正的成功来自于深思熟虑的决策,而不是匆忙中的草率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