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言
战略管理不再只是目标导向的管理,而是转变为过程导向的管理。这一转变能更好地适应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实现战略的有效管理,并引导企业或产业的发展。这种战略管理模式的转变基于思维模式的革新——从目标思维转向过程思维。
二、深化战略管理转变的要点
2. 数据分析与情景预判
企业在制定或执行战略规划时,虽会依据历史数据分析行业及竞争对手的变化趋势,但单纯的历史数据并不能完全预测未来。应采用情景规划的方法,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可能的变化趋势,制定不同的战略方向、目标和路径,保障战略的适应性。
3. 国际企业的战略实践
国际石油巨头壳牌是情景规划管理的先行者。通过情景分析预判,壳牌能及时转变以应对危机。其深入使用情景规划的方法,也是其成为优秀石油公司并长期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4. 全员参与与系统化管理
战略管理不仅是公司领导或战略规划部门的工作,而是全员的事。战略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与计划管理、预算管理、考核评估管理等无缝衔接,才能保障战略管理的有效性,我们称之为战略管理的系统观。
5. 动态与环管理模式
动态观战略管理强调对内外部环境的动态监测,并根据关键因素监测变化的程度,事先明确战略调整策略。环管理模式则是由战略制定、执行、监控、回顾形成闭环的战略管理方式,有效保障战略的落地与持续改善。
6. 短周期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优秀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定一般为3-5年,且战略调整周期更短。这是因为内外部环境变化频繁,短周期的战略管理更有效、更务实、更科学。
7. 目标与过程的平衡
战略目标实现固然重要,但发挥战略管理对企业整体及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更为关键。需要由目标思维向过程思维转变,以有效发挥战略管理的作用。
二、塑造企业变革管理能力的新途径
一、导言
如何塑造企业变革管理能力?这涉及到资源投入、时间周期、人员变动等多方面的技能。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变革管理能力才能保持竞争力。
二、建立信息沟通与变革预警系统
1. 开放式的信息沟通系统能确保企业内部与外部市场环境的信息沟通畅通,减少变革的阻力。这个系统还应起到变革预警机制的作用。
2. 组织设置的灵活性
企业应避免过分细化的组织结构和泾渭分明的职责分工,而应采用更为灵活的组织形式,如跨部门小组等,以适应变革的需要。
三、选拔与培养具有变革精神的人才
在中高层领导的选拔中,应注意他们过去在变革中的表现。这方面过去的表现是其未来表现的良好指针。企业应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以促进变革的顺利进行。
四、明确企业的使命与核心价值观
在变革过程中,企业的使命和核心价值观是不应改变的。这些价值观在变革中起到维系组织的作用,让参与者明白什么东西是不变的。
三、引领企业转型的策略与方法
一、引言
当前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如生产成本攀升、交付困难、创新能力不足等。在数字化时代,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本文将从认知创新、组织变革等方面探讨如何带领企业成功转型。
二、认知创新与管理先行
领导者应具备前瞻性的认知和创新精神,将数字化作为核心基础,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数字化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管理理念和认知上的创新。
三、组织变革与业务流程优化
即便是最顶尖的数字化方案提供商,在新的企业环境中,除了提供产品和服务,还需要通过时间来教育和引导用户改变基础认知和工作习惯。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以管理为核心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最强动力。管理者需对数字化有深刻的认识、坚定的决心,并具备管理要求和奖惩方式。通过管理手段结合适当的数字化工具,数字化转型的落地将更为顺利。
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是手段,而创新发展才是目的。企业的创新力最终要落实到组织层面。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尹正曾指出,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失败往往源于员工对数字化的认知不足。他认为,数字化不仅是IT部门的事,更需要一线员工的参与。要想真正实现数字化,必须突破组织文化氛围上的固有阻碍。
任何一个数字化项目的成功落地,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项目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解决方案。每个数字化项目都需要专业的项目经理来负责调配资源、确定项目里程碑、预估风险,并积极沟通协调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当前的企业竞争已不仅是产品技术的竞争,更是客户服务水平的竞争。以一家制造企业希望通过售后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竞争力为例,他们需要一位具备制造业和数字化背景的数字化售后负责人,来帮助他们通过数字化转型平台,如新匠手,实现远程售后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位负责人需要具备良好的文案能力、视频创作经验、强大的表达能力,以及服务意识、组织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他们需要规划项目里程碑,制定数字化流程,并指导和协调售后工程师和数字化服务商,以确保项目的准时落地。
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平衡组织内各角色的需求。领导层更关注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期望平台能覆盖更多的业务场景并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反馈。中层管理人员和底层工作人员则更关注平台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和快速完成日常工作,期望平台提供更智能化的服务。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与第三方数字化服务商合作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最佳路径。这基于企业竞争、成本管控和企业能力的限制三个驱动因素。合作过程中包括项目需求分析与合作商筛选、项目部署、项目培训等步骤。一旦项目启动,有项目经理及数字化售后负责人统筹,严格按照项目管理流程来管理项目,以确保项目实施成本最小化、时效最大化。
企业转型需要早做布局,并在不断沉淀积累中取得质的跃迁。这需要认知、策略、工具和落地执行的全方位贯彻。企业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服务商的专业能力,针对数字化落地执行中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并不断改进效果。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试探中寻找最适合自身的路径。
企业要想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认知、策略、工具、落地执行以及组织的全方位配合和贯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