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体现于说话的资本
从古至今,语言在领导角色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语言具有社会性、工具性和符号性,其最初的形态就是说话。领导者对语言的功用一直十分重视,如“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等古语,都深刻地揭示了语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凭借出色的口才完成政治使命。像周恩来、陈毅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以机智、雄辩的言辞,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二战时期,丘吉尔、戴高乐的演说犹如利箭射向法西斯,极大地鼓舞了民众战胜法西斯的斗志。这些事例表明,领导者具有口语表达艺术,就能够创造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能言善语是领导者不可或缺的资本。
二、领导力即说服力的体现
在现实中,笨嘴拙舌的人难以成为称职的领导。如果领导在沟通中话不投机、语不到位、方法不当,就容易激化矛盾,把事情搞糟。因为领导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说服力。
要想让员工听从自己的话,领导首先要让员工有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敢说话、有话说,而不是与员工抢话。领导说话时态度也很关键,当员工说话时领导心不在焉,或者在员工汇报工作、述职时表现出不尊重的态度,如打哈欠、查阅网页等,都会让员工心里不舒服,从而难以真正尊重领导。正如老子所说:“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领导要以谦卑的态度说话,并且要想听到员工的真话,就需要赢得员工的信赖,把员工当作朋友,构建起通透的说话氛围。当公司有亲密的谈话文化氛围时,信任容易建立,共识容易达成,行动也就容易一致。
三、领导力与说话水平的关联
领导能力与说话力紧密相连,领导就是对话、谈话和说话,说话水平的高低决定着领导水平的高低。例如在商界,《华盛顿邮报》前主编贾森·赛肯指出:“在商界,清晰的观点、精彩的故事和听众的理解是每一笔交易启动乃至成功的关键。”这表明成交的关键在于有效沟通。像马云、俞敏洪、马斯克、奥巴马等都是宣传高手,他们善于向团队、外界传递自己的使命、愿景,从而赢得更多人的支持与追随。
乔尔·施瓦茨伯格在《领导的语言》中阐述了领导者与团队沟通的艺术,通过有效的沟通策略,让下属受领导语言的感召而非仅仅盲从权力。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重视语言沟通,因为他要向团队和外界传递使命、愿景等重要信息。
四、领导力不是权谋而是真诚沟通
有人错误地认为领导力是权谋心机,是管理者压榨下属的能力,其实真正的领导力展现的是真、善、美。真,就是勇敢面对问题而非逃避;善,是为集体谋求利益而非一己私利;美,是提倡创造、想象、与众不同而非乏味、死板。
在领导与员工的沟通中,要遵循真诚的原则。任何沟通都需要双方尊重沟通的过程和结果,如果一方敷衍或者不遵守沟通的结论,那么沟通就会失败。而且沟通前要做好准备,掌握倾听原则,领导不能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进行告知式沟通,而要通过倾听了解员工的看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沟通效果。同时,领导要懂得换位思考,到基层与员工相互学习沟通,了解员工的心理和家庭情况,适时给予帮助,为员工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处理问题时做到公平公正等。
五、领导力可后天塑造与说话的持续提升
虽然人的基因和先天生活环境对领导力有一定影响,但无数的政坛领袖和企业家已经证明,领导力是可以后天塑造的。领导力不等同于个人魅力,而是团队凝聚力、协作力的终极体现。当下教育体系虽然存在一些不足,如鼓励个人成功而忽略团队意识等,但我们不应被领导力的名字迷惑,放下偏见就有机会提升领导力。
对于领导者来说,说话能力也是可以不断提升的。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在与员工、外界的沟通交流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说话艺术,从而更好地发挥领导力,推动企业的发展、变革等,在组织成长、变革和再生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