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传统理解与现代转变
在传统观念里,领导力往往被视为一种领导者所具备的特质。例如,人们会认为领导者应该拥有智慧、决断力等优秀的品质,这些品质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或者通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静态的东西。而且,领导力也常被与领导职位相联系,好像一旦拥有了领导职位,就自然具备了领导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对领导力的理解逐渐发生了变化。现代的观点开始将领导力视为一个动词,这是一种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
从英文“Leadership”的释义来看,它包含领导者的职位、从事领导的能力以及进行领导的行为等含义。如果要在这三者中选择,将领导力定义为行动更为合适。因为职位只是有助于行动的资源,仅有职位而无行动,不能称之为具备领导力。同样,领导力的核心也不是能力,如果说领导力是能力,那也是包含众多方面如讲故事、反思、从失败中学习等能力的综合,但即使拥有这些能力,若不付诸行动,依然不能说拥有领导力。
二、领导力作为动词在领导过程中的体现
领导力作为动词,在领导的过程中有着诸多体现。首先,真正的领导者不是依靠职位去指挥他人,而是积极地参与到团队的各项事务当中。比如在制定战略规划时,领导者不能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听取汇报,然后下达指令,而应该深入团队,与成员们共同探讨目标、分析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制定应对方案。在一个创新项目中,领导者需要亲自参与到研发过程里,与团队成员一起面对技术难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以此来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
其次,在团队面临问题时,领导力体现在领导者引导团队成员状态转变的能力上。例如当项目进度滞后时,领导者要能够迅速察觉这种状况,及时调整工作计划,重新分配任务,并且通过自己积极的态度鼓舞士气,带动团队成员重新振作,加快工作进度。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积极的、动态的,充分体现了领导力是一个动词。
三、领导力作为动词与领导者个人品质的关系
从领导人的个人品质来看,领导力作为动词也与领导者的品德紧密相连。一个品德良好的领导者,在行动中会展现出诚实、正直、负责等品质。这些品质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或者仅仅是一种内在的修养,而是通过领导者的行动表现出来,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团队成员。
例如,当项目失败时,领导者如果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推诿给下属,这种负责的态度会让团队成员更加尊重和信任他。在日常工作中,领导者的正直可能体现在对待所有成员一视同仁,在分配资源或者奖励时公平公正。这些行为上的表现,使得领导力与领导者的个人品质在行动中相互关联,进一步证明了领导力是一个动词,是需要通过行动来展现个人品质从而影响团队的。
四、领导力作为动词在建立人际关系中的体现
领导力的第二级别是通过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去领导。领导者要让人们愿意追随自己,就必须注重和人们建立链接,积极发展人际关系,这是领导力的基础。因为领导力的实质是影响力,而要影响他人,就必须走到他们中间,和他们建立起联系。
例如,领导者需要了解团队成员的需求、期望和困惑,像在一个项目团队中,领导者不是简单地分配任务,而是要与成员一起探讨任务的目标、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的方案。这就如同船长不仅要在驾驶室看航海图,还要到甲板上与船员们一起拉绳索、调整帆向,共同应对海上的风浪。这种与团队成员深入互动、建立关系的过程,也是领导力作为动词的一种体现。
五、不同层级人员的领导力体现(动词特性)
无论是处于高层的总经理、CEO、校长、院长等,还是处于基层的保安、秘书、图书管理员等,都需要发挥领导力。领导职位并不等同于领导力。
对于高层人员来说,他们虽然拥有领导职位,但如果只是作为现状的受益者,不愿意改变,不积极行动,就可能缺乏领导力。而基层人员虽然没有领导职位,但他们同样可以发挥领导力。例如,他们可以领导自己,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可以对平级发挥影响力,共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甚至自下而上地发挥领导力,对上级提出合理的建议等。这说明领导力是一种行动,不局限于职位的高低,只要有积极的行动去影响他人、引导团队朝着共同目标前进,就是在发挥领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