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内涵与本质
领导力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影响他人的社会过程。它意味着能够对他人施加影响,从而赢得大批追随者的能力,即影响力。这是领导力的核心要义。例如,在企业组织中,领导者通过自身的言行、决策等方式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促使员工朝着组织的目标努力。
领导与管理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领导侧重于树立愿景并激励员工,激发员工内心对未来的向往和热情,让员工从内心深处愿意为实现某个目标而努力;而管理更多的是保证企业组织所有目标与具体项目得以贯彻执行。管理关注的是执行过程中的细节,如任务的分配、资源的调配等,以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
老板与领导也有所不同。老板往往依赖权威驱使工人,在工作中常以“我”的视角出发,疲于应付各种事务,当出现衰落情况时可能带来指责;而领导富有亲和力,善于指挥员工,常以“我们”的视角看待问题,能够激发下属的热情,在面临衰落时会思考如何积极应对,并且亲自垂范,鼓励大家一起行动。
二、领导力的不同类型与特点
技术性领导力和调适性领导力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领导力。技术性领导拥有超凡的承担责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采用权威性与指令性管理模式。他们在面对具体的技术问题或者任务执行时,能够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给出明确的指示和解决方案。
而调适性领导主要是调适人的心态、信念,关注的是人的内在素质。除了具备提供方法的能力之外,还需要有调适心态的能力,促使员工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调适性领导具有9个特点,例如激情,这是基于真我价值的,是最本我的价值体现,无法改变;责任心体现为无分别心,主动愿意承担;欣赏包含爱、珍惜和接纳;承诺需要自律、诚信和聚焦;可能性则要求保持空、谦虚和探寻的态度;付出要克服自私;信任意味着创造、无惧和放弃控制;公赢体现为气度、尊重和体谅;感召包含理想、印证和启发。
三、领导力的要素与行为表现
领导力包含多种要素。从卓越领导者的行为来看,养成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和激励人心这五种习惯行为,就有很大概率成为卓越领导者。这五种行为涵盖了领导者在决策和用人方面的关键表现。决策行为包括共启愿景、挑战现状,用人行为包括以身作则、使众人行和激励人心。
在领导力的八大要素中,获取信任需要做到说到做到;共启愿景要求能够描绘愿景,充满激情和毅力地确定目标,明确下一步执行的事;感召他人则要倾诉共同理想,鼓舞感染他人;还有沟通与表达以及使众人行等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领导力在不同方面的要求。
四、领导力在实际中的修炼与提升
在实际的领导力修炼中,反思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反思包括小反思(在行动层面反思怎么做)、中反思(在目标上反思做什么)和大反思(在信念上反思为什么做),其中大反思往往能带来最深刻的改变。认识自己也是领导力修炼的关键,推荐使用三环理论,即考虑自己擅长的、热爱的和有机会的方面,这有助于明确努力的方向。
在组织管理方面,营造氛围是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管理者有执行、管理和领导三种角色,核心是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而不是用人管理人,而是用目标管理人。在沟通方面,要注意倾听是沟通的基础,有效的倾听是提出正确的问题。同时,要正确对待负面反馈,选择合适的工具如BIC,避免误解和伤害,并且将反馈结论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在团队建设方面,要打造团队一致性,清楚员工的三五年计划,管理好与前员工的关系。另外,不要把公司比成家庭而是球队,这有助于建立一种积极的团队关系。同时,在决策过程中要避免推理阶梯带来的误解,正确又高效地做出决策。
总之,领导力在实际的应用和提升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不断地修炼和实践,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下发挥出有效的影响力,带领团队或组织走向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