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并非与生俱来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领导力似乎是一种天赋,是某些人天生就具备的能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领导力研究专家马丁·拉尼克通过双胞胎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领导力方面仅占30%,而剩下的70%是后天习得的。这就表明,领导力并非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大多数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学习才能够获得的。
在东方文化中,“领导力”常常被神化为一种难以捉摸的“感觉”,好像无法通过学习来掌握。但实际上,在西方社会,很多大企业已经走在前列,通过将工作进行工具化的方式来提升领导力。例如可口可乐、宝洁这样的大企业,它们把工作拆分成可以完成并检验的步骤,员工接受训练,按照步骤行事。这种工具化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员工的效率,也显著提升了领导的领导效果,而且这种“工具”是可以复制和传递的,这为领导力的培养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式。
二、通过学习提升领导力的实例
- 樊登的领导力课程
樊登的领导力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个课程中,有成千上万的创业者、企业老板通过学习提升了自己的领导力,进而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切实的改变。这充分说明领导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升的,而不是一种无法触及的能力。
- 日本企业的管理借鉴
日本企业在提升领导力方面也有值得借鉴之处。在日本企业中,领导给员工交代工作任务的方式有助于提升领导力。这种方式体现了领导对员工的关注和引导,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任务分配,领导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从而提升领导力。
三、领导力的本质是影响力
世界著名的领导力专家约翰·麦克斯韦在《领导力21法则》中指出,影响力是领导力的核心,没有影响力就没有领导力。影响力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影响结果,即别人跟着你工作能有业绩、有结果,你能帮助他完成绩效,他能赚到钱,你对他就是有影响力的。第二个层次是影响行为,就是你的行为方式、工作态度等能够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从而影响他人的行为。第三个层次是影响信念,这是最高层次的影响力,当你所倡导的信念能够让别人发自内心地追随,这就体现出强大的领导力。
像马云这样的企业家就是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领导者。他早期一无所有,却能让一帮懂技术的精英人才为他所用,还能说服蔡崇信、关明生这些大牛放弃几百万年薪加入阿里。他自己也说自己是阿里巴巴最不懂技术的人,但他能够凭借自己的领袖魅力,影响到别人,让别人相信他、追随他,这就是领导力在影响力方面的体现。
四、人人都可具备领导力
- 打破领导力的固有认知
不是做管理者才需要学习领导力,也不是当领导就拥有领导力。领导不一定有领导力,有领导力不一定是领导。很多时候,我们会错误地认为只有处于领导职位的人才需要领导力,其实不然。无论是在家庭中作为父母,还是在工作中作为普通员工,都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领导力。例如,父母如果具备领导力,就能够更好地管理孩子,激发孩子的潜力;普通员工具备领导力,也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力,带动团队更好地发展。
- 领导力的自我发展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掌握一些方法和技能来发展自己的领导力。比如在设定目标方面,可以遵循SMART原则,即Specific(具体性)、Measurable(可衡量性)、Attainable(可达成性)、Relevant(相关性)、Time - bound(有时限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设定目标,可以让自己和他人更明确方向,从而提升领导力。同时,在与他人的沟通、团队协作等方面不断学习和实践,也有助于领导力的提升。
五、员工执行力与领导领导力的关系
一些领导者常常陷入“执行力”的迷思,执着于提升员工的执行力,却忽略了员工的执行力其实等于领导的领导力。只有领导提升了自己的领导力,才能够带来员工在执行层面的高效表现。例如,当领导能够清晰地传达目标、合理地分配任务、有效地激励员工时,员工就能够更好地执行任务,实现工作目标。反之,如果领导缺乏领导力,员工在执行任务时就可能会出现迷茫、消极等情况,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
综上所述,虽然领导力无法像传统的知识那样被直接教授,但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对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是完全可以被学会的。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实际的案例来看,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