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军事中的非职务领导力
在古代军事领域,有不少非职务领导力的体现。以汉朝名将李广为例,他素有“飞将军”之称,匈奴听闻其名便闻风丧胆,麾下战士也对他敬服有加。公元前129年,匈奴派兵进犯上谷郡,李广带着一百个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射手,追了几十里地才追上。在归途中遭遇几千名匈奴骑兵时,他的手下兵士看见敌军数量众多都慌了。但李广却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他冷静地分析局势,认为如果此时往回跑,匈奴兵追上来就会全军覆没,不如停下来,让匈奴兵以为是引诱他们的,从而不敢攻击。他下令前进,在离匈奴阵地仅两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命令兵士一齐下马,把马鞍全卸下来就地休息。面对兵士的担忧,李广耐心解释这样做能使敌人相信他们是诱骗的,便不敢贸然行动。果然,匈奴将领看到李广这样的布置,真的不敢上前。李广此时虽然没有凭借任何职位上的权力,仅仅依靠自己的威望、经验和判断力,就稳定住了军心,让士兵们听从他的指挥。这种在战场上的非职务领导力,源于他长期以来在士兵心中建立起的信任和他自身的军事才能。
二、民间故事中的非职务领导力
民间故事里也有非职务领导力的精彩呈现。在一个部队的故事中,有新兵将吃不完的半个馒头丢在馊水桶里。政委看到后,询问是谁丢的,无人承认。政委便让全连战士站在操场淋雨,直到有人承认。一个小时过去了,仍没人承认,政委也陪着大家一起淋雨。最后,政委让厨房将馊水桶里的馒头捞起来煮成汤,全连包括他自己每人都喝一碗,并且还加了一大把辣椒和老姜。政委的这种做法体现了非职务领导力。他没有单纯地依靠职位权力去惩罚士兵,而是通过自己的以身作则,让士兵们感受到了纪律的严肃性,同时也感受到了他的关爱、责任以及同甘共苦的精神。这种做法不仅让士兵们认识到浪费军粮是错误的,而且让他们从心底里诚心服从,规矩得到加强的同时,士兵们也被教育和感化,受教育者在后来也会成为教育者。这就是一种很高的领导境界,政委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运用职务赋予的强制权力,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正确的引导方式来领导士兵。
三、历史事件中的非职务领导力
从历史事件来看,三家分晋中的智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智伯作为晋国最显赫的贵族,在领导晋国时开始占尽优势。他有很多优点,但却欠缺“仁”这一重要品质,无法团结人心,得不到大家的追随。他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在处理与韩赵魏三家的关系上,他凭借自己的优势地位不断从三家捞取好处,胃口越来越大,变得骄横跋扈,甚至去攻打不听话的赵国。他没有以一种团结的、有领导力的方式去处理与其他贵族的关系,最终被韩赵魏三家合伙干掉。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即使拥有领导地位,如果缺乏非职务领导力所包含的团结人心、以仁待人等品质,也难以取得最终的成功。而吴起也是一个例子,他才华横溢,在战场上非常善于团结士卒,这是他非职务领导力的体现。但在官场上,他做事不遵循传统,被视为小人,遭到同辈排挤和上司嫉妒,向上管理能力欠缺。这表明在不同的环境中,非职务领导力的发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全面地培养和运用。
四、非职务领导力的内涵与价值
非职务领导力强调即使没有领导他人的职位,也能够凭借自身的特质去领导他人。就像《非职领导力》这本书中所说,领导不是赋予的,而是赢得的,领导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习得的。在历史的众多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非职务领导力包含着很多内涵,如个人威望、判断力、人格魅力、团结他人的能力等。这些非职务领导力的价值是巨大的。它可以在没有职位权力的情况下,有效地组织和引导他人,达成目标。在古代军事中,像李广这样的将领凭借非职务领导力稳定军心,取得战斗胜利;在民间故事里,政委通过非职务领导力教育士兵,维护纪律;在历史事件中,我们也能看到非职务领导力缺失或者存在所带来的不同结果。无论是在军事、民间还是政治等各个领域,非职务领导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以让一个人在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并且能够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