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管理者在团队中有着明确的角色定义。传统观念中,管理者往往被认为是居于某一管理职位,且拥有一定管理职权的人。然而,在现代的管理理念下,管理者的主要角色是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而非自己独立完成所有工作。这意味着管理者需要懂得合理分配任务,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协调成员之间的合作,从而达成组织的目标。例如在一个项目型的企业中,项目经理作为管理者,他不会亲自去做每一个具体的任务,像编写代码、设计图纸等,而是根据团队成员的专长分配任务,如安排擅长编程的人员负责代码编写部分,擅长设计的人员负责图纸设计部分,然后协调各个环节,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二、积极的本质与成为发现者
积极的本质在可复制领导力中有独特的定义。积极不是简单的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也不是主动承担所有责任或者积极吸取他人的优点,而是努力发现自身的潜力,让自己做得更好。要想成为一个发现者,这一积极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成为发现者的内在力量来源也是基于这种积极探索自身潜力的态度。例如,在一个创新型的企业中,员工如果能够不断挖掘自己在创新方面的潜力,就有可能成为发现新市场需求、新技术应用的发现者,从而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隐私象限与盲点象限
隐私象限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中包括DDS(deep dark secrets又深又黑的秘密)、不好意思说和忘了说这几个方面。而盲点象限是指别人知道,而我们自己不知道的事。当盲点象限被揭开时,正常的反应可能是羞愧、愤怒或者惊讶,但不会是喜悦。并且,虽然扩大盲点象限是降低风险的好机会,但不能将其作为处理危机公关时的原则。在企业管理中,了解隐私象限和盲点象限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处理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团队沟通中,如果管理者能够意识到员工可能存在不好意思说的情况,就可以营造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氛围,鼓励员工表达想法,减少隐私象限的内容;同时,管理者也要注意自己的盲点象限,通过接受他人的反馈,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来减少自己的盲点。
四、个人的终极权利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项永远不会被剥夺的终极权利,这个权利不是话语权、平等权或者生存权,而是选择权。在工作和生活中,这一选择权体现得非常明显。例如在职业发展方面,员工有选择自己职业方向的权利,是继续在当前岗位深入发展,还是寻求新的岗位挑战;在面对企业的决策时,员工也有选择是否接受的权利,当然这种接受是在一定的契约和职业道德范围内。这一权利也提醒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员工的选择,不能进行强制管理。
五、智力与领导力的关系
虽然一般而言,处于各行各业的顶尖人士,他们的智力可能普遍较高,但智力并不能决定人的一切。在可复制领导力的理念中,领导力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仅仅取决于智力。例如在团队领导中,一个高智商但缺乏沟通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的人,可能无法有效地领导团队;相反,一个智商普通但善于倾听、懂得激励团队成员、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人,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六、真正的成年人概念
在《可复制的领导力》中提到,两个公司有一个共同点:只聘用真正的成年人。这里的成年人不是单纯指年龄达到18岁,而是具有更多内涵。这些内涵可能包括在工作中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等。例如在一个成熟的企业中,员工不会像孩子一样需要不断地被监督和催促,而是能够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方案。
七、领导力的核心驱动力
传统观念里的“管理”,依靠的核心驱动力是“怕”,而真正领导力的核心驱动力是尊敬和信任。在企业中,如果管理者依靠员工对惩罚的惧怕来进行管理,员工可能只是机械地执行任务,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而当管理者以尊敬和信任对待员工时,员工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被认可,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例如在一些优秀的企业中,管理者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让员工参与重要决策的讨论,员工会因为这种信任而更加努力工作,并且会积极地提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八、企业中的成本考量
企业中最大的成本不是支付薪酬、同行竞争或者技术更新,而是工作重做。当工作因为各种原因需要重新做时,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管理水平,避免不必要的工作重做。例如在项目管理中,如果前期的需求分析不准确,导致项目后期需要重新调整方向,那么就会造成之前的工作白费,增加企业的成本。
九、关系排序与公开象限
从亲人、朋友再到陌生人,我们会根据关系的亲疏为他们排序,这个排序的根据是公开象限的大小。在四大象限中,公开象限越大,关系可能越亲近;公开象限越小,关系可能越疏远。公开象限的大小反映了双方之间相互了解的程度。例如在亲密关系中,双方可能对彼此的很多事情都非常了解,公开象限很大;而在陌生人之间,相互了解很少,公开象限很小。这也提示管理者在团队建设中,可以通过增加成员之间的公开象限,如组织团队活动、分享个人经历等方式,来拉近成员之间的关系,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十、沟通视窗中的象限概念
在沟通视窗中,他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被称为盲点象限;而沟通视窗对于理解团队内部的沟通和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管理者要认识到不同象限的存在,并且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调整各个象限的比例。例如通过恳求反馈来减少盲点象限,通过自我揭示来扩大公开象限等。同时,六顶思考帽中的白色帽子代表理性、数据,这也与沟通视窗中的理性分析和数据运用有一定的关联,在沟通和决策过程中,运用理性的数据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十一、领导力的基石假设与员工执行力
领导力的三条基石假设影响着我们对领导力的理解。同时,员工执行力和领导的领导力水平最为相关。如果领导具有较高的领导力水平,能够明确目标、合理分配任务、提供有效的反馈等,员工的执行力就会相应提高。例如在一个销售团队中,如果领导能够清晰地制定销售目标,根据员工的能力分配销售区域和任务,并且及时给予员工正面和负面的反馈,员工就能够更好地执行销售任务,提高销售业绩。
十二、日本企业交代任务的方式与领导力技术
在日本企业中,领导给员工交代工作任务一般需要交代五遍,具体流程包括交代清楚事项、要求员工复述、和员工探讨此事项的目的、做应急预案、要求员工提出个人见解。这种方式体现了可复制领导力中的一些理念,如确保员工对任务的准确理解、激发员工的思考能力等。《可复制的领导力》中讲授的领导力技术包括倾听和提问是一门学问、反馈可以分为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BIC工具、PDCA工具等。这些技术有助于管理者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更好地管理团队。例如BIC工具中的B代表Behavior(行为),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员工行为的观察和分析,给予准确的反馈,从而帮助员工改进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