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练式领导力的起源与内涵
教练式领导力最初源于体育界,到20世纪90年代与企业联系起来。它是一种用于人员开发和帮助员工自主实现工作目标的模式和方法。其内涵在于使员工在组织中能以最大的热情和创造性来工作,并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
从本质上讲,教练式领导力是一种赋能型领导方式。传统的领导方式往往侧重于下达命令,而教练式领导更强调引导、合作与发展。它打破了管理者认为自己应懂得所有事情、能解决下属全部问题的固有观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由于绩效管理的实施,教练式领导力日益成为提升组织绩效的有力方式。它有助于员工提升工作中的独立性,管理者通过改变控制和命令的常规管理方式,将成长空间让给员工,从而达到快速提升企业效益的目的。
二、教练式领导的核心要素
(一)目标设定
教练式领导者与员工共同设定目标,这一目标不是模糊不清的,而是被分解成可衡量的步骤。例如,在一个销售团队中,领导者与销售人员共同设定年度销售目标后,会将其细化到每个季度、每个月甚至每周需要完成的具体销售额、客户开发数量等。这样确保目标清晰且可实现,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二)技能提升
关注团队成员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是教练式领导的重要方面。领导者会根据每个成员的特点提供定制化的指导和反馈。比如,对于新入职的员工,可能侧重于基础业务技能的培训;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员工,则关注其在高级业务技能或者管理技能方面的提升。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员工不断提升技能。
(三)问题解决
教练式领导引导团队成员积极思考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当团队遇到销售渠道拓展困难时,领导者会利用教练技巧,如提问“我们目前有哪些潜在的渠道资源还未充分利用?”“竞争对手在渠道拓展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等,帮助团队成员自己找到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激励与支持
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是教练式领导者的重要任务。他们鼓励团队成员发挥潜能,为成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他们克服挑战。当员工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领导者会给予鼓励的话语,并且在资源分配等方面提供支持,让员工感受到自己不是独自面对困难。
三、建立教练文化的重要性
(一)提升员工参与度
教练文化能够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工作,激发他们的潜能。在一个充满教练文化的团队中,员工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任务,而是主动地参与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例如,在项目策划阶段,员工会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意见会被重视。这种积极参与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二)促进个人发展
教练文化为员工提供了持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比如,企业会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分享会等活动,员工之间也会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这有助于员工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
四、团队发展不同阶段的教练式领导力应用
(一)包融阶段
在团队发展的包融阶段,团队成员努力寻求归属感,情感需求很强。此时,领导者需要通过开放、诚实的沟通建立信任,帮助团队成员感受到安全感。例如,新组建的项目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部门,领导者可以组织团队建设活动,让成员互相了解,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兴趣爱好等,拉近成员之间的距离。
(二)主张阶段
当成员感受到包融后,进入主张阶段,他们开始展现个人主张,这一阶段充满了竞争,虽然生产力提高,但团队的凝聚力常常不足。优秀的领导者在此阶段应鼓励团队成员表达观点,并尊重不同的意见。比如在一个创意团队中,成员们可能会对项目的创意方向有不同的想法,领导者要鼓励大家充分表达,然后引导大家进行理性的讨论和分析。
(三)合作阶段
在合作阶段,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他们共同支持彼此的目标。领导者在这个阶段要进一步促进成员之间的协作,协调资源分配等。例如,在一个软件开发团队中,不同的成员负责不同的模块开发,领导者要确保各个模块之间的对接顺畅,成员之间能够互相支持和配合。
五、教练式领导力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随着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如企业中90后成为主体,他们对社会价值观、组织和领导力的认知与过去不同;新兴高科技企业中管理者年轻,不能接受传统管理理念;35岁职业瓶颈和中年危机受关注等情况的出现。教练式领导力成为适应这种变化的重要管理方式。
它通过改善领导者的自我觉察和沟通方式,帮助自己和团队成员发掘和实现自身存在价值、创造成功。其核心是通过影响和改变人,使企业的管理过程更加顺畅,从而提升组织绩效。例如,一些企业通过采用教练式领导力,让管理者从传统的命令式角色转换为教练式角色,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