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与艺术的相通之处
领导力被很多人认为更倾向于艺术,这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就像艺术创作一样,领导力也需要创造力。在企业管理或者团队领导中,领导者面临的情况千变万化,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可以应对所有问题。例如,当市场环境突然发生变化,竞争对手推出了新的产品或者服务,领导者就需要像艺术家创作作品一样,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出独特的应对策略。
从另一个角度看,艺术往往是一种表达,而领导力也是一种表达。领导者需要向团队成员表达自己的愿景、目标和价值观。这就如同艺术家通过作品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优秀的领导者能够用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方式让团队成员理解并接受这些内容。比如,史蒂夫·乔布斯对苹果产品的愿景不仅仅是停留在功能和技术层面,他通过极具感染力的演讲和展示,将苹果产品的创新理念和独特的用户体验传达给消费者和员工,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苹果所追求的那种简洁、创新、高端的价值。
二、领导力艺术中的平衡之道
“衡”字在领导力艺术中是非常关键的。就像马云所说,领导是一种艺术就要讲究一种平衡。在太极图里阴阳之间的那条线所代表的平衡,在领导力中有很多体现。例如在决策过程中,领导者需要平衡理性与感性。理性的分析数据、市场趋势等是必要的,但有时候也需要感性地去理解团队成员的情绪、市场的潜在需求等。如果过于理性,可能会错过一些创新的机会或者忽视团队成员的感受;而过于感性则可能做出不理智的决策。
在对待团队成员方面,也需要平衡。领导者要平衡好对成员的要求和支持。一方面要对成员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和目标,让他们有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包括资源上的支持、情感上的支持等。比如,当团队成员面临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时,领导者既要鼓励他们勇于挑战,又要确保他们拥有足够的资源,如人力、物力等,并且在成员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三、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特质
很多领导者,不管是从普通的劳动者成长起来的,还是出身于其他背景,都有一个基本面的特质。首先,领导者应该是他自己,是个朴实的人,自在的人。一个朴实自在的领导者不会装腔作势,能够保持真实的自我。这样的领导者更容易获得团队成员的信任。例如,一些基层出身的领导者,即使在职位上升后,依然保持着自己朴实的作风,他们能够和团队成员打成一片,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从而做出更符合实际的决策。
同时,领导者应该认识到没有人是完美的,社会也不完美。领导者的职责是比别人多勤奋一点、多努力一点、多有一点理想。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理想的领导者能够带动整个团队的士气。人的心态决定姿态,从而决定生活状态,领导者良好的心态能够营造积极的团队氛围。比如在创业初期,面对重重困难,领导者如果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断努力探索,就会激励团队成员一起克服困难。
四、领导力艺术在不同情境下的体现
-
日常管理中的程序化与非程序化
在日常运营管理中,领导者需要运用程序化的领导艺术。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进行人员管理、任务分配等工作。这就像按照乐谱演奏音乐一样,每个音符都有其固定的位置和演奏方式。例如在生产车间,领导者按照生产流程安排工人的工作岗位、班次等。然而,当遇到突发情况时,非程序化的领导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工厂突然发生设备故障,影响生产进度,领导者不能按照常规程序等待维修部门按部就班地维修,而是要迅速协调各方资源,可能会临时调整生产计划,调用其他设备或者安排工人进行紧急抢修等。
-
不同管理模式中的模式化与非模式化
有的领导者擅长采用模式化的领导艺术,如民主式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团队成员的意见。这在一些创意型的团队中非常有效,因为团队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领导者也需要非模式化的领导艺术。例如在紧急的项目攻坚阶段,可能需要领导者暂时采用更为集中的决策方式,迅速做出决策,以保证项目的进度。
五、领导力与领导艺术的关系阐述
领导力和领导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领导力是领导艺术的技术渊源,为领导艺术提供了基础和框架。如果一个领导者缺乏基本的领导力,如缺乏对团队的规划能力、协调能力等,那么他很难在实践中展现出领导艺术。而领导艺术是领导力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例如,领导者具备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这一领导力要素,在实际工作中,他可能会通过组织团队建设活动、一对一的员工谈心等领导艺术形式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好的领导力确实是一种艺术。它要求领导者在各个方面找到平衡,具备独特的特质,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灵活运用各种领导方式,将领导力的各个要素通过艺术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带领团队走向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