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籍概述与独特视角
《百年领导力》这本书聚焦于1921 - 1949年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由周万亮所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它以独特的视角从“领导力”看“党史”,又从“党史”看领导力,这一视角给读者带来了非常独特的体验和启发。这本书分为“激发信任”“高瞻远瞩”“思想引领”“集思广益”“高效执行”“释放潜能”六个板块,通过一个个如《严明纪律:人民军队一诺千金》《多看百分之一的地图:以终为始布全局》等通俗生动的篇章,讲述了或令人感动或发人深思的领导力故事。
书中不仅仅告诉读者领导力是什么,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以及怎么做。这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传递知识的书籍,更是一本蕴含助人成长智慧的好书。无论是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李凯城评价的“角度新颖,内容丰富,耐读好用”,还是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前院长王通讯所说的“读者,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从本书中汲取很多智慧”,亦或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谢克海评价的“‘党史’与‘领导力’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可读性极强”,都充分体现了这本书的价值。
二、从党史故事看领导力要素
- 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 以粟裕为例,他天天看地图,不仅看当面的五万分之一的地图,还要看友邻部队地区的二十万分之一图,甚至更大范围的图。他这种做法体现了从战略全局考虑问题的意识。他不仅仅关注当面的战役、战斗,而是把战役的局部和战略的全局结合得很好。这告诉我们,在领导过程中,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以终为始,从长远的角度规划眼前的工作。清楚知道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达成目标,需要什么条件等,这是领导力的重要体现。
- 激发信任的重要性
- 在党史中,人民军队一诺千金体现了严明的纪律,这是激发信任的关键。一个领导者或者一个组织,如果能够做到纪律严明,信守承诺,那么就能在团队内部或者与群众之间建立起高度的信任。这种信任是领导力得以有效发挥的基础。只有当人们信任领导者或者组织时,才会愿意追随,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 思想引领与集思广益
-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进程中一直发挥着思想引领的作用。通过宣传先进的思想理念,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党也善于集思广益,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例如在一些战役的决策中,会综合考虑将领们的建议,这体现了领导者要善于整合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 高效执行与释放潜能
- 在战争年代,高效执行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例如在战斗中,各部队需要迅速准确地执行作战计划。而释放潜能则体现在对士兵、对人民群众力量的挖掘上。中国共产党能够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让他们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这启示我们在领导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执行效率,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团队成员的潜能。
三、领导力提升的启示与方法
- 从党史经验中学习
- 我们可以从党史中的领导力故事中学习到很多实用的方法。例如在面对复杂的局面时,要像粟裕看地图一样,全面地分析问题,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规划。在组织管理方面,要学习中国共产党严明纪律、激发信任的做法,建立起一个有凝聚力和公信力的团队。在决策过程中,要学习集思广益的智慧,充分听取团队成员的意见,避免独断专行。
- 嬉戏化组织与沟通视窗的应用
- 在提升领导力方面,书中提到了嬉戏化组织和沟通视窗这两个方法。嬉戏化组织可以让工作变得更好玩,其操作建议包括要有共同的目标,明确团队的愿景;制定清楚的嬉戏规章,明确晋升和成长的途径;及时反馈,让员工的参与感产生价值感;以及鼓励自愿参与,将组织要求转化为员工自己的需求。
- 沟通视窗分为公开象限、隐私象限、盲点象限和潜能象限。其中,公开象限和信任高低成正比。要提升信任,就需要扩大公开的象限,激发潜能象限。例如在团队中,可以不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开公开象限扩大会,在家庭中,可以和孩子开展秘密分享会等活动来扩大公开象限。
四、对个人成长与工作的借鉴意义
- 个人成长方面
- 对于个人成长而言,《百年领导力》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书中我们可以学到如何培养自己的战略眼光,在生活和工作中以终为始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路径。同时,也能学习到如何建立信任关系,无论是与家人、朋友还是同事之间。在个人发展过程中,要学会思想引领自己,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并且要善于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 工作中的借鉴
-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将书中的领导力智慧应用到团队管理和项目执行中。例如,作为领导者要学会激发团队成员的信任,建立起一个高效执行的团队。要像党史中的领导者一样,善于高瞻远瞩地规划项目,集思广益地收集意见,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注重释放团队成员的潜能。对于普通员工来说,也可以从书中学习到如何更好地配合领导,提高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
读完《百年领导力》这本书,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1921 - 1949年期间展现出的卓越领导力,这些领导力智慧无论是对个人的成长还是在工作中的应用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值得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