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曾国藩领导力开发的思想基础
曾国藩并非天赋异禀之人,他自评秉质愚柔、生平短于才。然而,他却构建了独特的领导力思想。他秉持“拙诚”的领导哲学,认为“天道忌巧”,领导者若坚持“拙诚”的诚信原则,就能提升自身信誉和口碑,这是领导力提升的关键环节。
从理念变迁来看,他的领导经历了从“儒”到“法”再到“道”的转变。以儒为骨时,他追求儒家的忠义和血性。儒家思想在领导力方面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维。曾国藩仕途不顺,七次科举失败后从戎,在困境中他始终注重修身养性,堪称楷模。他以法为心,崇尚法家的厉法和利益;以道为骨,醉心道家的无为与圆通。他融会贯通儒法道三家思想,凭借强烈的救世意识和强大的感召力,形成了独特的领导力思想。
二、曾国藩领导力开发的具体要素
(一)用共同信仰凝聚人
曾国藩能将草根出身的乌合之众打造成精兵。他在学习太平军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共同信仰的重要性。只有共同信仰,才能熔炼出“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力以相救”的死党军队。他擅长讲文化、讲价值、讲理念,将军队和政治斗争提升到价值层面,高举“卫道”“忠义血性”大旗,以此凝聚人心。同时,他为军队提供超越内部关系的长远目标,让湘军成员持续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为之奋斗。这一点值得很多中国企业家学习。
(二)用合理制度规范人
除了共同信仰,优秀的管理者还需制定有效制度,引导下属自利行为朝着对组织有利的方向发展。就像曾国藩治理湘军,确立湘军制度后,不用自己逼迫下属冲锋陷阵,下属自然奋勇向前。
(三)领导者的素养:重与耐
1. “重”
“重”包含厚重、稳重、庄重、端重、负重和自重等。人要用一生去学会控制说话的冲动。领导者平时可以自由随性,但关键时刻要体现出一言九鼎的分量,要在张扬个性和稳重内涵间找到平衡。
2. “耐”
“耐”即耐烦、耐心,要耐得住烦躁、控制好情绪、调整好心态,也就是情绪管理。在曾国藩看来,领导者最忌讳控制不了情绪而发牢骚,尤其是向下属、客户和合作方传递消极情绪。领导者天然要在不顺利状态下工作,要坦然接受现实,成熟处理问题,在逆境中迎接挑战。
(四)“困勉”“拙诚”的功夫
曾国藩自评平凡,但发展出“困勉”“拙诚”的功夫。“困勉”就是从艰苦中勉力做出,“拙诚”是做事做人不投机取巧,实实在在去做。他相信“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在军事上体现为“扎硬寨,打死仗”。湘军行军重视扎营,无论风雨寒暑,队伍一到立刻修挖墙濠,一个时辰内建成坚固营寨,否则不许休息。湘军这种扎实的功夫与太平军后期的潦草形成对比,曾国藩从中看到双方力量的消长,他强调治军要脚踏实地,克勤小物。
三、曾国藩领导力开发对现代的启示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统治集团官吏渎法贪冒,士子不知廉耻,军队将帅贪婪平庸。他认为要挽救局面,不能仅着眼军事,更要解决人心问题。对于领导者而言,理念以及由此产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具有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领导者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如组织成员价值观的塑造、制度的有效执行等。
曾国藩用共同信仰凝聚人心的做法,启示现代领导者要重视组织文化建设,为团队树立明确的价值导向和长远目标。通过文化的力量,让成员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制度规范方面,现代领导者可以借鉴曾国藩的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使成员的行为有章可循。同时,领导者自身的素养,如稳重、耐心等,也是现代领导力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稳重的领导者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团队信心,耐心的领导者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中的困难。
“困勉”“拙诚”的精神也对现代领导者有着重要意义。在竞争激烈、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领导者应秉持踏实做事、诚信做人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事业,而不是追求短期利益的投机取巧。总之,曾国藩的领导力开发思想为现代领导者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