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曾国藩领导力的核心——“忠义血性”
曾国藩作为清朝晚期重要的人物,他的领导力有着独特的核心,那就是“忠义血性”。这一理念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他领导力的诸多特点相互交融。
在卫道激励方面,他将忠诚、勇敢、荣誉感融入领导风格。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通过强调卫道,为团队成员树立起高尚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如同旗帜,激励着团队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例如在湘军的建设和作战过程中,士兵们受到这种卫道思想的影响,认为自己的战斗是为了捍卫某种道德和正义,从而充满斗志。
在纯朴用人上,他以德行和能力为核心来选拔人才,而非看重权力和背景。他深知忠诚、廉洁对于一个团队的重要性,坚信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担当重要职务。他的这种用人理念保证了团队的廉洁高效。他选拔的将领和官员往往在品德上有着较高的水准,这也为他的领导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人员基础。
二、曾国藩领导力的具体表现
- 推诚驭将
曾国藩以真诚和信任来管理团队。他与部属保持紧密的关系,这种紧密关系不是靠威严和权势建立起来的,而是基于真诚。他鼓励下属提出意见,积极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在湘军的管理中,他会与将领们商讨作战计划,认真听取他们的看法。通过这种方式,他能更好地驾驭团队前进的方向,使得团队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 耐烦治心
领导过程中挫折与困难不可避免,曾国藩强调耐心和冷静。他深知领导者的情绪稳定对于整个团队的重要性。以情感的稳定为基础,以解决问题和处理矛盾的能力为手段,维持团队的稳定。在面对作战失利、后勤供应不足等诸多问题时,他能够保持冷静,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事务,为团队成员树立了榜样。
- 包容处世
他崇尚包容,尊重不同观点,接纳多样性。在他的团队中,有来自不同背景、有着不同想法的成员。他为这些成员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创造积极的合作环境。他明白,一个团队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么这个团队将缺乏创新和活力。他的包容使得湘军内部人才济济,不同的谋略和战术思想相互碰撞,提高了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 大局决策
曾国藩在决策时总能站在大局角度考虑,明晰国家、团队的长远利益。他不会被眼前的利益或者个人的私欲所迷惑,从而避免盲目个人主义,使决策更为明智。在湘军的发展和作战部署上,他会考虑到整个国家的军事战略布局,而不仅仅是局部的胜利。这种大局观使得湘军在多次战役中能够发挥重要的战略作用。
- 勤实治事
他秉持勤实的态度治理事务。无论是军事训练、后勤保障还是政务处理,他都要求自己和团队成员做到勤奋、扎实。他自己以身作则,深入到各项事务中去,不做甩手掌柜。这种勤实的作风也感染了他的团队成员,使得整个团队充满务实的氛围,各项工作都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
三、曾国藩领导力中的“明”字
曾国藩领导力中的“明”字有着重要的意义。“明”就是明白、清楚。他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重点提到过这个字。他认为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对于想要做大事的人来说,一是要看得明白,二是要行得倔强。在办事方面,他强调办事要想办妥当,必须以明白为第一条原则。
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敏感或者犯忌的,未必会有人明白地告诉你。尤其是在官场上,弄清楚一件事该不该做是第一位的,把该做的事情做漂亮是第二位的。这一理念在现代社会同样有着借鉴意义。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要明白企业的发展方向,明白市场的需求,明白团队成员的能力和特点等。只有做到这些“明”,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带领企业走向成功。
四、曾国藩领导力十二字诀中的其他体现
宫玉振老师在专著《曾国藩领导力十二讲》中将曾国藩总结出来的为人处世之道提炼为“重、耐、浑、明、辣、慎、勤、实、暇、裕、恕、强”十二个字。
“重”体现了领导者应具备的厚重、稳重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耐”即耐烦、耐心,这是领导者控制情绪、调整心态的重要品质。“浑”是一种浑含、浑厚的包容境界。“辣”是泼辣、果断的决断力。“慎”是谨慎、自制,领导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勤”是勤奋、勤恳,是人生第一要义。“实”是扎实、朴实的做事态度。“暇”代表空闲、从容,“裕”是宽裕、坦荡,“恕”是恕道、宽容,“强”是倔强、刚强。这些字从不同方面体现了曾国藩领导力的丰富内涵,也是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环境下,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总之,曾国藩的领导力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他的领导力理念和实践,无论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还是在现代的管理情境中,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我们可以从他的领导经验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