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基本定义
领导力(Leadership)在本科的概念范畴内,是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之事,从而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的能力。它不仅仅是一个头衔或者职务,而是一系列行为的组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领导就是要让他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带领他们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这表明领导力具有引导性,能够带领人们走向新的方向,而不是简单的服从关系。通用汽车副总裁马克·赫根也对领导者有着独特的描述,他强调人在事情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认为领导者要尊敬人们并且永远保持诺言,努力为优秀的人创造理想的工作环境。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领导力可以被视为建立愿景目标的能力,是使自己与他人承诺于企业长期成功的能力,是激发他人自信心和热情的能力,也是确保战略实施的能力。例如在一个项目团队中,领导者需要建立项目的目标愿景,让团队成员都致力于项目的长期成功,激发成员的自信心和热情,并且确保项目战略的实施。在不同的层次和领域都存在领导力,无论是管理层、课堂、球场、政府、军队,还是上市跨国公司、小公司甚至小家庭,它是做好每一件事的核心。
二、领导力的历史演变
领导力最早由西方学者提出,其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代。在早期,人们把领导力看作是获得和占有权力位置的行为,认为领导力是少数人与生俱来的禀赋。进入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领导力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认为领导力的实质是领导者的行为和风格,而不是少数领导者的禀赋,领导力被定义为居于领导位置的个人通过“控制”和“管理”为下属指明方向,并引领他们完成目标。这种认识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
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后,特别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的发生,人们对领导力的认识开始从工业时代的有等级的、基于领导位置的、单向的领导力,转向“关系”和“过程”的领导力认知。这时更加强调每一个成员,更加强调相互作用,更加强调整体过程,不再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的专属,也不仅仅是领导岗位的标签,更不只是领导者向跟随者的单向作用。
三、领导力的影响力类型
影响力类型是指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角色类型,这些类型可以归纳为三种。首先是指挥型领导力,这是一种权威型的领导方式,领导者通过控制和指导下属来完成任务,这种类型的领导力适用于紧急情况和需要快速决策的场合。例如在应对自然灾害时,指挥型领导力能够迅速调配资源,指导救援人员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其次是资源型领导力,指领导者能够提供和调配组织资源的能力。在企业中,资源型领导者能够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领导力与变革性和维持性问题
在本科的学习中,变革性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不确定性,例如建筑外形设计的多种创意选择。维持性问题相当于守业,而变革性问题相当于创业。有一种观点认为,解决维持性问题只是管理,解决变革性问题才是领导力。这意味着领导力在面对变革性问题时,需要有创新、冒险和引领变革的能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当面临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技术的革新等变革性问题时,领导者需要运用领导力带领团队开拓新的方向,而不是仅仅维持现状。
五、领导力与其他能力的关系
在本科课程中,领导力与决策力、沟通力、执行力等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决策力方面,领导者需要具备科学决策的能力,决策是领导力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领导者要掌握决策的基本要素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运用决策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够应用决策支持系统。在沟通力方面,有效的沟通是领导力实现的桥梁。领导者要了解沟通的概念与类型、沟通的过程和基本要素,遵循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克服沟通的障碍,掌握沟通的策略与技巧,包括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的类型等。在执行力方面,领导力的实现离不开执行力,领导者要明确影响组织执行力的主要因素,采取强化组织执行力的主要措施,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六、组织领导力的发展
发展组织领导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科的学习中,组织领导力的发展包括多个方面。例如如何发展组织领导力,这涉及到对组织成员的培养、组织文化的塑造等多方面内容。同时,女性领导力也是组织领导力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现代社会,女性在领导岗位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女性领导力的特点和发展路径,有助于丰富组织领导力的内涵和提升组织的整体领导力水平。
本科中提到的领导力是一个多维度、不断发展演变且与多种能力相互关联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和情境下有着不同的体现和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