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开始的时候,有一句很流行的话:2020是最难熬的一年,现在看来,这种难熬在全球疫情反复的情况下,还得再熬上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对于创业者,对于ceo,在这种疫情反复,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中国的我们,创业者必须学会以下8招修炼,应该还是有机会生存下来,甚至有机会弯道超车的。
首先从顶层设计上,结合我们咨询的客户来谈谈,大概作对了这3方面,2022年把这顶层规划3方面做好,依然可以活下来,甚至逆势增长!
第一招:转型创新,赛道区隔!
转型创新有很多方面,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但最主要的是能做到赛道区隔!
2021年4月初,我们接了个物流公司的咨询项目,广州的威都物流公司!他们选择的赛道就是跨境物流,尤其是关键资源聚集的非洲物流!
这样一来在国外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只有中国供应链能出海,跨境订单增速,从而带动他们在2020年2021年每年3倍增速发展!
第二招:抱团取暖,合伙裂变!
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比拼价格,不如抱团产业链,共同抵抗寒冬,抱团取暖,合伙裂变!
只有把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整合半径扩大,形成产业链抱团,才能做到轻资产、低成本、快速裂变!
正点方略在2021年11月份,为安徽合肥的农业平台直农科服做了合伙人与股权设计咨询项目,并且是深度赋能陪跑式合作!助力直农科服快速裂变,抱团资源门店,轻资产快跑!
第三招:链接资本,规划资本路线,资本上市!
资本只有在赢利型企业中才能实现它的价值,但目前房地产、消费互联网基本到顶,脱虚向实,资本的去向只有实体。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资本走向餐饮、走向硬科技实体企业!一旦你企业链接上资本,基本就进入快车道了!
最近几年来,GDP增速的持续下降,引起各种担忧。然而,从企业微观的经营层面,我们认为还有很多的事情应该做、可以做、值得做。 这就是机会,我们称之管理红利、组织红利。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我们还不注重管理,恐怕就会出现各种致命的危机,一定要大胆的座组织变革,管理升级,才有机会出头。
面对新的一年,2022年,作为创业者,作为企业经营核心的CEO群体,应该有哪些关键修炼呢?5招修炼
第4招:现金流-现金为王
企业管理中,很多企业有利润,但没现金流。
抓现金流,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形势好的时候,有收入就有利润,但是在“寒冬”时期,市场竞争变化、环境资源变化,导致很多企业资金紧张,现金流遇到严峻的考验。
比如2020年疫情刚爆发,海底捞、西贝的哭穷,就是现金流在特殊环境下,还能撑多久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如何“抓”现金流?
在财务的角度, 现金流主要分为经营性现金流、投资性现金流、筹资性现金流。
我们重点探讨经营性现金流。首先,我们从经营管理而非会计的角度,更通俗地来解析影响经营性现金流的因素,主要有现金收入、应收帐款,付现成本费用、应付帐款,以及库存等。
第一,改善盈利情况,做大净利润,带来现金流。收入一定要尽可能增加,成本一定要尽可能控制,这样才能通过“剪刀差”来改善盈利。
第二,控制帐面利润,加强信用管理,收入上一定要控制并尽可能减少应收帐款。为什么有的企业增长看上去也不错、账面利润可观,但是却在出现风险的时候现金入不敷出,突然间举步维艰?
第三,砍掉不必要的成本,控制成本费用。成本、费用的节省是最直接改善利润、增加现金流的做法。
尤其是在企业经营中的必备成本,人(人工成本)、场(租金成本)、货(产品成本)3者的成本,要尽可能做到人均利润倍增,场、货的成本转移,才能做到轻资产运作,企业发展才能跑起来。
第四,资产、库存重资产投入要减少,重视库存管理。这个库存,不能只从资产属性上定义,更要从影响经营的角度上定义。不只是自身的库存,还包括经销商的库存(哪怕是经销商买断的货物),甚至上游的库存(哪怕是下单才计数、由供应商负责的库存)。
创业者们在进行2022年的工作规划时,必须对现有的库存情况进行详细摸底,必须找到影响库存的核心原因,必须想尽办法加快库存周转,并从严设定“存销比”、“动销比”的红线。在这方面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宁愿不生产,也不能生产出来变成库存。
库存对创业者来说,就是把现金一捆一捆的堆在仓库里,而资金是有成本的!
第五,整合供应链,不能简单粗暴地通过应付账款的延长增加现金流。在能够达成供应链共识的情况下,我们当然可以设定一定的应付帐期,但不可盲目、简单地延长应付帐期把压力传递给供应商,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双方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合作情况进行安排。
在投资性活动现金流、筹资性活动现金流方面,则主要是加强固定资产投入的控制,尽可能以提升效率的方式而不是增加固定资产投入的方式,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产出比以更高的要求来设定,层层分解。很多大投入,能够整合各方现有资源的,可以合伙一起来玩,把企业的重资产,尽量变得轻一点。
对新兴创业型公司而言,对筹资也要有规划,并尽可能地进行好节奏控制,避免一时筹资衔接不上就出现了现金断流的情况。对新兴的创业型公司,现金流更为重要,很有可能断流就是消亡。
此外,并非有正向现金流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如果能够有一些低成本的筹资渠道可以使用,则尽可能地拓宽筹资渠道,多使用一些资金管道,以丰富现金管理、以备不时之需要。华为手握如此多的现金,却还选择对外发债,就是这样的道理。
更多现金流的专业分析,推荐学习畅销书财经作家王美江的《企业现金流与运营资本管理》,在当当、京东、全网、书店已经上市热销。
第5招:精兵简政,人效倍增,减层级、减部门、减干部
首先是精简层级。管理层级不能随意设,每设一个层级意味着在战略与经营中承担不同的责任,如果不是,就应该砍掉!
美的公司有近3000的集团总部,从方洪波到员工只有三个层级、从他到最基层的员工也只有五、六个层级。减层级是最有效的降费用、提效率、改变官僚作风的重要手段,也是减部门、减干部的前提动作。
其次是减部门。不只是减费用,还包括减山头、破部门墙,加快对市场与客户的响应,也是减干部的重要前提。
没有价值定位的部门,或价值定位没做出来的部门都可以砍掉!比如字节跳动,砍掉人才发展中心,比如很多公司要砸掉人力资源部门,等等。
第三是减干部。为什么要减干部?
一是收缩时期,干部数量本就应该减少,很多时候,中国企业里出现的干部,往往是用于封赏过去的功劳而不是基于未来的战略性任务,一旦战略性的任务少了,干部的数量也应该下降;
二是人力成本中,干部的成本是大头是关键,企业要减人力成本首先是减干部;
三是干部的淘汰才能更大地激活战斗力,减干部不是简单粗暴地减,是基于业绩、结果、能力而减,通过淘汰,让干部更具有压力与动力。
华为为什么硬性规定强调干部的淘汰必须达到10%(在最近的徐直军的新年献辞中,再次强调了这一点),而对员工反而没有硬性要求,就是这样的道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一些多年没有产出的干部要坚决调整、淘汰,一些不能胜任管理能力的干部可以转岗为专业人士,发挥贡献。
不拆庙,赶不走和尚。砍掉机构、合并部门、减少层级,大部制、扁平化,可以直接、有效地降低管理成本。
第6招:人效倍增、利润倍增,抓效率、管效益、看效果
早在三五年前,很多企业都在强调过冬、都在学管理、都在强化经营,但是过去三年,不少中国企业的组织效率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这真是一个问题,也验证了我们在经营管理上不是缺少知而是缺少行。
如何建设组织能力?从组织效率的角度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创业者或CEO们要重视组织的效率,通过财务、运营部门,首先要找出如下这些内部主要的效率指标,搞清楚现在的状况:
· 人均销售、人均利润是越来越高了还是越来越低了?
· 人工成本率、管理费用率是下降了还是升高了?
· 现金周期是越来越短了还是越来越长了?
· 库存周转率是越来越高了还是越来越低了?
· 流量、转化、人效、店效是越来越好了还是越来越差了?
· 投入产出比、净资产回报率是越来越好了还是越来越差了?
针对这些指标,也认真分析,如果如何整体趋势并不是在变好,则不能含糊,要认真地找到结构性的原因,然后针对性的制定措施,一项项落实。
当然最好的是hr要懂财务知识,老板要的是财务经营成果:利润、营收、现金流;而所有这些都是hr投入人力产生的回报。但我们发现很多hr不懂财务,你就无法做到人力投入产出比的提升,人效倍增就无从落地。学习更多hr财务思维知识,推荐学习畅销书财经作家王美江的畅销书《hr财务思维》,当当、京东、全网、全国书店、全国机场热销,目前书籍已印刷8次,同名网红微课《hr财务思维》更是超20万付费学员学习的方案课、工具课。
在效益的管理上,紧缩时期,要做减法。要对内部的业务单元、产品线、区域、团队进行评估,哪里是价值产出的单位、哪里是问题的中心,虽然说现在没有产出不代表未来没有产出,但是仍然要重点支持有产出的单元,对存在问题的一定要进行深层次分析,的确搞不下去的,就不要再有幻想,敢于放弃。
根据我们对COSTCO的数据分析,他们领先行业的高速周转,给他们带来非常好的投入产出比,用比较少的资金能够获得比较多的收入,虽然毛利率低但是却整体盈利性变强,又带动了顾客满意度的提升,最终带来的是客单值的提升、单店产出的提升。
最后这带来了非常卓越的净资产回报,也让他们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够获得良好的盈利。
第7招:给企业战略目标装上导航器,做预算、搞分析、做评价
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过去靠运气赚的钱,未来都会凭实力亏掉”。
过去的大环境,连续40年的高速增长,是多么巨大的机会?
相对来说,这个时期更多依赖于硬实力(环境、资源、机会、先发优势),并不需要太多的管理(我们称之为软实力),这也可以从中国企业普通表现出的经营效率不高、浪费较大、人员成长较慢上可以看出来。
搞管理很重要、建体系很重要,道理我们都知道,如何落实?很多专业着述中,似乎也不多见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工具。
我给创业者、CEO们的建议是给企业战略目标装上导航器,做3件事:做好预算管理、开好经营分析会、科学评估业绩。这里面隐藏着巨大的管理红利。
如何抓取“管理红利”?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以预算管理为抓手,结合经营分析与绩效考核,认真做、反复做。在这个过程,CEO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做好预算管理?
1、加深对预算管理的认识。预算管理是战略管理的标尺、经营管理的轨道,在优秀的企业几乎是管理动作的“标配”。
战略与目标提出来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实施?这就必须要通过预算管理这个工具来进行测算,并通过分解与分析,保证执行。
2、通过预算经营计划进行更严谨的拆解、验证。预算的过程,就是反复推论经营计划可行性的过程。
3、重点做好利润的规划与预算。利润重要、现金流重要,因此在做预算的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利润、现金流数据及其影响因子,并通过内部的反复测算,找到有效提升利润的方法,并在执行过程进行检验。
4、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有效增加灵活性。紧缩时期,需要更多干部发挥能动性,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授权与激励,但是资源又更紧张,可能反而需要控制。如何平衡?
需要通过预算管理,划定边界、核算清晰,该放的放、该控的控,在标准内授权,既保证了速度、又保证了快速反应。否则乱放权、乱激活、算不清账,可能问题更多。
如何给企业装上导航器,推荐学习畅销书财经作家王美江老师的新书(2022年2月出版)《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当当、京东、全网、书店热销上市。
如何开好经营分析会?
1、经营分析会必须每月召开。在这种大环境下,不开经营分析会、不对经营数据进行及时跟踪、不深入实际解决问题是不可理解的。
预算分解到月,经营分析会也要按月召开,在这种变化快速的形势下,按季度开会,周期太长,按周开工作量大且数据不及时,又没有必要。要把一个月当作一个比较完整的经营周期来对待,这样一年就有了12个经营周期,我称之为“以(内部)短期对抗(外部)短周期”。
2、经营分析会必须以数据为核心。重点按照预算的框架进行,对标历史数据、对标预算目标、对标标杆企业进行分析,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要上“数学课”而非“语文课”,不能开成宏观经济分析会、座谈会、表态会、故事会。
3、经营分析会要找经验、找差距。把好的做法变成经验与方法,在内部不断复制,夯实管理基础;针对未达成的事项,找差距、找方法,逐项落实,月度循环检查。
如何做好业绩评估?
1、以预算为标准,结果导向。预算出来了,评价的指标就出来了,最终就以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让所有干部尤其经营者严肃对待目标。
这样就形成了“责权利”一致的价值评价体系。
2、加大对有贡献者的激励。非常时期,可以加大对利润创造者的分配。
在考核评价中,可以加大利润或经营质量相关指标的权重,并设计与利润计提的激励模式,同时敢于拉开差距、不搞平均主义,让真正的价值贡献者获得更多的回报。其逻辑在于,紧缩时期,鼓励优秀干部创造价值的作用,远大于扶持普通干部提升能力的作用。
3、通过经营分析做好过程管理。对经营者的考核、评价,往往需要以年度为跨度,在此过程中怎么解决过程管理的问题?
管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慢慢给你惊喜。很多公司正是通过“预算-分析-评价”这样一套经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经营能力的。
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财务管理,我一直强调要把财务语言作为统一的管理语言, CEO必须要懂财务,必须在内部建立科学、专业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总监一定要能够发挥出“半个CEO”的作用。
CEO们可以深刻地自我剖析一下:不懂财务的CEO,就不是合格的CEO;没有合格的财务总监,CEO靠一己之力,也不可能做好CEO。这里不要对自己的天分、能力、经验抱有太大的幻想。
在这种经营压力与精细化经营的要求下,中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进行三大转变:
第一,是由记账财务向业务财务转变。不能只是按会计科目进行大一统的财务记录,而是要按照公司内业务开展的逻辑,通过财务语言来反映。
第二,是由业务财务向经营财务转变。从数字化的反映、记录业务,进一步到整体经营的角度,反映问题、测算验证、预示风险、配合经营进行资源配置、有效管控。
第三,是由经营财务向战略财务转变。不只是能够把现在的账算清楚,更能够从战略的角度进行经营分析、逻辑测算,并对未来的财务资源与其它资源进行安排。
初看上去,似乎很复杂、要求很高,其实如果坚持用财务语言、强调预算管理,形成良好的管理习惯,这些并非多么高难度的工作。
学习更多财务知识,推荐学习畅销书财经作家王美江的《向财务要利润:管理者的必修课》书籍,当当、京东、全网、书店热销。
第8招:带团队、打胜仗
人才问题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环境波动的时代,很多企业发现,一旦遇到挑战,可用之人并不多。很多创业者或CEO说,人才难找、人才难留、人才难用,真的是这样吗?
· 在美的,为什么入职三年的应届毕业生,就能成长为经理?
· 美的人才流失率不低,为什么却没有受到人才不够的困扰?
· 华为为什么强调,人才是重要的财富,但是对人才的管理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财富?
· 为什么有的企业从一穷二白到人才越来越多,而有的企业招聘了很多优质生源却经营得越来越差?
如何有效发展人才队伍,给创业者或CEO们的建议是:
一是从上至下做好人才盘点。根据能力业绩维度也好,根据岗位与贡献也好,根据整体人才结构与业务发展需要也好,企业内要像做资产盘点一样做一次内部人才的盘点。
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做全面的盘点,CEO们则重点关注一些核心人群。
在这个盘点的过程中,要重点做到“找两头、带中间”,找出特别好的和特别差的。对优秀的人才,要思考如何在2022年度给予更多的支持与激励?对比较差的人员,如何进行调整?甚至直接进行淘汰?通过这些不含糊的做法,带动中间层:要么向上、要么走人。
二是紧密关注5-8位核心人员。非常时期,要特别关注一些核心人员的表现,CEO们要特别关注如核心业务负责人、利润中心负责人、关键职能负责人、核心产品线或核心区域的负责人等关键人员,及时沟通、关注,给予资源支持、加大激励等等,必要时CEO也可以考虑主抓一两个重点利润区,确保基础板块不出问题。
三是自己带班做高潜人员的培训。根据企业规模,可以组建约20-30左右的高潜人才班(建议对象以中层干部或后备中层干部,年龄在35岁以下),CEO直接当班主任,真正花时间与学员们在一起,也不必按照传统的讲师上课的培训模式,而是针对现实经营中的问题组织进行小组式课题研讨,可以引进一些辅导式、教练式、启发式的方法。
特别时期,还可以快速拔出一批人使用,“火线上岗”。
四是减员增效,不断提升员工收入。人才是有成本的,员工对薪酬的增长也是“自然需求”。员工不是雷锋,不要指望他们可以不求回报地付出;企业也不是福利机构,不可能无条件不断响应员工加薪的愿望。这样一来,企业的成本管控,就与员工因为生活的成本、晋升的需求、发展的渴望的变化而希望得到更多的收入产生了一个差距。
没有更高的薪酬、激励,很难凝聚人心(不是说不需要使命愿景价值观,但是在竞争环境下,也必须覩员薪酬的竞争力),也没有空间去驱动干部。
这个平衡,就需要CEO们通过不断地减员增效、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来满足有渴望的员工、驱动想成就的员工、带领有能力的员工。优秀的CEO们,一定能够同时实现:不断提升员工平均收入、不断降低企业人工成本率。
五是相信机制的力量。人才不是凭空而来,企业里对人才的评价也不是以个人素质的高低来区别。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说过:“一个哲学家和一个街头搬运夫的差别,似乎不是由于天赋,而是由于习惯、风俗和教育产生的”。
要坚信“机制第一、人才第二”,形成一种正确的文化。你怎么样用人,员工便会往什么样的方向努力。
马云说过,企业的竞争是商业模式与合伙人的竞争!在企业发展的今天,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而是合伙人干群架的时代。只有分配机制搞好,才能留住核心人才、吸引外部高手源源不断加盟,只有合伙股权机制,才能人才裂变、团队裂变,才能让员工像老板一样思考,企业才能自动运转。
想学习更多机制知识,推荐学习畅销书财经作家王美江老师的畅销书《合伙人裂变与股权密码》,当当、京东、全网、全国书店、全国机场热销。目前有近5万企业家学员已经走进王美江老师的总裁班《合伙人裂变与股权密码》课程,同时我们已经落地300多家企业合伙人与股权设计咨询,助力企业轻资产、低成本、快速同行10倍以上裂变发展。
最后,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是,清空过去,不断学习,改变习惯、敢于调整。
用过去的老办法,去不了新地方。管理大师德鲁克有一个经典的说法,“动荡时代最大的危机,就是还用过去的逻辑做事”,而我认为,动荡时代最关键的问题是,过去没有按逻辑做事但却认为很有逻辑,并且现在还在坚持使用这种逻辑。
王美江老师与创业者CEO们共勉,一起加油2022,共赢未来,欢迎大家留言交流研讨。欢迎关注视频号,学习更多干货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