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境领导力概述
情境领导力是一种重要的领导理论,它强调领导者要根据下属的不同情境来调整领导风格。在情境领导力模型中,员工的准备度是一个关键概念,它由能力和意愿两个维度组成。能力指的是员工是否具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等;意愿则表示员工对工作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热情程度。这两个维度相互作用,将员工的准备度细分为不同的水平,从而形成不同的情境,领导者需要针对这些不同的情境采取不同的领导风格。
二、低能力低意愿(D1情境)
在这种情境下,下属既缺乏必要的技能,同时又缺乏积极的工作意愿。这可能是新入职员工在面对复杂工作任务时的状态,或者是员工对工作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动力的表现。例如,一个刚进入销售团队的员工,对销售技巧一窍不通,同时又觉得销售工作压力大、不喜欢与人打交道,就处于这种低能力低意愿的状态。对于这种情境下的员工,领导者需要采用高指导 - 低支持的领导风格(S1)。领导者要明确地告诉员工做什么、怎么做,给予详细的工作指示,因为员工本身缺乏能力,需要领导者在工作方法、流程等方面给予大量的指导。同时,由于员工意愿较低,此时不需要过多的情感支持,重点在于让员工尽快掌握工作技能,提高工作能力。
三、低能力高意愿(D2情境)
这个情境中的下属通常是新进团队,虽然能力尚不完备,却怀有强烈的工作热情。比如新入职的程序员,对编程充满热情,但编程技能还在学习和积累阶段。这种情况下,领导者适宜采用高指导 - 高支持的领导风格(S2)。一方面,领导者要继续给予员工在工作技能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提升能力,因为他们的能力还比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员工有较高的工作意愿,领导者要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保持这种积极的工作态度。这种支持可以是对员工努力的认可、对他们未来发展的鼓励等,从而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和工作动力。
四、高能力低意愿(D3情境)
这一情境下,下属通常是老资格的团队成员,拥有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能,但可能缺乏工作的热情。例如,一位在公司工作多年的资深设计师,他的设计能力很强,但由于长期从事相似的工作,可能对工作产生了倦怠感,工作意愿降低。针对这种情况,领导者应采用低指导 - 高支持的领导风格(S3)。因为员工本身能力很高,不需要领导者在工作技能上给予过多的指导。但是,由于员工意愿较低,领导者需要重点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给予更多的支持。这种支持可以是了解员工工作意愿降低的原因,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或者提供一些新的工作挑战和机会,重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五、高能力高意愿(D4情境)
这个情境下的下属是每个领导者的梦想,他们不仅具备卓越的技能,而且工作意愿强烈。以一个经验丰富且充满激情的项目负责人为例,他对项目的各个环节都非常熟悉,并且积极主动地推进项目进展。对于处于这种情境下的员工,领导者可以采用低指导 - 低支持的领导风格(S4)。因为员工本身既有能力又有意愿,他们能够独立地完成工作任务。领导者不需要过多地干涉员工的工作,只需要给予一定的信任和自主权,让他们自由发挥即可。不过,领导者也不能完全忽视这些员工,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关注,在必要时提供资源支持等。
六、情境领导力中意愿维度的重要性
意愿在情境领导力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不同的意愿水平与能力水平相结合,构成了不同的员工情境,这直接影响着领导者的领导风格选择。如果领导者不能准确判断员工的意愿程度,可能会采用错误的领导风格。例如,在员工处于高能力低意愿的情况下,如果领导者仍然采用高指导的领导风格,可能会让员工感到被过度干涉,进一步降低工作意愿。相反,如果员工处于低能力高意愿的情况,领导者若只给予低支持,可能会让员工在遇到困难时感到沮丧,影响工作积极性。因此,准确把握员工的意愿状况,是领导者有效运用情境领导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领导者还需要关注员工意愿的动态变化,随着员工在工作中的成长、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员工的意愿可能会发生改变,领导者需要及时调整领导风格以适应这种变化。
综上所述,情境领导力根据员工的能力和意愿状况,将情境分为低能力低意愿、低能力高意愿、高能力低意愿和高能力高意愿四种,每种情境下领导者应采用不同的领导风格,而意愿在其中是一个重要的考量维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