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长领导力的概念解析
校长领导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区别于领导行为本身。从西方领导力理论来看,如美国领导力专家波斯纳认为,领导力本质上是通过激励、提供支持等实现组织共同目标的一种特殊人际影响力,即对他人实施影响、赢得追随者并使自我和他人发生改变的能力。在学校管理的情境下,校长领导力是校长运用自身影响力引导师生共同朝着学校发展目标前行的能力。
校长领导力的研究有着深厚的理论背景。“领导学”研究从最初关注“领导特质”,到“领导行为”,再到“情境领导”“权变领导”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都为校长领导力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分析框架。在学校管理中,校长的领导角色包含职位领导与非职位领导。职位领导源于法定权力,而非职位领导则是因信任产生的对他人的影响力。
二、校长领导力综合素养的构成要素
- 使命感与价值观
强烈的使命感是校长领导力的重要品质。校长最重要的使命是点燃师生的生命之火,让他们发现自我、探索自我、活出自我。校长应将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校情相结合,凝练出学校的使命价值观,使之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例如,在面对学校发展中的挑战时,校长若能牢记自身角色与学校核心使命和价值观的联系,就能获得强大的勇气。同时,校长作为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要做到知行合一,以身作则,因为价值观的传播靠说教往往难以深入人心,校长的率先垂范才是最有力的价值传播方式。
- 决策能力
校长是学校的决策者,需要具备前瞻性决策力。部分校长个人领导力不足,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长,存在理论修养不足的情况,只能表面模仿他校做法,缺乏对学校远景发展的前瞻性决策能力,甚至仅凭个人“热情”与“经验”做决策。一个优秀的校长应依据教育变革趋势,适时适度调整学校发展的愿景与路径,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为学生成长提供环境。
- 终身学习能力
校长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管理的视野,而校长的视野取决于其终身学习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不读书仅凭经验管理学校的校长。但经验需要与时俱进,校长管理学校的源头活水包括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法规等。校长应深入学习贯彻相关文件精神,明确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牢记学校教育的核心在于立德树人,培养合格公民。
三、校长领导力在学校管理中的体现
- 对教师的引领
校长在教师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例如,校长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工作态度上做出正确选择,给青年教师生涯规划建议等。校长还应提高自身情商、胆商和智商,以更好地领导教师团队。同时,校长的思想言行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组织文化,对教师群体有着强大的示范效应,校长要成为教师群体知行合一的榜样。
- 对学校文化的塑造
校长是学校文化的塑造者。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赋予学校确定的品格,校长在对外阐明办学主张或教育理念时,目的是赢得各利益主体的信任和支持,尤其是教职工的认同和追随。校长通过自身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组织成员的群体心智模式。
- 应对学校发展挑战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校长常常以领导者身份应对各种挑战。无论是在“双减”背景下找准工作着力点,还是新校长上任后合理开展工作,如慎烧“三把火”,校长都需要运用自己的领导力综合素养来解决问题。校长要善于派活,合理管理学校事务,在管理中达到一定的境界,展现出独特的管理魅力。
四、校长领导力综合素养的培养途径
- 培训与学习
参加专业知识讲座等培训活动是提升校长领导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校长可以深入学习管理的涵义、管理者的角色、素质及评价等知识,内化培训的意义与目标,构建校长领导力。例如,学习简单管理的必要条件,了解打开管理空间的转换方式等。
- 实践与反思
校长在日常管理学校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校长要善于反思自己的领导行为和决策,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如校长听课要做到八个结合,通过听课这一实践活动,反思自己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是否有效,进而调整领导策略。
- 借鉴与创新
校长可以借鉴其他优秀校长的管理经验。比如学习魅力校长的九个特质,了解好校长的“四重身份”等。但借鉴不是照搬,校长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管理模式和策略。
校长领导力综合素养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概念、构成要素、在学校管理中的体现以及培养途径等多个方面。校长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力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发展,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