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的内涵
领导力是个体规划职业生涯或组织确定发展目标,个体或组织整合资源并内化为核心竞争要素,并积极影响他人决策和行为,有效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或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能力体系总和。它涵盖了战略远见、决策能力、执行力、人际交往、团队建设等多方面素质,其中关键要素包括智力、情商、创新精神和价值观引领等。例如,杰出的领导者需要有卓越的决策能力,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运用分析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判断。
组织管理则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促使个体职业生涯发展与组织目标演进之间最大限度地契合。在实际的组织管理中,像绩效管理方面,领导者需设定合理的KPI,监督执行过程,并对团队成员的表现进行公正评估。
二、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的研究方向
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的研究方向包括组织行为与领导力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两大领域。具体的研究方向有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组织文化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绩效与薪酬管理、团队管理、主观幸福感、工作生活平衡等。
以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为例,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组织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变化。研究组织如何构建学习型组织,如何促进成员的学习积极性等,对于提升组织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而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如何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如何进行合理的绩效与薪酬管理等都是研究的重点内容。
三、师资力量与学科建设
在师资力量方面,以某大学的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为例,现有全职教师2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助理教授3人。所有教师具有国内或海外博士学位,多数教师在世界著名商学院接受过培训。这些教师除了培养研究生之外,还为全职MBA、在职MBA、国际MBA、EMBA、工商管理高级培训项目及全校学生提供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等方向的多门必修和选修课程。
从学科建设来看,浙江大学的领导力与组织管理学科建设发端于1940年代国立浙江大学的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社会声誉。其学科团队在组织理论、组织变革、全球领导力及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通过整合国际理论前沿进展与中国企业的本土管理实践,逐步形成以“文化传统、改革实践与组织管理理论相融合”的整体研究框架。这表明学科建设既要注重历史传承,也要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发展。
四、考博相关经验与要点
- 申请材料
- 在博士备考中,申请资料准备至关重要,尤其是学术简历和研究计划。现在大部分院校实行“申请 - 考核”制,有些内部信息官方不公布,如材料审核标准等。其中研究计划的分量很重,占到30 - 40%。选题是写好研究计划的前提,一个好的选题能够体现考生的研究视野和潜力。
- 院校选择
- 选择3 - 5个不同档次的学校比较合适。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一些内部信息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院校。不同档次的学校在师资、研究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多做选择可以增加考博成功的机会。
- 联系导师
- 大部分导师每年只有1个招生名额,提前和导师取得联系很关键。附上学术简历和研究计划导师回复的几率比较大。因为每年报考前导师基本已经预定好了人选,如果联系导师比较晚,可能需要排队等待,甚至要等1 - 3年之久,所以有志读博的一定要早做规划。
- 备考重点
- 专业课笔试以及面试主要考察三部分内容。一是前沿理论,这要求考生关注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例如新的领导理论、组织变革理论等;二是时政热点,因为领导力和组织管理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如当前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组织管理的影响等时政热点也可能成为考察内容;三是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于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如定量研究方法中的数据分析,定性研究方法中的案例分析等。
五、领导力的影响方向与提升途径
- 影响方向
- 领导力的影响方向包括垂直影响和水平影响。垂直影响是指领导者对下属产生的影响,通常表现为指导、支持和激励。例如,领导者可以为下属提供职业发展的指导,在工作中给予支持,并且通过激励措施提高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水平影响是指领导者对同级或高级领导者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表现为合作、协调和互动。在团队合作中,领导者与同级之间的协调合作对于项目的顺利推进有着重要意义。
- 提升途径
- 学习领导力理论是提高领导力的第一步。通过学习领导力的理论,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的领导风格、影响力类型和影响方向等。例如了解到权威型领导善于制定明确的组织目标和工作要求,并通过强烈的影响力推动团队执行等不同领导风格的特点,有助于领导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此外,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参与组织管理活动,从实际的决策、协调、激励等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