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在中国知网的研究情况
在中国知网中,有众多关于领导力的研究成果。以“领导力”为关键词在CNKI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在2000年至2020年就有1181篇期刊文献。从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有关“领导力”文献总体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发展趋势,历经了兴起阶段、导入阶段、井喷阶段和政策研究阶段。
研究机构方面,以“中国科学院领导力研究课题组”为初始研究机构,而后发展于全国各大高校,像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等都是在领导力研究方面较有代表性的院校。并且研究的主力军集中在领导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女性领导力、校长领导力、教师领导力、教学领导力、领导力提升、领导力开发等方面,其中较多关注领导力内涵研究。
然而,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有的“领导力”研究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学界尚停留在内涵研究层面,对于应用研究相对不足。而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校长与企业家等高层领导者的领导力研究,研究对象的宽度有待拓宽。同时,领导力的研究为政策驱动型研究,学术界尚缺乏领先意识,在为实践应用提供新思路方面缺乏借鉴意义。
另外,在特定领域的领导力研究也有不少成果。例如以2007 - 2018年信息化领导力相关的169篇文献为源,利用CNKI指数,通过相应的关注度、关注文献、资源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对我国信息化领导力的文献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还有对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在中国知网搜索“大学生领导力”能找到347篇相关文献,而2006年以前只有1篇。这反映出中国高校近年来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关注程度在逐年上升。
二、领导力的内涵
(一)不同学者的定义
1. 詹姆斯·库泽斯和巴里·波斯纳在《领导力》一书中定义领导力为动员大家为了共同的愿景努力奋斗的艺术。
2. 哈罗得·孔茨认为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领导即是一种影响过程,是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和满怀热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者过程。
3.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领导就是要让他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带领他们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
4. 有的学者从领导者所具备的能力方面来界定领导力,如詹姆斯·库泽斯、巴里·波斯纳修订的《领导力》第3版内容指出:领导力,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
5. 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双方的互动关系考察领导力内涵,王崇梅等人认为,“传统的领导力,就是领导才能。最新的观点是指获得追随者的能力。”
6. 李林等人认为,“领导力的实质就是影响力,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领导力,只要能成功地影响他人的行为,就可被视为实施了领导力。”
7. 童中贤从领导力产生的领导场及其作用于领导资源配置过程的角度来界定领导力内涵,认为领导力是一种内生于领导场并作用领导资源配置过程的力量。
(二)综合内涵理解
综合以上观点,领导力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有关前瞻与规划、沟通与协调、真诚与均衡的艺术。领导是一种影响力,通过影响其追随者的行为来达成组织目标的实现,是领导者所特有的功能,是以权为基础的。而领导力所阐述的艺术,其主体不仅仅是领导者,还包括每一位参与者,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掘参与者的潜力,使其更好地为组织服务,进而更加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三、领导力的重要性及相关研究意义
(一)在组织中的重要性
领导力是企业能否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在企业中,领导力是在实现组织愿景的过程中,领导者影响被领导者及部分利益相关者的能力以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和部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企业领导者领导力的提升包括做正确的事——凝练企业发展的共同愿景;营造利于变革的组织环境;构建紧密联结的文化;授权,重视能力建设等方面。
(二)研究意义
1. 对于领导力评估的研究有助于领导力建设。在知识经济时代,领导力评估是领导力建设的前提条件,只有通过有效的评估,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找到改善点。虽然目前中国知网现有的领导力评估研究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特别是针对大学生领导力评估的研究文献几乎没有,但相关研究仍在不断探索和发展,如提出基于目标规划的360评估方法对特定情景下的大学生领导力进行综合评估等。
2. 领导力研究有助于培养未来的领导者。美国高校较早发现领导力并予以重视,截至2006年,美国已有近1000所高校在实施领导力教育或培训计划,其覆盖面涉及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且受教育和培训人数逐年增加。在中国,各高校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关注程度逐年上升,因为大学阶段被认为是培养领导素质的“关键期”,对大学生进行领导教育,顺应了全球化时代的需要和领导人才成长的规律。
领导力在中国知网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在不断探索领导力的内涵、发展趋势、评估方法等多方面内容,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也为领导力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应用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