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内涵与要求
领导力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大体而言,它是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之事并提高整个团体办事效率的能力。它包括建立愿景目标、使自己与他人承诺于企业长期成功、激发他人自信心和热情以及确保战略实施等能力。从不同学者的观点来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杨壮认为“领导力是职场人自身所渗透出的气质,而领导则是外界赋予的权利”。这表明领导力更多地与领导者自身的特质相关。
在职场中,领导者扮演着指引方向、激励员工等重要角色。这就要求领导者具备多方面的素养,例如以身作则,通过遵守规则、承担责任、持续学习来影响团队成员;做到公正公平,像公平对待员工、透明沟通、赏罚分明以赢得团队信任;还要关注团队成员的个人发展,提供个性化指导、给予发展机会等。这些都是领导力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二、“骂人”在领导工作中的现象与影响
(一)“骂人”现象的存在
在领导工作中,“骂人”现象确实存在。美国某大学研究表明,很多员工更愿意给比较凶、比较严厉的领导“打工”,这背后存在“落差善意”的心理因素。一些领导认为通过“骂人”可以在员工身上树威严,让激励更有效。然而,这里的“骂人”并非指粗言秽语,而是一种较为严厉的批评方式。
(二)积极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适度的“骂人”(严厉批评)可能会有一定积极作用。比如一些素来板着“臭脸”的严厉领导,管理时张弛有度,平时的严厉与偶尔的褒扬形成对比,能极大满足员工的“落差善意”,从而点燃员工的积极性。因为与“老好先生”式的管理者相比,这类领导办事更加果断、雷厉风行,对待员工的态度有波动起伏。
(三)消极影响
但是,“骂人”也存在诸多消极影响。富士康延续多年的“长官文化”“骂人文化”,其恶劣后果是出现连环“十七跳”,简单粗暴的管理作风造成每年都有跳楼与神经病患者,而且“骂人文化”一直是公司离职率居高不下的头号原因。华为公司也明确反对“一唬、二凶、三骂人”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现象。从员工角度看,有些员工自尊心较强,无法接受领导的口头“责骂”,即使领导说的是事实,这种“责骂”也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与反抗,可能导致员工甩手不干、让领导下不来台等情况。
三、有效的领导批评策略
领导者必须学会有效的批评方式,这并非简单的“骂人”。有效的批评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一)魅力为本,言之有威
领导者只有自身具备足够的威信和领导力,其批评才更有分量。如果领导者本身能力平平、威信不佳,批评很难让人信服,甚至会被员工当成笑话。所以领导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树立威信。
(二)有理有据,不纠旧账
批评时要有理有据,不能凭空指责。并且不应揪住员工过去的错误不放,而是针对当前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员工认识到错误的根源。
(三)批评具体,避免含糊
具体的批评能够让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例如,指出员工在某个项目中的某个环节的操作失误,而不是笼统地说工作没做好。
(四)指导改善,不只发火
批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领导者在批评员工后,要给予指导,告诉员工如何改善,不能只是发泄怒火。
(五)恩威并施,巧妙平衡
领导者要在严厉批评和温和鼓励之间找到平衡。平时可以有一定的威严,但在员工取得进步时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
(六)因人而异,量身定制
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性格和心理承受能力。对于自尊心强的员工,批评方式要委婉;对于比较皮实的员工,可以相对直接一些。
(七)跟踪反馈,确保落实
批评之后,要对员工的改进情况进行跟踪,确保员工真正认识到错误并落实了改进措施。
四、构建积极领导力的正确方式
领导者不应依赖“骂人”来建立领导力。首先,要明确责难与抱怨是摧毁领导力的头号敌人。就像洛克菲勒所说,责难与抱怨如同沼泽,一旦陷入,领导者会失去下属的尊重和支持,在怨声载道的工作氛围下,优秀的员工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领导者应该以积极的方式构建领导力,例如通过自身的良好行为和态度影响团队成员。在处理团队事务时,做到公正公平、激发员工潜能、勇于承担责任(包括推功和揽过)。像遇到事情办不好时,领导者不应只把责任推给下属;事情办得好时,也不应只邀自己的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下属的尊敬和信任,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真正发挥领导力的作用。
总之,领导力不需要通过“骂人”来体现,领导者应通过提升自身素养、采用有效的管理策略和积极的态度来构建强大的领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