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内涵
领导力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概念。从其起源来看,最早由西方学者提出,美国学者指出其概念可追溯到古埃及时代。在早期,人们将领导力看作是获得和占有权力位置的行为,认为这是少数人与生俱来的禀赋。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入工业革命后,人们对领导力的认识转变为领导者的行为和风格,领导力被定义为居于领导位置的个人通过“控制”和“管理”为下属指明方向,并引领他们完成目标。
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社会变革,人们对领导力的认知从有等级的、基于领导位置的、单向的领导力,转向“关系”和“过程”的领导力。这时更强调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成员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整体的过程。
从一些常见的定义来看,领导力是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之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的能力。它也是建立愿景目标的能力,是使自己与他人承诺于企业长期成功的能力,是激发他人自信心和热情的能力,是确保战略实施的能力。领导力还与领导水平、能力、效率和力量有关联。
在实际的商业环境中,优秀的领导者展现出诸多特质。例如自信,这是领导者最基本的特质之一,一个自信的领袖能够鼓励团队成员,激发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更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另外,诚实和诚信也是领导力的基石。
二、驾驭力的内涵
领导驾驭力包含领导者、被领导者、行动目标、行动控制等基本要素。领导的学问涉及管理、心理和哲学思维等方面。驾驭力要建立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这里的目标包括基础性的目的、不很具体的目标(定性表述)以及十分具体的量化指标。当可以授权、分权时,领导者要善于进行授权、分权。
三、领导力与驾驭力的不同之处
(一)概念侧重点
领导力更多地侧重于领导者自身的能力和影响力,包括领导者的特质、如何建立愿景目标、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等。例如领导者的自信可以感染团队成员,他所建立的愿景目标能够引领团队的方向。而驾驭力更强调在领导过程中的实际操控能力,包括对被领导者、行动目标和行动控制的把握。
(二)作用对象
领导力主要作用于团队成员的内在激励,通过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热情,使成员自觉地朝着目标努力。而驾驭力除了作用于团队成员外,还更注重对整个行动过程的把控,包括目标的设定、分解以及行动的控制等环节。
(三)能力表现形式
领导力的表现形式较为抽象,像一种气质的渗透,难以用非常具体的标准去衡量。而驾驭力相对来说更具操作性,例如在授权、分权方面就有明确的操作要求,在目标的设定上也有从目的到目标再到指标的具体层次。
(四)对团队发展的影响
领导力对团队发展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长远规划和团队文化的塑造上。一个具有强大领导力的领导者能够为团队建立起积极向上的文化,引领团队朝着长期成功的方向发展。驾驭力则更多地影响团队的短期执行效果,通过有效的控制和协调,确保团队在短期内能够达成目标。
综上所述,领导力和驾驭力虽然都与领导相关,但在内涵、侧重点、作用对象、能力表现形式和对团队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领导者在实际的领导工作中,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两者的差异,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领导能力,带领团队不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