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内涵与演变
领导力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从传统意义上讲,领导就是要让他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带领他们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enger)这样简洁地阐述了领导的含义。而沃伦•班尼斯(Warren Bennis)则表示“领导力就象美,它难以定义,但当你看到时,你就知道”。
回顾领导的历史沿革,19世纪前,业主自我经营,员工只受一人管理。到了19世纪,组织变得复杂,中层管理诞生。20世纪,企业建立庞大管理层,管理越来越分散。20世纪70年代,竞争激烈,对领导力提出更高要求。如今,新经济使未来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只靠首席执行官的愿景式领导是不够的,必须同时实行释放个人潜能式领导。这表明领导力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演变和扩展。
二、领导力的重要性及在企业中的意义
在现今社会环境下,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是第一位的因素,我们的关系更密切,还存在社会资本、经济全球化、速度、劳动力的变化以及人们内心渴望有意义的生活等多种因素。在这样的环境中,领导力在企业中的意义愈发凸显。
企业的发展不再仅仅依赖于高层的决策,而是需要各级员工的积极参与。领导力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的潜能,让员工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工作。一个具有良好领导力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变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当企业面临新的市场机遇或者挑战时,领导者能够引导员工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
三、领导力的层次与要素
个人领导力存在五个层次的修炼,其中尊重、宽容以及关爱等内容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就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问题,父母虽然爱孩子,但可能没有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导致关系不和谐。
领导力的要素包括领导者本身应正直,这是实现良好领导状态的基础。领导者要勇于承担责任,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挺身而出,冷静指挥协调,妥善解决问题。同时,领导者要先决策方向性问题,再决策策略(道路)问题。在团队合作中,领导者要在小组中脱颖而出,抓住开场机会,引导进程,表现出领导意识和引导行为,在整场讨论中继续组织行为,不断控制进程,最后注意总结和收尾工作。
四、领导力与人际关系的处理
在领导过程中,理解对方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很多人认为下属追随领导者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但实际上这并不绝对。下属对领导者的追随,还可能源于领导者自身所展现出来的品德、梦想及能力魅力。下属相信领导者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梦想、愿望及目标,而不是自己帮助领导者实现梦想、目标及愿望。
领导者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关注整个团队,而不只是个别活跃分子。进程安排控制能力与人际技能有关,关注其他组员可以树立人际关系和信任感,保障自身控制力得到认可。承接和推进他人观点,有利于为自身意见和领导控制能力争取支持者。增强自身观点的影响力往往需要多采取关注他人观点、赞扬和互动等争取人心的举措。
五、领导力的使命与挑战现状
领导的第五个使命包括通过追求变化、成长、发展、革新的道路来猎寻机会。领导者要将每次工作视为一次历险,为自己寻找富有意义的挑战,为他人寻找和创造富有意义的挑战,给每个人的工作添加乐趣,质疑现状,更新团队。
在挑战现状方面,要革新与创造,消除常规中的矛盾,前进要有纪律,搜求新奇的想法,注重内外部的沟通,让想法由外涌入。这要求领导者要有创新意识和变革精神,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带领团队走向新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