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本质理解
领导力常常被误解,很多人认为领导力与个人魅力相关,但实际上绝大部分领导者并不具备突出的个人魅力,个人魅力更像是领导力的附属品。领导力的本质是一种责任,它是领导职位的责任体现,而领导职位是领导者的资源。
从管理和领导的对比来看,二者存在诸多差异。管理者建立秩序,领导者推动变化;管理侧重群体服从,领导侧重个体唤醒;管理者擅长配置资源,领导者擅长激发能量;管理者关注阶段目标,领导者关注长期愿景;管理者关注投入产出,领导者关注发展空间;管理的关键是计划,领导的关键是授权;管理者贡献成果,领导者创造意义。这表明领导力是管理当中更高级别的东西,它有艺术的成分,更有通识方法论的成分。
二、领导力的后天习得性
- 领导者的成长并非依赖天生特质
领导力不是与生俱来的,真正的领导者主要靠后天习得。例如在企业界,许多成功的领导者并非一开始就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他们是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像英特尔以色列公司创始人多夫·弗罗曼,他的领导力也是在其职业生涯中慢慢积累的。
- 后天习得的关键因素
首先,人际能力是学习领导力的关键。这意味着要跟周围的人有更好的相处,懂得如何影响别人,如何跟随别人,以及如何让别人跟随自己。其次,做决定尤其是做关键决定,抓住关键任务也非常重要。领导力体现在能抓关键任务,能抓关键点。先下决心,然后方法自然会出现。决心强烈的人,结果往往不会差;相反,那些总想要结果却没有决心的人,即便参加了领导力课程也不会去运用所学知识。
三、领导力与自身关系的构建
领导力表面和他人有关,其实和自己有关。领导力的本质是关系,虽然表面上是“与他人的关系”,但培养的关键在于“与自己的关系”。就像在教会体系中,领导力最初源于这里,没有像企业或者军队一样的现实权力作为基础。教会里最有领导力的使徒彼得和使徒保罗,他们的领导力成长史也反映出自身成长和发展对领导力的重要性。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领导力不足时,不应只在与他人的关系上(如沟通、影响力等方面)寻找解决办法,而应从和自己的关系上寻找答案。例如审视自己是否真的想要提升领导力,是否真正认识到领导力的重要性,是否重视自身的贡献等。
四、领导力的培养途径
- 从实践中学习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可以培养领导力。对于身处管理岗位的人来说,管理岗位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要思考如何利用这个资源将大家引领向一个更好的目标,承担起领导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从成功和失败中汲取教训,从而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
从他人经验中学习
阅读相关的书籍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例如《领导力教不会,但学得会》这本书,通过英特尔以色列公司创始人多夫·弗罗曼的生活经历和领导感悟,生动地阐释了领导力为何教不会但学得会这一主旨。像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领导学教授沃伦·本尼斯所说,读这本书就像是对话私人导师,弗罗曼将娓娓道来领导力中的真相、佳绩、劣迹、顺境、逆境。从他人的经验故事中,可以获取到很多关于领导力培养的启示。
-
适应环境变化
领导力是分情境的,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中国,过去的领导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命令控制式,而如今在全球竞争环境下,为了响应新一代文化,领导方式开始多样化,不再单一。领导者需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这也是培养领导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领导力虽然教不会,但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是可以获得的。无论是从对领导力本质的正确理解,还是从后天习得的关键因素,以及与自身关系的构建和培养途径等多方面来看,只要有学习的决心和行动,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