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驱动理论的概念基础
领导力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概念。从大体上来说,领导力是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之事并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的能力。它包括建立愿景目标、使自己与他人承诺于企业长期成功、激发他人自信心和热情以及确保战略实施等能力。然而,关于领导力的定义众多,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杨壮认为:“领导力是职场人自身所渗透出的气质,而领导则是外界赋予的权利。”
领导力驱动理论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例如七层次领导力,它是全球最新领导力实战总结与五层次需求理论结合的结晶,融合了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理论、罗伯特·豪斯的多种理论等,催生出以价值驱动的七层次领导力。这七个层次分别为:层次一危机主管/会计、层次二人际关系管理者/沟通者、层次三管理者/组织者、层次四推动者/影响者、层次五整合者/激励者、层次六指导者/伙伴、层次七智者/高瞻远瞩。这种分层体现了领导力在不同阶段和职能方面的要求。
二、不同类型的领导力驱动模式
- 权威型驱动模式
指挥型领导力属于权威型的领导方式,就像独裁式领导风格一样。领导者通过控制和指导下属来完成任务,这种类型的领导力适用于紧急情况和需要快速决策的场合。在这种模式下,领导者往往单独设定目标,主要进行单向的向下沟通,控制下属的讨论,单方面制定政策和程序,主导互动,亲自指挥任务的完成,很少提供积极反馈,奖励服从并惩罚错误,倾听技能较差,还可能利用冲突谋取个人利益。
- 民主型驱动模式
与权威型相对的是民主型领导方式。领导者采取协作、响应、互动的行动与追随者共同对待工作和工作环境。民主型领导者会让追随者参与设定目标,进行双向、开放的沟通,促进与追随者的讨论,征求关于政策和程序确定的意见,注重互动,为任务的完成提供建议和替代方案,频繁提供积极反馈,奖励良好的工作并且仅把惩罚作为最后的手段,表现出有效的倾听能力。
- 资源型驱动模式
资源型领导力是指领导者能够提供和调配组织资源的能力。这是一种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来驱动团队前进的方式,领导者需要清楚地了解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并根据团队的目标和任务需求进行有效的分配,从而推动工作的开展和团队的发展。
三、领导力驱动理论中的关键要素
- 个人特质与领导力的关系
在领导力的研究历程中,领导特质理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开端强调对伟人特性的辨识,中段转向环境对领导力的影响,近期则强调领导特质对高效能领导力的关键作用。虽然研究者质疑在不同场景中是否存在一套不变的领导特质能让领导者与众不同,但与领导力有关的个人特性仍然非常重要,并且这些因素与环境的需求有关。例如,高效能领导在七个关键方面与众不同,同时愿景型领导与魅力型领导也体现出特定的领导特质。
- 领导力的情境适应性
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类型的领导力驱动。在社会情境中的人际间的关系影响着领导力的发挥。没有一种领导力模式是适用于所有场景的,领导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如团队的发展阶段、任务的紧急程度、组织的文化氛围等,灵活调整自己的领导方式。例如在紧急危机情况下,指挥型领导力可能更有效;而在团队建设和创新发展时,民主型领导力可能更有助于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领导力驱动理论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 领导力准备度
在领导团队之旅开始时,需要进行领导力准备度的提升。例如通过团队分组、明确任务,让成员了解领导力及其发展,明确让组织成功的基石等方式。这有助于领导者更好地应对团队管理中的各种挑战,为团队的发展奠定基础。
- 领导团队的技巧与问题发现
领导者要掌握领导团队的技巧并能发现问题所在。例如要善于倾听,在决策或下命令之前,充分听取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要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接纳持不同意见者。通过融合实际工作案例,进行激烈的思维激荡,能够有效实现知行转化,帮助领导者更好地领导团队不断创出佳绩并能持久成功。
- 高绩效团队建设
领导力驱动理论有助于建设高绩效团队,逐步实现从优秀走向卓越。领导者可以通过评估并获知个人所在领导力层次,明确领导力进化方向,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水平,更好地带领团队成员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团队整体的绩效。
领导力驱动理论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概念基础到不同的驱动模式,再到关键要素以及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领导力驱动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不同的组织和团队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