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培养可早于想象
领导力并非只属于成年人,儿童时期就可以开始培养。3岁时,孩子已经开始对周围环境和人产生兴趣,并且逐渐形成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时就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开启领导力的培养之旅。比如,父母和教育者成为孩子的积极榜样,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如果希望孩子成为勇敢的领袖,父母就需要表现出勇敢和坚定的态度;若希望孩子成为善良的人,父母就要表现出善良和慷慨的品质。
同时,在幼儿时期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孩子在家长的支持和引导下,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是领导力的重要基础。并且,提供丰富的学习和玩耍机会也很重要,像让孩子参加音乐、体育、艺术、科技等各种活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从而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另外,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和社区事务,这能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二、10 - 13岁的特殊意义
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经过40多年对1 - 14岁儿童生理、心理需要、行为变化与发展的跟踪调研发现,10岁是孩子成长的分水岭。10岁之前孩子对人际关系的理解能力以及行动能力都比较差,10岁之后才慢慢有了自己的思考。例如朋友家的小孩素素,10岁上三年级后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在班级竞选班长时学会用演讲拉票并成功当选。
虽然10岁之后孩子开始有了一定的能力基础,但培养孩子领导力最好是在13岁之前。艾伦•尼尔森博士是美国儿童领导力研究和实践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在《儿童领导力》书中认为,领导力培养一定要在13岁前开始,甚至两岁就应该开始。从品行发展的曲线来看,品德从两岁左右开始发展,在9 - 13岁的时候发展到最高点,14岁以后道德观就基本形成了。这期间孩子的价值观、判断是非的标准等都在逐步成型,这些都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不同年龄段培养领导力的重点
(一)幼儿时期(3岁左右)
这个时期重点在于激发孩子的兴趣和自我意识。孩子开始对周围事物有自己的看法,我们要引导他们积极表达。例如在家庭决策中,像选择餐厅或者旅游目的地这样简单的决策,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能锻炼他们的决策能力。同时,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向孩子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像诚实、勇敢等,为领导力的培养奠定品德基础。
(二)10 - 13岁
1. 决策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除了简单的家庭决策,在学校或者社区活动中,可以让孩子参与更多复杂一点的决策。例如在班级活动的组织中,让孩子参与活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决策。
2. 沟通和组织能力的培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学校里会有更多的社交机会,如小组作业、班级活动等。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组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他们与他人沟通、协调的能力。比如组织小组讨论时,孩子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合理安排讨论的流程,这都是领导力的体现。
(三)青少年时期(13岁之后)
1. 自我认知的深化。孩子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弱点和价值观,这对于成为优秀领导者至关重要。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估,认识自己的风格和行为方式,并持续改进个人能力。例如,在参加社团活动后,孩子可以思考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2. 团队合作能力的强化。作为领导者,懂得协同合作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团队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提升领导力和团队绩效。比如在学校的运动队或者兴趣小组中,孩子要学会与不同性格、能力的人合作,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带领团队取得好成绩。
四、领导力培养的持续发展
领导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不是在某个年龄段培养就一劳永逸了。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与发展。无论是参加领导力培训、读书,还是参与社交活动、寻求导师指导等方式都可以促进领导力的成长。
同时,在不同的场景下,领导力也有着不同的体现和要求。例如在学校里,领导能力可能更多体现在组织班级活动、带领小组完成任务等方面;在未来的职场中,领导力则体现在带领团队完成项目、应对复杂的工作环境等方面。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不断适应不同的环境,持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总之,领导力的培养可以从幼儿时期就开始,每个年龄段都有其培养的重点和意义,并且需要持续不断地发展和提升。
|